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但凡老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呢?所谓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渴求向往欲望;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然而,许多语文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任你讲的天花乱坠、津津有味,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神情漠然,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面对这种情形,许多人生气过、批评过、甚至怒吼责骂过。但静下心来想一想,主要问题可能不是出在学生,而恰恰在老师自己。教育家斯特金说过:“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如果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只有从自身出发,用渊博的知识、有效的方法、热烈的情感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心中的求知激情,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趣意盎然呢?通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 注重教师自身形象,营造课堂良好气氛
有人把课堂比做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语言、动作、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和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演员”要用自己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和传神的表情,将学生带入预想的境界,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有意识的换了套较鲜亮的服装,一进教室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于是,我围绕着新装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2. 语文的课堂应当蕴藏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写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们的学生接受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实践证明,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例《暖雨》和《春》非常富有节奏感的排比句等都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3.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重视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在上《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一课时,借鉴了一位老师的做法,为这篇文章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祥子怎么这样傻,这样笨呢?烈日,他不知道躲;暴雨,他不知道避。老舍为什么写这样一个大傻瓜呢?于是,大家注意力便情不自禁的集中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的探究、解惑……
4. 巧妙组织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学生上课不专心,甚至睡觉,很大程度上反映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推行多年,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农村老师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跳出“应試怪圈”,仍然沿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不敢放手学生自学,面面俱到、唯恐有所疏漏;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往往唯命是从,他们很少在教学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很难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试想,这种没有责任意识,没有参与机会的课堂,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自主的鉴赏,充分的交流,才能领会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尽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只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最佳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善于观察、巧妙组织,就能把每一个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其为你的精彩而倾倒。
5. 注重知识应用,体验学习价值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应用,使学生体验到知识是一种能使人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如果我们在教学“字”的时候加强组词训练,教学“词”的时候加强造句训练,教学“句”的时候注重作文教学;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字词句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崇高伟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引入,课堂教学组织,知识强化应用,每一环节无不需要凝结教师的智慧和能力。让我们取长补短、努力追求,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变“苦学”为“乐学”,使语文课堂趣意盎然!
收稿日期:2013-06-25
1. 注重教师自身形象,营造课堂良好气氛
有人把课堂比做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气质、语言、动作、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和感染着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演员”要用自己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渗透情感的语言,用富于激情的动作和传神的表情,将学生带入预想的境界,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在上《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有意识的换了套较鲜亮的服装,一进教室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于是,我围绕着新装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组织教学;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2. 语文的课堂应当蕴藏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写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我们的学生接受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实践证明,适度的语言文字训练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情感的萌发均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一节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必须明确、适度、集中,既要体现教材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善于选择、取舍和重组。例《暖雨》和《春》非常富有节奏感的排比句等都应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3. 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都比较重视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我在上《在烈日和暴风雨下》一课时,借鉴了一位老师的做法,为这篇文章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祥子怎么这样傻,这样笨呢?烈日,他不知道躲;暴雨,他不知道避。老舍为什么写这样一个大傻瓜呢?于是,大家注意力便情不自禁的集中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的探究、解惑……
4. 巧妙组织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知之者不如好知之,好知之不如乐知之”。学生上课不专心,甚至睡觉,很大程度上反映他们对课堂不感兴趣,不“好之”,更谈不上“乐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推行多年,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农村老师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跳出“应試怪圈”,仍然沿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不敢放手学生自学,面面俱到、唯恐有所疏漏;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往往唯命是从,他们很少在教学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很难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试想,这种没有责任意识,没有参与机会的课堂,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语文课文姹紫嫣红、风光无限,学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自主的鉴赏,充分的交流,才能领会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尽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只要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特征、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求最佳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善于观察、巧妙组织,就能把每一个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其为你的精彩而倾倒。
5. 注重知识应用,体验学习价值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应用,使学生体验到知识是一种能使人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如果我们在教学“字”的时候加强组词训练,教学“词”的时候加强造句训练,教学“句”的时候注重作文教学;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使用字词句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崇高伟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案的设计,课堂的引入,课堂教学组织,知识强化应用,每一环节无不需要凝结教师的智慧和能力。让我们取长补短、努力追求,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变“苦学”为“乐学”,使语文课堂趣意盎然!
收稿日期: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