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以关注为本位的采纳模式”(CBAM)为背景,阐述教师个人成长进程的几个阶段及这种模式对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并提出了若干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针对课标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转变;理念;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宋冰(1972.03-),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中学英语教育,中学高级,本科。
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履行职务的情况非常重要,教师明确的变革理念和态度强烈影响教育改革的实施。既然是改革就首先是观念上的改变。这些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变革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演变的。“以关注为本位的采纳模式”(CBAM)(参见劳克斯—霍斯利,1996年)阐明了这一现象。这个模式将教师在改变进程中的经历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关注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定位。 在改革进程的早期阶段,教师主要对改变和如何影响他们的个人表现和教学实践心存疑问:什么变化引起了我个人表现的问题?它将如何影响我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走下讲台,实现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学习成为生命的狂欢;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成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因此,在目前提出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活动中,有“魅力”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效果更明显,也更受学生的欢迎。换言之,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学科知识专家,学习管理者,指导者,发展者,学校组织成员,专业人员这6种角色的综合体。比方说初一的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二阶段:任务定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逐渐转向任务定向方面,其中包括:我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如何组织课堂?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尽量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新教材的特点是学以致用,要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交际。但是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了一个办法,每节课让学生上台讲五分钟英语。内容自己选。可以朗诵英语美文,背诵名人名言,经典名片的段落(《双城记》的首尾两段);可以两人或三人之间进行课本剧表演,(《项链》的片段);介绍自己、朋友、家人,当天的天气、班级的考勤,演唱英文歌曲等等。起初学生们都感到很困难,我就让几个比较好的学生先做示范,并加以指导,及时表扬,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很多学生都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希望快点轮到自己,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间一长,学生的口语和听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困难少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其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英语语法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难解,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举个例子,以—f结尾的名词复数,直接加s的词共7个(gulf,roof,serf,chief,belief,proof,handkerchief.)可编口诀如下:“海湾边,屋顶上,农仆首领两相望,谁说他们没信仰,证据就在手帕上”。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就会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
第三阶段:影响定位。当前两个阶段已基本结束,教师将开始关注变化的影响:这些改变对我的学生有作用吗?我如何能更进一步改变这种情形?对策是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魅力,教师的魅力首先源于教师的教育个性。有魅力的教师对学生有爱心,有亲和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并且专业水平高。荷兰专家有这样一句话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心中拥有教育的梦想,转变教学的理念,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上共同成长,就会与学生共同演绎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转变;理念;激发;兴趣
【作者简介】宋冰(1972.03-),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中学英语教育,中学高级,本科。
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履行职务的情况非常重要,教师明确的变革理念和态度强烈影响教育改革的实施。既然是改革就首先是观念上的改变。这些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变革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演变的。“以关注为本位的采纳模式”(CBAM)(参见劳克斯—霍斯利,1996年)阐明了这一现象。这个模式将教师在改变进程中的经历划分为三个主要的关注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定位。 在改革进程的早期阶段,教师主要对改变和如何影响他们的个人表现和教学实践心存疑问:什么变化引起了我个人表现的问题?它将如何影响我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走下讲台,实现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学习成为生命的狂欢;教与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成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丰富精神世界的完整过程。因此,在目前提出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活动中,有“魅力”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效果更明显,也更受学生的欢迎。换言之,这样的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是学科知识专家,学习管理者,指导者,发展者,学校组织成员,专业人员这6种角色的综合体。比方说初一的学生,刚进入中学阶段,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二阶段:任务定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逐渐转向任务定向方面,其中包括:我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如何组织课堂?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效的作用。”因此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尽量让英语走进学生的生活。新教材的特点是学以致用,要学生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交际。但是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了一个办法,每节课让学生上台讲五分钟英语。内容自己选。可以朗诵英语美文,背诵名人名言,经典名片的段落(《双城记》的首尾两段);可以两人或三人之间进行课本剧表演,(《项链》的片段);介绍自己、朋友、家人,当天的天气、班级的考勤,演唱英文歌曲等等。起初学生们都感到很困难,我就让几个比较好的学生先做示范,并加以指导,及时表扬,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很多学生都十分珍惜此次机会,希望快点轮到自己,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间一长,学生的口语和听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困难少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其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英语语法规则等常让学生迷惑难解,有鉴于此,教师可编些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举个例子,以—f结尾的名词复数,直接加s的词共7个(gulf,roof,serf,chief,belief,proof,handkerchief.)可编口诀如下:“海湾边,屋顶上,农仆首领两相望,谁说他们没信仰,证据就在手帕上”。教师只要常收纳,多积累,勤总结,口诀就会源源不断,就会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英语的热情升温。
第三阶段:影响定位。当前两个阶段已基本结束,教师将开始关注变化的影响:这些改变对我的学生有作用吗?我如何能更进一步改变这种情形?对策是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朱永新先生曾说过:“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就会激情迸射,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轻舞飞扬!”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魅力,教师的魅力首先源于教师的教育个性。有魅力的教师对学生有爱心,有亲和力,有责任感,有使命感并且专业水平高。荷兰专家有这样一句话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心中拥有教育的梦想,转变教学的理念,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在灵动的课堂上共同成长,就会与学生共同演绎精彩的人生!
參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