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套作误区,追求个性表达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uaye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耗用大量课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高考阅卷场上发现了大量空洞、虚伪、无病呻吟的作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套作作文。
  套作作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构套作,“穿靴戴帽三段论”,主体是三个名人事例,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二是思维套作,作文的主题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探究开拓;三是题材套作,无论什么主题的作文,考生都能够把事先准备好的司马迁、屈原、陶渊明等名人的事例贴上去。2008年广东卷作文“不要轻易说不”,考生举司马迁的例子,即使身受宫刑,司马迁也没有一死了之,而是隐忍苟活,不轻易说不;2010年广东卷作文“与你为邻”,考生依然举司马迁的例子,与司迁为邻,我从你身上学到了不要轻易说不的精神,你是我的良师益友;2012年广东卷作文“我愿意生活的时代”,考生还是选用司马迁的例子,我愿意生活在漢朝,因为在这个时代可以与司马迁同行,能够亲眼目睹他的风采,能够当面聆听他的教导。高考阅卷场内,老师一天重复几十次地看到司马迁的例子,简直就是受虐。有专家戏称考生作文里面没有活人,全都已故。
  为了应试,让学生背事例,给他们设计作文模式,这与作文的教学规律背道而驰。写法源于教法,这样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言之无物的套作作文。长此以往,既磨灭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其写出言之有物的个性作文。
  一、体验社会生活
  学生生活面窄,天天呆在学校,接触的都是教材、试卷,过得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体验,没有感受,写作文只能闭门造车,生搬硬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虚假无物,堆满陈词滥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脱离了生活,是死读书,当然写不出真情实意的文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体验驱动写作,使其从被动写作转为主动写作,以我手写我心,用真心抒真情。
  关注新闻,关心时事,是学生的一种间接生活体验,可以把学生的生活从校内拓展到校外,把学生的视野从课本延伸到社会。老师要善于运用这种生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在教学中开展“新闻会”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向同学们陈述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新闻会”这种口头作文方式的训练,培养同学们“说真话,抒真情”的习惯,杜绝应试作文中矫揉造作、说假话的毛病。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细心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二、培养读者意识
  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作文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还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究其原因,学生的写作目的不正确,不知道为什么写作。作家为什么要写作?他要写给他的读者看,要通过文字与他们交流,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有内容有情感,不会假大空。反观应试作文,学生没有读者意识,不是为谁作文,不是想写给谁看,大多数写作是为了完成作业,是为了对付考试。
  让学生在动笔写作前先思考“写给谁”的问题,而不是“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教师要运用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写作情境,面向读者,产生对话和倾诉的冲动。2015年全国卷作文要求考生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这种命题方式凸显了读者意识,对话性很强,考生在作文前就要明确“写给谁”的问题,避免了漫无目的地空谈。作文训练中坚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方能形成“言之有物”文风。
  三、坚持研究性阅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就是阅读,唯有大量阅读,才能产生出写作的欲望和灵感。阅读如同羊吃草,羊吃够了草,才能产出奶;人读够了书,才能写出文章。现在中学生的阅读量仅靠几本必修选修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向课外拓展。
  不迷信教材,跳出“一学期一本书”模式,按照专题整合阅读材料,形成研究性学习课程。带领学生阅读经典,与古今哲人、思想家对话,坚决摒弃快餐式的浅阅读。让学生精读细读,在读的基础上产生问题,再带着问题驱动阅读,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把思考的过程形成文字材料,就是一篇研究性阅读的作文。坚持研究性阅读,必能写出独创性的具有真知灼见的好文章。
  总之,当前的作文教学一定要教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切莫矫揉造作,胡编乱造。唯有如此,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才能养成表里如一的健康人格。
其他文献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幼儿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的重要时期,因此培养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刚要》提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它对于幼儿来说是个“小社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是小学教学手段的革命。它集文字、图像、动画与一体,优势明显,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一、直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  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很容易就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通过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显然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也就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小学教育中转化后进生工作,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使教育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一、运用“心理暗示法”,疏导学生心理,消除其心理障碍  后进生因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而会受到一些不公正对待,受到的批评较多,有时即使做了好事也
期刊
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明白概念、法则等数学知识的含义,却无法合理组织语言不能清楚表达出来的现象;有时学生能用来自生活中的日常语言表述数学活动,却不能用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述,这反映了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素养的缺失。  数学思维活动是依赖数学语言进行的,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语言是思维得以实现的工具,是思维存在的形式和表达思维的形式。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
期刊
跳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是一项简单、易操作、健身效果极佳的运动项目。跳绳运动不受场地限制,更不分年龄、性别,只要乐于这项运动就能够通过跳绳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教授孩子们学会并乐于接受跳绳运动需要进行探讨研究,下面结合实际针对跳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  一、把握好学生对跳绳的认知、建立学习掌握跳绳的信心  俗话说,
期刊
历史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如何转变施教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摆在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正确引导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帮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过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对于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转变教学思路的关键之所在。在历史
期刊
生物课中实验很重要,显微镜实验是生物课中实验的基础。会用、用好显微镜,是生物学学习的最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微镜的使用也是比较复杂的。如何上好显微镜的实验课,是我本学期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精心备课,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  每次实验课,尤其是分组实验,我都要至少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准备。每个实验,在上课前,我都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显微镜的实验,而目前学校配备
期刊
化学新教材中处处体现着生活现实,而这些对生活的反映又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一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第一单元作为起步阶段的化学学习,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同时第一单元作为化学的启蒙教育,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掌握在化学学习中紧密联系实际,
期刊
摘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需要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开放性作业,因材施教,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家长的理解与配合。  关键词:减负 效率 开放性作业 教师 设计 能力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上“救救孩子”的呼声日益高涨。近年来,在教育系统的控制下,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离根本解决问
期刊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