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一文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上如何将知识艺术地传授给学生,除了教师具有的扎实的基本功外,机智的教学方法不可或缺,它不仅让你的课堂锦上添花,有时会弥补课堂的缺憾。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铺垫法。铺垫是为下步工作做准备的,犹如长跑前的热身运动,否则形同虚设,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巧妙运用铺垫教学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有幸聆听我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讲授课文《卖鱼的人》,文中那个卖鱼的和众多买鱼的都讲诚信。为强化诚信教育,贾老师在“诚信”上大做文章,他在黑板写上“诚信”一词,接着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贾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回答问题。从正面上说,学生答“诚实守信”“讲信用”“待人真诚”“说话算数”……从反面讲,学生答“不骗人”“不哄人”“不虚伪”“不挂羊头卖狗肉”……用成语解释,学生答“言行一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然后要求学生用上比喻给“诚信”造句 ,比如“诚信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奇怪的是让学生将说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结果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一片,答不就回答呗,干嘛还写下这些呢?正当听课者乃至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时,贾老师“亮了剑”,要求学生围绕“诚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可以用黑板上的词句。噢,原来如此!贾老师分明用的是铺垫法。这一铺一垫,学生写来就“有米下锅”了。
擦拭法。登台讲课,自然少不了板书,有的黑板密密麻麻一片,一届下课教师往往把板书内容晾在一边,便挟着课本扬长而去;有的边写边擦,很是随便。殊不知,擦与不擦,很有学问,大有讲究。巧妙的擦拭,被擦拭的板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而显示教师的匠心独运。不妨再举贾老师教读《卖鱼的人》,待学生写完关于“诚信”一段话,一一展示后,贾老师是这样结束课文的。他拿起黑板擦,针对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老师及学生的板书,边问边擦,他对着黑板问:“‘诚信’的意思……”学生答“诚实守信”“讲信用”……学生每回答一项内容,他就随手擦去。当黑板只剩下老师写的“卖鱼的人”“诚信”内容时,贾老师问学生:“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干什么的?”學生答:“卖鱼的。”贾老师随意擦去“卖鱼的”三个字。贾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诚信”一词,又问:“这个卖鱼的人对待买主是抱着一个什么字来着?”学生答:“‘诚’字.”自然“诚”字又被擦去。黑板只剩下“人”和“信”两个字时,贾老师又拿起黑板擦擦去“信”字,他边擦边说:“一个人言而无信,能算真正的人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啦!”黑板上最后一个“人”字,在学生回答声中被贾老师“消灭”了。正值黑板黑茫茫空无一字时,下课时间好像与贾老师事先有个约定,竟然到了。在下课清脆的铃声和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啧啧叹服声中,贾老师拿着课本欣慰地走下讲台。贾老师擦去的看是粉笔字,擦不去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的深刻印记,擦不去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洗礼的精彩场景,真正突现贾老师这位特级教师的独特一面。
出错法。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是言传身教,都要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正如谎言有善意的一面,高明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意出错,不怕出丑,恰恰体现教师的机智,当然,出错的内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这种以“错”制“错”法,目的是让学生最终不会出错。一位语文教师教授《孔乙己》生字新词时,有意将“咸亨酒店”中的“亨”字写成“享”字,字一写出,学生立马“口诛笔伐”:“老师,老师,‘亨’字写成‘享’字啦!”老师故作惊讶状:“啊!错哪啦?”学生又重复一遍。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加深了对“亨”字的印象,因为“亨”字与“享”字只有一笔之差。
应变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还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毕竟课堂变数大。当教师处于尴尬无法收场时,变色龙的功能不可小觑。在下去听课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位语文教师讲授修辞手法,当讲完排比、反问、夸张、对比、对偶、设问手法将要布置练习时,一位学生忽然站起大声道:“老师,还有比喻修辞手法没有讲啊!”是啊,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怎能不管不问呢?肯定是老师忘了。可这位老师并没有实话实说,大脑灵机一动:“噢,这位同学说得对,比喻是没有讲,因为比喻是同学们最熟悉的,运用最多的,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讲。”这位老师机智的做法,给本来出现漏洞的课堂,打了个精致的补丁,浑然不见修补的痕迹。
