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踏入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的开始,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当前高校教育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地,融入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本文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简要概括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新生教育;融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16-01
高校新生教育是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校园和集体归属感,认识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高校新生教育将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新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强化学生基础文明养成和学生发展指导,不断创新学生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目前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现象。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直接反应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和方向,规定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将其落实、落地,才能积极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事务性工作繁多,导致对于容易以指标体现的各类管理工作尽职尽责,而对于难以量化、效果实现周期较长的主题教育容易轻视。
(二)教育形式较单一,未形成全方位教育合力。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接收教育的第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生入学之后,面临环境适应、角色转变、地域转变、人际关系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学校急需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从思想层面和行为习惯养等方面对新生加以引导。目前高校的教育活动多依托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必要的具体落实实施和效果检验机制。加之高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容易存在教育任务重叠交叉等现象,从而影响全方位教育合力功效。
(三)教育内容易空洞,脱离学生实际现状与需求。
面对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如何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如何针对目前我国大的教育环境和目标、高校九零后学生的思想现状、网络文化的极速扩张、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形成全方位教育的合力功效,才可以真正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财富,成为指导行为、养成习惯的有力武器。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新生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采取“三贴近”教育方式。新生入学教育力争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心灵、贴近学生文化学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拉近与新生的关系,培养与新生的感情。要以帮助学生顺利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短期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长期目标。
(二)发挥“四育人”教育功能。实现“全员化育人”,即全校教职员工都要积极投身新生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汇聚全员育人的强大正能量;实现“层次化育人”,即按适应环境-培养行为-形成习惯-提升素质四个步骤,采取递进式方法,分层次、分模块的开展教育活动;实现“专业化育人”,即充分利用专家教授、专业教师、优秀校友、心理咨询师等专家队伍,按照不同教育专题,开展专业化指导;实现“个性化育人”,即要针对学习基础、地域、经济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帮扶活动。
(三)开展“五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基础文明教育、专业学风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入学新生迅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基本素质能力。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新生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原原本本学习、系统深入学习、联系实际学习等方式,凝心聚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的“大学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二)开展爱国爱校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意识
利用军训,把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教育新生把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栋梁之才的坚实基础之上。以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成绩为生动素材,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观看学校宣传片、了解学校建设规划等方式,将学校凝练出的文化精髓和校训校风贯穿教育始终,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开展基础文明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将基础文明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创建活动,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的辐射效应,强化新生的诚信意识,培养新生诚信行为,使新生养成重信誉、讲诚信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各种主题辅导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友善、互相包容、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掌握科学的人际交往艺术。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真实案例教育,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四)开展专业学风教育,培养学生爱业敬业精神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专家学者资源、杰出校友资源,通过召开专家学术报告会、杰出校友报告会、优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向新生介绍学院的专业特点、课程体系、专业发展前沿以及就业前景,帮助新生开拓学科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培养学生爱业敬业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类学习资源,学会自觉学习、自我解惑。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了解学位授予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
(五)开展安全稳定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求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通过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防传销等专项安全教育,提高新生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结合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协会活动的开展,帮助新生客观、理性和全面的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通过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网络安全。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学生不听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新生教育,才能在学生入学之初紧紧把握住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机遇期,从而引导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准绳,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基础文明礼仪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兰宏伟.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12-13.
[2]黎丽萍.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68-69.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新生教育;融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11-0116-01
高校新生教育是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校园和集体归属感,认识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的重要环节。高校新生教育将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新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的行为规范,强化学生基础文明养成和学生发展指导,不断创新学生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一、目前高校新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明确,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现象。
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直接反应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和方向,规定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将其落实、落地,才能积极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事务性工作繁多,导致对于容易以指标体现的各类管理工作尽职尽责,而对于难以量化、效果实现周期较长的主题教育容易轻视。
(二)教育形式较单一,未形成全方位教育合力。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接收教育的第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生入学之后,面临环境适应、角色转变、地域转变、人际关系处理等各个方面的困难,学校急需开展各类教育活动从思想层面和行为习惯养等方面对新生加以引导。目前高校的教育活动多依托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必要的具体落实实施和效果检验机制。加之高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不同,容易存在教育任务重叠交叉等现象,从而影响全方位教育合力功效。
(三)教育内容易空洞,脱离学生实际现状与需求。
面对社会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如何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如何针对目前我国大的教育环境和目标、高校九零后学生的思想现状、网络文化的极速扩张、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形成全方位教育的合力功效,才可以真正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精神和灵魂财富,成为指导行为、养成习惯的有力武器。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新生教育的基本思路
(一)采取“三贴近”教育方式。新生入学教育力争做到“贴近学生思想心灵、贴近学生文化学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拉近与新生的关系,培养与新生的感情。要以帮助学生顺利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短期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长期目标。
(二)发挥“四育人”教育功能。实现“全员化育人”,即全校教职员工都要积极投身新生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汇聚全员育人的强大正能量;实现“层次化育人”,即按适应环境-培养行为-形成习惯-提升素质四个步骤,采取递进式方法,分层次、分模块的开展教育活动;实现“专业化育人”,即充分利用专家教授、专业教师、优秀校友、心理咨询师等专家队伍,按照不同教育专题,开展专业化指导;实现“个性化育人”,即要针对学习基础、地域、经济和心理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帮扶活动。
(三)开展“五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基础文明教育、专业学风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形式,有针对性的指导入学新生迅速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基本素质能力。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新生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原原本本学习、系统深入学习、联系实际学习等方式,凝心聚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的“大学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二)开展爱国爱校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意识
利用军训,把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教育新生把爱国主义情感建立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立志成为国家和社会栋梁之才的坚实基础之上。以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成绩为生动素材,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参观校史馆、观看学校宣传片、了解学校建设规划等方式,将学校凝练出的文化精髓和校训校风贯穿教育始终,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开展基础文明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将基础文明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创建活动,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的辐射效应,强化新生的诚信意识,培养新生诚信行为,使新生养成重信誉、讲诚信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各种主题辅导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友善、互相包容、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掌握科学的人际交往艺术。组织新生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真实案例教育,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校规校纪。
(四)开展专业学风教育,培养学生爱业敬业精神
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专家学者资源、杰出校友资源,通过召开专家学术报告会、杰出校友报告会、优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向新生介绍学院的专业特点、课程体系、专业发展前沿以及就业前景,帮助新生开拓学科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培养学生爱业敬业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类学习资源,学会自觉学习、自我解惑。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帮助学生了解学位授予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规划。
(五)开展安全稳定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求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通过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防传销等专项安全教育,提高新生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结合高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心理健康协会活动的开展,帮助新生客观、理性和全面的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通过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维护网络安全。要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学生不听信谣言、不传播谣言,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综上所述,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的关键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高校新生教育,才能在学生入学之初紧紧把握住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机遇期,从而引导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准绳,促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基础文明礼仪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兰宏伟.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究[ 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2),12-13.
[2]黎丽萍.试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