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初探

来源 :客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作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的群体之一,消费借贷平台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进行消费借贷行为满足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X大学本科生进行了消费借贷行为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冲动性、注重符号化消费借贷的问题。并从城乡背景、自我需要、大众传媒三个层面对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文章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借贷行为;大学生;消费社会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990865亿元,居民的收入得到较大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也加以改变。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重要人才资源,国家的未来的主力军,同时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部分大学生存在资金短缺,无法满足自己消费的需求,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借贷平台也随之出现,并逐渐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出现偏差,为了能够满足消费,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讲牌面、比阔气,引发一系列校园极端事件,给大学生心身健康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较为丰富,在关于消费行为的心理层面上,凡勃仑(1899)将炫耀性消费一词首次提出,并与炫耀性的闲暇同属于炫耀性浪费范畴下,认为人们做出过度消费的非理性行为是虚荣心和攀比心在作祟。王修贵、张正亚(2018)认为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对时尚潮流的追赶以及攀比他人的问题。
   而作为消费行为的主体之一——大学生,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特点从而致使其进行消费。正如陶岚菊(2019)大学生基数大,接受着较为先进的教育,能够拥有消费的独特理解和行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能够迅速地适应和灵活的应用和采取消费的新理念、新技术。王丽(2019)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群体虽然成为了消费的主力,但是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奢侈性及攀比性的消费行为的大量出现。
  二、调查分析
   (一)问卷基本情况
   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编制了本次调查研究的问卷。此次调查的对象为X大学本科生,在被调查大学生中,男生62人(44.0%),女生79人(56.0%);大一年级16人(11.3%),大二年级34人(24.1%),大三年级53人(36.9%),大四年级39人(27.7%)。此次调查选取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样本的选取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问卷分析
  1、大学生消费借贷基本认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从性别角度出发,使用消费借贷平台的大学生中,男女的比例比较均衡,分别55人和71人,说明近几年消费借贷平台发展较快,性别在使用消费借贷的差异不明显。
   从大學生家庭背景出发,分析大学生使用消费借贷情况时,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使用消费借贷平台的人数仅为22人,来自城镇和城市的大学生使用消费借贷平台的人数之和高达104人,为农村背景大学生人数的5倍左右,说明在城乡之间对于消费借贷平台及行为的熟悉度、认可度及接受度有较大差异。
  2、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现状
   (1)消费借贷用途调查
   在消费借贷行为的使用用途中,结果显示,大学生购买衣着及生活用品的占比最高,为37.89%,其次为购买电子产品等高端消费和购买美容美发用品及服务,分别占比21.05%和17.89%。其他中小额的支付相对较少,说明大学生使用消费借贷主要用于日常及电子产品。
  (2)消费借贷行为频率调查
   在消费借贷平台的使用频率上,有38.4%的大学生大约每月使用10-20次,其次为占比31.2%的学生每月使用20-30次左右,另外,有14%的学生基本不使用消费借贷平台,进行消费借贷行为。以上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比较频繁,克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能力不够,易过度依赖消费借贷平台进行非理性消费。
   (三)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消费借贷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不论是城乡大学生都存在消费借贷行为,城市大学生使用的比例高于农村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遇到自己习惯的东西却无力购买时,有38.33%选择节省生活费,40%选择放弃购买,而来自城镇和城市的大学生更多的选择向父母要生活费,或是直接进行消费借贷。
   当探讨家庭背景因素对消费借贷行为的用途是否存在差异时,结果显示用消费借贷平台购买电子产品、化妆品等高档商品,大多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用消费借贷平台购买此类商品较少;城乡大学生在借贷消费衣着及生活用品差异较小;城乡对比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于美容美发及服务地消费借贷行为,仅占12.5%,明显低于来自城镇、城市的大学生。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消费借贷的用途方面存在着城乡差异,来自城镇或城市的大学生更偏重于通过借贷来进行高档或享受性消费,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侧重于对衣着及生活用品进行实用性消费借贷。
   2、大学生冲动性消费借贷
   消费社会学认为,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消费借贷平台的出现极大的调动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而这种欲望和需求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匮乏的社会状态。大学生消费借贷的冲动性行为普遍。冲动性消费借贷主要特点体现在购物决策的快速性和无计划性。由于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支付手段也逐渐越来越便捷,对当今大学生来说,使用网络消费借贷的情况也逐渐普遍,冲动性的消费借贷也随之出现。    3、符号化消费借贷严重
   符号化消费是由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提出的,指消费者在消费时不是对于物品的具体功用或个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而是对商品所赋予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在问卷调查中,部分大学生消费借贷的主要用途是购买高档产品,这说明高档产品不仅仅代表着实用性,更多的意味着该品牌背后的文化符号意义,让大学生认为只要拥有该产品便可拥有或享受该文化符号特质。
   (四)影响大学生消费借贷行为的因素
   1、城乡背景不同
   城乡消费水平有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经济不断提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发展依旧落后于城市。而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消费又只能依靠家庭。城乡消费观念不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消费活动也较为单一。农村大学生从小受节俭消费文化的熏陶。然而,与农村大学生不同,城镇大学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娱乐交际,再加上大众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城镇居民受到更多的消费广告的刺激,因此,他们的消费活动更为频繁,消费观念也更为开放。
   2、大学生自我需要
   大学生时期处于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一方面急需对自我进行定位和认同,通过消费借贷的方式,大学生可以消费不同种类、风格的商品来进行自我表达、自我角色的多次反复尝试,以寻找表达自我的较好展现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较多的因相似话题、共同爱好等而组成的群体,为了找寻群体归属感,会付出更多的精力转移到相似的商品的购买上,即使暂时缺乏资金,也会通過消费借贷的方式进行消费,从而更好的融入群体之中。
   3、大众传媒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大众传媒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消费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也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普遍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借贷行为,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三、建议
   (一)大学生层面
   大学生要树立绿色健康消费观念,量入为出,应养成合理的消费计划习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不仅能够减少消费借贷的盲目性和冲动性,也能降低大学生的过度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大学生较好地平衡好生活和学习。