铺垫法。铺垫是为下步工作做准备的,犹如长跑前的热身运动,否则形同虚设,正如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所说:“如果在第一幕里你在墙上挂了一支枪,那末在最后一幕里就得开枪,要不然就不必把它挂在那儿。”巧妙运用铺垫教学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不久,有幸聆听我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讲授课文《卖鱼的人》,文中那个卖鱼的和众多买鱼的都讲诚信。为强化诚信教育,贾老师在“诚信”上大做文章,他在黑板写上“诚信”一词,接着问学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贾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回答问题。从正面上说,学生答“诚实守信”“讲信用”“待人真诚”“说话算数”……从反面讲,学生答“不骗人”“不哄人”“不虚伪”“不挂羊头卖狗肉”……用成语解释,学生答“言行一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然后要求学生用上比喻给“诚信”造句 ,比如“诚信是通向成功之路的通行证”。奇怪的是让学生将说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结果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一片,答不就回答呗,干嘛还写下这些呢?正当听课者乃至学生“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时,贾老师“亮了剑”,要求学生围绕“诚信”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可以用黑板上的词句。噢,原来如此!贾老师分明用的是铺垫法。这一铺一垫,学生写来就“有米下锅”了。
擦拭法。登台讲课,自然少不了板书,有的黑板密密麻麻一片,一届下课教师往往把板书内容晾在一边,便挟着课本扬长而去;有的边写边擦,很是随便。殊不知,擦与不擦,很有学问,大有讲究。巧妙的擦拭,被擦拭的板书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而显示教师的匠心独运。不妨再举贾老师教读《卖鱼的人》,待学生写完关于“诚信”一段话,一一展示后,贾老师是这样结束课文的。他拿起黑板擦,针对黑板上密密麻麻的老师及学生的板书,边问边擦,他对着黑板问:“‘诚信’的意思……”学生答“诚实守信”“讲信用”……学生每回答一项内容,他就随手擦去。当黑板只剩下老师写的“卖鱼的人”“诚信”内容时,贾老师问学生:“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干什么的?”學生答:“卖鱼的。”贾老师随意擦去“卖鱼的”三个字。贾老师指着黑板上的“诚信”一词,又问:“这个卖鱼的人对待买主是抱着一个什么字来着?”学生答:“‘诚’字.”自然“诚”字又被擦去。黑板只剩下“人”和“信”两个字时,贾老师又拿起黑板擦擦去“信”字,他边擦边说:“一个人言而无信,能算真正的人吗?”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啦!”黑板上最后一个“人”字,在学生回答声中被贾老师“消灭”了。正值黑板黑茫茫空无一字时,下课时间好像与贾老师事先有个约定,竟然到了。在下课清脆的铃声和听课老师热烈的掌声、啧啧叹服声中,贾老师拿着课本欣慰地走下讲台。贾老师擦去的看是粉笔字,擦不去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的深刻印记,擦不去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洗礼的精彩场景,真正突现贾老师这位特级教师的独特一面。
出错法。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是“传道受业解惑”还是言传身教,都要把学生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正如谎言有善意的一面,高明的教师在课堂上有意出错,不怕出丑,恰恰体现教师的机智,当然,出错的内容正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这种以“错”制“错”法,目的是让学生最终不会出错。一位语文教师教授《孔乙己》生字新词时,有意将“咸亨酒店”中的“亨”字写成“享”字,字一写出,学生立马“口诛笔伐”:“老师,老师,‘亨’字写成‘享’字啦!”老师故作惊讶状:“啊!错哪啦?”学生又重复一遍。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加深了对“亨”字的印象,因为“亨”字与“享”字只有一笔之差。
应变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还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毕竟课堂变数大。当教师处于尴尬无法收场时,变色龙的功能不可小觑。在下去听课过程中,笔者遇到一位语文教师讲授修辞手法,当讲完排比、反问、夸张、对比、对偶、设问手法将要布置练习时,一位学生忽然站起大声道:“老师,还有比喻修辞手法没有讲啊!”是啊,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怎能不管不问呢?肯定是老师忘了。可这位老师并没有实话实说,大脑灵机一动:“噢,这位同学说得对,比喻是没有讲,因为比喻是同学们最熟悉的,运用最多的,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讲。”这位老师机智的做法,给本来出现漏洞的课堂,打了个精致的补丁,浑然不见修补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