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工具性学科,其课堂教学呈现为一种以课文为凭借,以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和发展智力为内容的综合性训练结构。这决定了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模式在操作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2. 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常。
3. 导学达标
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
(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2)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3)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4. 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學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眩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形式上高水平的学习,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对反馈回来的未达标或未全部达标的知识,要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从控制论观点讲,目标教学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序的微观调控。“有序”主要指教学目标的能力水平层次和有序的达标教学层次。实现“微观调控”则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反馈达标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的失误和缺陷及时矫正补救,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这种调控可以在课后,一课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进行,但是大量的应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收稿日期:2013-06-24
1. 前提测评,要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准确把握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调控教学,及时补偿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布鲁姆提出了影响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认知前提能力、情感前提特征和教学的质。他认为,这三个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分别占50%、25%和25%。前提测评的目的,在于对学习新课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诊断性检测,检测学生学习新课的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偿学习,使学生进入学习新课的最佳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训练结构,使得教学过程比较复杂。其它学科,如数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比较单一,要么集中于一个知识点上,要么是互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前一个知识点是后一个的准备,而后一个知识点是前一个的发展,其前提测评集中进行比较好。
小学语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总是好几个,涉及的训练点多、面广,既有词句段篇训练,还有听说读写训练。训练过程是以课文中心思想为中心的环形训练内容的推进,而在各个阶段又各有所侧重。这样,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前提测评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往往不可能集中进行。因此,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前提测评,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集中的就集中进行,不能集中的就按教学进程分散安排,做到集中测评与随机测评相结合,及时进行补偿矫正。
2. 认定目标,要分层认定,贯穿教学始终,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调控等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认定目标对教与学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们认为认定目标可以按照这样几个层次进行:
(1)起动认定,粗知目标。
就是在新课开始前组织认定目标。此时认定目标,学生只能是粗略地感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起定向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认定过程,激励学生为达标而学的信心,使之心中有数。
(2)同步认定,细知目标。
就是随着新课的进程,适时告诉学生正在学习或将要学习的目标。这是进一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也可以根据同步进行的反馈活动,调控教学。这时的认定目标,已不是粗略的感知,而是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的理性认识了。
(3)小结认定,深知目标。
就是在教学结束前,结合教学小结,对照教学目标对学生达标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价。这次认定目标,是从整体上对教学目标的概括,既是对本节课教学的再一次导向,又是对必要的矫正、补救活动的激励。小结认定应该实事求是,不走过常。
3. 导学达标
一要扎扎实实搞好语言文字训练,二要按学科特点构建学科达标模式,分段达标。前一点是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弊端讲的。当前小语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少,严重影响了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小学语文学科达标模式,要遵循这样三个要求:
(1)要以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这主要是:
教育观。目标教学是义务教育的教学新体系。义务教育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应是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学生观。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有个性差异的人。人的智力存在着差异并呈正态分布,但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能力倾向预示着学习速度,而不是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或复杂程度。
教学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应由学生的学适应教师的教,转变到教师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上来。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教学观的根本变革。
评价观。教学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给学生评分、划等,而在于为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信息和依据,是改善教与学的手段。因而,教学评价重在评过程,不只在于评结果。
质量观。教学质量不再是只看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而是主要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要看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和优等生发展的情况,要看学生在认知、技能和情感诸方面的全面达标。
(2)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主要是:
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双向”心理过程:都要经过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两个阶段。再如,学生作文是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达的双重转化的心理过程。
(3)小学语文达标模式宜简不宜繁,要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构成和教材课型的特点,集中概括为几种模式。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构建为阅读(包括看图学文、讲读课文和阅读课文)、作文(包括说话、写话)和练习(包括写字和基础训练)三类达标模式。
4. 形成测评,要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及时矫正补救,调控教学
与前提测评一样,小學语文目标教学的形成测评,往往是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某个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步进行的。因此,也就根据具体情况做到集中测评和随机测评相结合。
在形成测评的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眩一般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形式上高水平的学习,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对反馈回来的未达标或未全部达标的知识,要尽量做到及时矫正补救。从控制论观点讲,目标教学是一种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有序的微观调控。“有序”主要指教学目标的能力水平层次和有序的达标教学层次。实现“微观调控”则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反馈达标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学习的失误和缺陷及时矫正补救,使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这种调控可以在课后,一课课文或一个单元教完后进行,但是大量的应在课堂上及时进行,尽量做到当堂达标。这就是向40分钟要质量,或者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收稿日期: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