   (二)家庭层面
   家长要以身作则,合理进行消费借贷行为,切实做好模范示范作用。家长作为子女最亲近的人,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具有重大的影响,孩子会潜移默化的模仿和学习家长的言行举止。如果家长经常进行消费借贷,子女会形成消费借贷是一种正常认知,面对当前购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而轻易的进行借贷消费,从而容易导致消费的挥霍无度、不加节制。
   (三)社会层面
   大众传媒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意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正向引导作用。同时大众传媒不能沉迷于利益追求,不顾社会成员身心健康发展而仅凭价高便可得广告宣传位,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传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消费借贷观。
   政府要强化对大众媒体的引导和监督。政府采取必要措施来加强对大众传媒政治方向、消费理念、职业道德、法律规范等方面的监管和引导,严格抵制不良消费文化的传播,为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借贷行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明. 大学生消费心理探究[J]. 大众标准化,2020,(23):166-167.
  [2]顾华玉,万坤. 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20,(04):100.
  [3]邓贺龄.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贷款的建议[J]. 今日财富,2020,(03):62.
  [4]左瑞雪. 互联网信贷消费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J]. 营销界,2020,(04):4-5.
  [5]张澜,马自超. 当代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研究[J].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06):78-81.
  [6]彭小辉,王静怡,王坤沂.博弈视角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决策行为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0,35(01):120-127.
其他文献
【摘 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本文从政府视角出发,探讨以脱贫攻坚引领推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十四五”规划;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一、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期刊
【摘 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改革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现教育、人才、产业和创新创业一体化。本文结合黄山学院经管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措施和成效,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及评价模式的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培养质量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而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
期刊
【摘 要】《奇葩说》节目话语融合了日常会话、网络口语、辩论语体等多种语言形式,将遵循合作原则和使用网络话语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对《奇葩说》节目的话语特点进行探究,依次分析了节目中遵循合作原则时呈现出的话语特点。  【关键词】奇葩说;合作原则;话语特点  一、引言   《奇葩说》是一档融入辩论元素的语言类达人秀节目,犀利“奇葩”的辩题、层出不穷的语言、特质鲜明的辩论选手形成了节目
期刊
【摘 要】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阶级社会的出现,而封建等级观念,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人心,古代服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封建等级观念。中国古代服饰在服饰材料、服饰样式、服饰色彩、图案纹样、服饰佩饰等方面深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与封建等级观念相互交融,是加强封建社会政治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同时也是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  【关键词】中国古代服饰;封建等级观念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又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的高等教育过程当中,有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其实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并没有達到一定的要求,在行政管理的过程当中,还是应该注意立德树人这样的管理方式。相关的行政人员在以立德树人为践行标准,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需要知道自己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是为国家输送更多专业化人才的地方,因此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践行立德树人的管理标准,需要知道管理过程当中的
期刊
【摘 要】纪录片在大众传媒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而且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功能对等理论是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对字幕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美丽乡村》为例,主要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探讨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字幕翻译;《美丽乡村》  一、引言   《美丽乡村》是由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的一部纪录片。该片以平实的叙事风格和生动的视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格萨尔》史诗中的一部《嘉洛婚俗》为研究依据,着重对藏族传统婚俗文化及演变轨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分析其发生演进的原因,旨在为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婚俗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冲突问题提供有力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改革,在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玉树治多地区的传统婚俗文化发生着有意识无意识的变迁,其中有创新,也有遗失。在这日益失去祖辈留下的独特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传统文化的时代里,本人
期刊
【摘 要】法院正常审执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福祉。常态下,法院系统持续稳定地向社会提供着包括公正审判、维护社会秩序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法院系统在尽量保障正常的审执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对公共服务的输出模式进行调整,通过实际行动,借助新理念和新平台,以新的形式助力于社会治理。  【关键词】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社会治理  一、引言   公共管理学理论认为,公共组织是依照一定法律程
期刊
【摘 要】“三言二拍”作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明清小说翻译和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体现。文章分析不同文明中的文学作品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会因为受到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译者的个人因素等原因而产生变异,强调除了对比译文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译文与原文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误读现象。  【关键词】“三言二拍”;英译本;变异与误读   明代由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期刊
【摘 要】形而上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试图揭示现象并说明事物的终极本体(实体)。亚里士多德也在努力追寻这个本体。在《范畴篇》和《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论的论证便于我们更容易理解伦理学的理论基础问题——“善”理念。  【关键词】本体论;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一、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   本体,很多学者又称其为“实体”。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可以在很多意义上说一件东西存在(很多学者说成‘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