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世纪为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人类依靠知识和持续发展的世纪。中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首先要更新教育思想,教师要转变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要相信所有的学生。其次,学生也要转变以往的观念,这就应该从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入手。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用于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1. 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我觉得大体可分三点:
(1)全面完整的认识体系。它存在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这类目标是中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约束,学生应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
(2)一般学科能力。中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字,还有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二者相随相伴。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负著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心得体验,产生愿不愿意学、喜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难以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作为目的和手段应当长期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2. 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战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既是教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讲,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手捧教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45分钟看起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不配合,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鲁纳的“发现交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方法,按“感知——理解——评价”将其分为“导入、初读、精读、深读、总结”几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
教师精讲、重点点拔、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接受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2)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保证。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将个别当作全部的不合理现象。如:教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位学生回答,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到有一位学生答对了,于是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个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体学生答对吗?显然不能。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没掌握,就会受到批评。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给一般学生有理解的时间,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
(3)发展能力,培养习惯。这是我们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节奏拖沓,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很不利。
首先,我认为科学实用的教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学语文界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我们不能片面,单纯强调某一教法好,一窝蜂地拿来用,不管它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材。俗语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适合我们的“生情”就可以借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次,我们在确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观念后,就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交流、写作,把现代课堂教学中花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容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所有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让学生有一个“读——悟——问”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如“质疑”它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我们不能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学生学习的权利。相反,对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精神要加以表扬,鼓励,激励其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自学、持久、主动的学习习惯。
3. 开展素质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朱熹也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呢?课外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的立竿见影的大量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制作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其次,要教会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多种读书活动。
4. 创造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首先,在这里社会上的大环境姑且不说,在校园里,教室里都应营造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我们的一些学校一到考试来临,就在校园里挂出“离考试还有XX天”的警示牌,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噤若寒蝉”,不敢高声语,不敢随意行,一头扎进作业里,一些教师也要求学生确定追赶目标,定出成绩档次,写出保证,种种高压剥夺了学生的阅读、交流的时间和权力,我觉得功夫在平时,本来素质教育的成功也必须经过考试来验证,只要我们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化的教学,还怕考试吗?
其次,教师讲台上的课堂用语,在与学生交往中的生活语言,在批改作业中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口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收稿日期:2013-06-26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在何方?素质教育的提高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用于教学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1. 确定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中
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素质化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我觉得大体可分三点:
(1)全面完整的认识体系。它存在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中。这类目标是中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接受国家和社会的约束,学生应具备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
(2)一般学科能力。中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有它独特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其中有的属于技术,例如: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写一手好字,还有收集、整理、运用、自学能力、治学能力等。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虑的,但它们恰好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动机、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情商,学习过程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同时发生、同时发展的过程,二者相随相伴。当然认知和情感分别担负著不同的任务:认知主要解决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必然会有心理感受和心得体验,产生愿不愿意学、喜不喜欢学、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的情感和态度。长期以来,我们中学语文教学只注重了学生能不能、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对学生的情感或轻描淡写或熟视无睹,甚至雪上加霜,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这是中学语文教学难以走出困境的根本原因。其实,认知和情感作为目的和手段应当长期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
三类目标归纳起来,素质化的中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
2. 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战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建立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其充分发挥在素质教育中主渠道作用。
(1)师生平等、突出主体。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基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中,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既是教者,又是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给学生有陈述意见,质疑问难的时间和权力,同时,学生也要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在接受教师启发引导的同时,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但是,课堂的主人究竟是谁?从理性上讲,谁都不怀疑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中,我们的一些教师仍然手捧教案,像节目主持人那样,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框架、按部就班,一问一答,45分钟看起来颇热闹,其实学生无半点“自由”。相反,课上得不理想,责任还在学生不配合,怪学生“启而不发”,然而学生为主体,但主体是不能恩赐的,主体必须要有会学的本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将这些本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鲁纳的“发现交流”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控程序,发现交流”的方法,按“感知——理解——评价”将其分为“导入、初读、精读、深读、总结”几个环节,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这些程序,使之为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这些程序自己进行学习,进行发现交流。
教师精讲、重点点拔、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接受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2)面向全体、注重个性,这是建立素质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保证。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我们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将个别当作全部的不合理现象。如:教师上课提出一个问题,请一位学生回答,学生答对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一个学生答错了,就请第二位,第三位,直到有一位学生答对了,于是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一个学生答对了,就能代表全体学生答对吗?显然不能。这是重结论,轻过程,面向少数人的表现。同时,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一些学生掌握了,另一些学生没掌握,就会受到批评。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提出注重个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舞台;既要让学生表现语言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行为才能;既要让学生表现逻辑思维才能,也要让学生表现形象思维才能。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给优生有提高的时间,给一般学生有理解的时间,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
(3)发展能力,培养习惯。这是我们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节奏拖沓,方法繁琐,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理解这一层面,缺乏运用性的训练,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很不利。
首先,我认为科学实用的教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中学语文界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我们不能片面,单纯强调某一教法好,一窝蜂地拿来用,不管它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材。俗语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我觉得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只要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适合我们的“生情”就可以借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其次,我们在确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个观念后,就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保证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地读书、交流、写作,把现代课堂教学中花在“多余的情节”分析,琐碎的谈话,没有思维价值的提问等活动的大量时间省下来,而学生懂的,教师坚决不讲,把握教学的节奏和容量,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所有时间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主动积极地思维,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操作等。让学生有一个“读——悟——问”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如“质疑”它是学生阅读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反馈,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我们不能怕学生提问没质量,“浪费”时间,又怕自己无法驾驭,就忽视学生学习的权利。相反,对学生的这种主动参与精神要加以表扬,鼓励,激励其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养成自学、持久、主动的学习习惯。
3. 开展素质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朱熹也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从何而来呢?课外阅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我们要彻底摒弃那些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的立竿见影的大量课业训练,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对学生加以阅读指导,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示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制作卡片、摘录、写读后感等。逐步养成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其次,要教会学生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举行多种读书活动。
4. 创造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
首先,在这里社会上的大环境姑且不说,在校园里,教室里都应营造一种积极的良好的素质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我们的一些学校一到考试来临,就在校园里挂出“离考试还有XX天”的警示牌,使学生一进校门就“噤若寒蝉”,不敢高声语,不敢随意行,一头扎进作业里,一些教师也要求学生确定追赶目标,定出成绩档次,写出保证,种种高压剥夺了学生的阅读、交流的时间和权力,我觉得功夫在平时,本来素质教育的成功也必须经过考试来验证,只要我们平时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化的教学,还怕考试吗?
其次,教师讲台上的课堂用语,在与学生交往中的生活语言,在批改作业中的书面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有一定的文采,不能随口所欲,教师的书写更应规范。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素质化的语文教学改革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注重加强自身修养,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认真钻研课标,精心设计教法,大胆创新,才能使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
收稿日期: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