感悟生活,引领学生发现写作之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js08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这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是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生活多姿多彩,作文却苍白乏力:无病呻吟,为写作文强说愁;东拼西凑,驴唇对在马嘴上;闭门造车,造出的大都是怪胎;忘我抄袭,忘记的,是呵护自己的写作灵魂……没有开掘﹑沟通生活之源,生活体验匮乏,没有感悟,生活里很多东西流淌不进来,也就积淀不下来,提炼不出来。“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感悟。”感悟是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没有感悟,就像人摄入食物后没有消化吸收一样,外在的东西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东西之前,对他而言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有的学生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感悟,只是身在其中,精神没有连通生活,难以吸收内化,表达外化就成了问题。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开掘生活之源,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现生活的乐趣,挖沟开渠,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
  (一)引进自然水
  引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中,“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学生的眼睛开始寻找﹑关注大自然的美,他们同时也启动了心智,投注了感情;当雨雪风霜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活的溪流就开始汇入他的心泉;当学生融入自然,以生命来面对生命,以生命来感悟生命,以生命来诠释生命的时候,生活之水就已经滋养他的心田了。
  (二)连通家庭水
  家庭,是学生最方便最持久的能源供应站。由于学生和家长经历﹑喜好不同,又存在个性差异,两代人之间常常有隔阂,就像朱自清先生年轻的时候,而对父辈的关怀,“眼里有心里没有”,父亲的爱触动不了他的心,他当然难有感恩心。“不育儿难解父母恩”,为人父后,朱自清获得了双重体验,他更深一层透视父亲的行为,品味出父亲平常言行中蕴含的爱。身为父亲的他,再从孩子的角度来重新感受父爱﹑诠释父爱,《背影》才动人心弦,让一代代人与之生产共鸣。受此启发,在写作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写作的特点,开展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争取家长的帮助,为学生创造自主体验和感悟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家庭活动的主体:“今天我当家”,让他们连通爸爸妈妈的辛劳;“走进家长的学生时代”,让他们体味爸爸妈妈的苦与乐;“给爸爸妈妈帮个忙”,让他们品尝成长的滋味;“和家长同读一本书”,让他们体验畅游书海交流思想的快乐;“妈妈(爸爸),对不起”,让他们为消除代沟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作为自我教育的主体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地参与教育活动时,他也会从中体验想象的兴奋﹑成功的喜悦﹑自主的豪迈﹑成就的自信”。家,不再是学生不愿意呆的地方;家长,不再是孩子需要戒备和躲避的人,而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让学生学会从另一个角度体察父母,学生对家长多一份理解,对家庭多了一份责任,写作时家庭的水在笔下涓涓而来。
  (三)沟通学校水
  学校,在学生生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也是学生重要的写作源泉。让写作走下高高的殿堂,借助游戏活动,引领学生体验学校生活中的乐趣,感悟生命的五彩缤纷。语文像个万花筒,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展现形式,而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之一,比如“描写人物”,完全可以当做一种竞猜游戏——“猜猜他(她)是谁”:可以摹声﹑摹形﹑摹态表演,可以用语言描述。在游戏中,要想让别人尽快猜出来,就得摹仿得逼真,描述得到位,就必须认真观察,找出人物特征,并把这个特征恰当地表现出来。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任务,游戏让学生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观察——感悟——表达,学校的水潺潺而进。
  (四)融入社会水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生最终要成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跟社会割裂开来,也许会免遭许多风雨的打击,但是他也一定会失去很多历练自己的机会,将来走上社会,他们会无所适从。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鼓励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环境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思考生活的实质,用写作构筑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在写作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时时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语言是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每一个作家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她小说语言的独特魅力是分不开的。集中来看,奇妙的比喻,诡异的色彩运用,和她小说里反复出现的各种象征和意象,是其小说语言的主要特色。在她的作品中构成了独特的画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比喻与暗示的奇妙运用  张爱玲的小说有诸多令人叫绝的奇喻,张爱玲是一个不吝啬使用比喻的作家,她仿佛就是一个在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从教的学校是山区农村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山区初中生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语文基础差,大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学生面对习作题,愁眉紧锁,搜索枯肠,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或是凭空捏造,讲套话,编文章,照搬范文。这是我们山区农村中学生习作教学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那么,如何紧密结合山区农村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多年的山区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重点
期刊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急剧膨胀的社会,各种信息排山倒海般的向我们涌来。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具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准确而又迅速地完成各种交际任务。  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所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乏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的读呀,写呀,做呀——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之付出大相径庭,学生灰心、叹气,老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初中语文重要的教学部分。长期以来,怎样上好阅读课是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兼顾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本人总结出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语言注重精练幽默和富有情感性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而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
期刊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闪现着教师教学智慧的火花。提问要遵循提问的原则,运用提问的技巧,讲究提问的艺术,从而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那应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呢?  一、提问要有吸引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
期刊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不好教,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一提到学古诗词,他们有畏惧的心理。在此,本人对教学体会谈一谈古诗词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认真预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学生在学习诗词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布置的预习是在老师指引下有针对性、适量的练习。如,先利用小黑板把生字词写出来做,要求学生把关于此诗词的作者的生平经历尽可能详细地找出来;让学生课前写一段与诗词内容有关的话,以便与诗词进行比较学习,明
期刊
一、老师教的误区  1、作文教学是软指标,所以没有像课文分析教学那样目标明确的教学计划。  语文课教学生作文之所以是重中之重的重要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在各种考试中的分值最高。一直以来,由于没有一个能够确有把握可操作的具体方法来考量作文的教学效果,所以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专门的课时安排,以至于许多教师并没有拟定一个适合学生的系统化的写作教学计划,作文教学只是走走过场,有时虽然有美其名曰的“作文课”,其实
期刊
直觉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形式的整体性,人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拘泥于一部分的研究往往不得要领,而反回来做整体考察则豁然开朗,着眼于从整体上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往往可以激发直觉。无庸讳言,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整体直觉能力十分低下,状况堪忧。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生阅历、学力、智力、悟力等方面有差异外,还因为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而代之以繁琐的纯逻辑的冷静剖析。  一
期刊
一、注重兴趣激发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拉近学生
期刊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和新课标理念,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的方法,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开门见山,揭示新课”导入法。  当前教学中提倡一种教学方法——目标展示法,又称“一课一得法”:要求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能够正确、完整地掌握一项重点内容。要想真正做到一“得”,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文重点、确定目标。一进课堂,就直奔主题,即“目标展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