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结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ohe1986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臭氧 胶原酶 腰椎间盘 联合应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78岁,平均51岁;其中腰3~4椎间盘突出者4例,腰4~5椎间盘突出者点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者10例,腰4~5和腰5~骶1均突出者1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典型临床症状。腰痛伴单侧或双侧腿痛,或为单侧下肢痛。同时伴有患侧下肢感觉区麻木,发凉,肌力下降。部分患者不同程度肌肉萎缩,查体均有腰部活动受限,患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压试验阳性,屈颈试验、硬膜外加压试验阳性。CT或MRI:中央型突出者5例,侧突出15例,突出伴椎间盘退变者10例。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结合临床资料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未发生骨性椎管狭窄或突出物的钙化、骨化。
  仪器设备:西门子中型C臂,德国赫尔曼高压臭氧发生器,医用纯氧,乔源生物制药公司胶原酶,16G椎间盘穿刺针。
  操作方法:患者取腹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局部麻醉后行病变椎间盘穿刺,经正侧位透视证实穿刺针置于椎间盘内后,取浓度为60%的臭氧10~20ml,缓慢匀速注入椎间盘内,退出穿刺针,待患者休息20分钟后,患者再取患侧向下侧卧位,行患病阶段椎间盘硬膜外前间隙穿刺,经正侧位透视、非离子造影剂造影及负压试验证实后,注入5mg地塞米松,再将稀释后的胶原酶缓慢注入。
  术后常规处理,患侧45°俯卧位8小时,口服抗生素及静滴神经营养药物。带腰围平卧硬板床休息2周,6个月禁止负重及参加剧烈运动。
  疗效判定标准:①优:完全没有症状;②良:仅有轻度或偶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娱乐;③可:由于持续或间歇的腰背痛伴下肢症状而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娱乐;④劣:不能工作或因症状存在而需手术。
  随访方式:随访1年,建立随访卡,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病史、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方式有电话、复诊、亲到患者处问询。
  
  结 果
  22例术后症状即明显缓解,8例术后24小时后出现症状加重,持續时间2~3天。术后3个月内10例出现症状反复,经对症休息后均恢复正常。按疗效判定标准,优12例,良18例。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本组30例经臭氧结合胶原酶联合应用,取得明显疗效。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三部分组成。髓核是半流体胶状物质,被纤维环四周包围,其上下方为软骨板,椎间盘是椎体连接的部分。腰椎间盘是指腰1至骶骨间的椎间盘,共5个。腰椎间盘的高度约占椎体高度的54.4%。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对保守治疗无效者,骨科手术费用高,风险及创伤大。单一的臭氧治疗虽然能减轻椎间盘内压力,具有消炎、镇痛和氧化髓核的作用,但对于纤维环破裂的患者,因臭氧的物理性质,在体内存留时间较短(约20分钟),溶核作用不能完全彻底。部分患者远期疗效欠佳。胶原酶的化学溶解是因为胶原酶能特异性地溶解椎间盘髓核的胶原蛋白,胶原酶溶解术已被广大同行认可,但胶原酶椎间盘内注射不良反应较重,术后反应期较长。故只要严格把握介入手术适应证,臭氧结合胶原酶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安全、经济的实用技术。
  
  参考文献
  1 王执民.经皮腰椎间盘溶解术.介入放射学.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31.
  2 马光辉,杨国民,等.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实用临床医学,2003,4(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討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150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在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结果:150例均于腹腔镜下明确诊断并治疗。其中58例出血停止,76例腹腔镜下止血成功,16例腹腔镜下行脾脏切除术。135例避免了剖腹手术。结论:腹腔镜可用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且较腹腔穿刺、腹腔灌洗及剖腹探查简便易行。  关键词 腹部损伤 腹腔镜检查 基层医院   
期刊
关键词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资料与方法  2003~2007年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54例,均符合1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并全部经头部CT检查证实。男107例,女47例;年龄35~82岁,平均60.53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33例,糖尿病4例,血友病1例。入院后头部CT检查显示,基底节区出血51例,脑叶出血33例,外囊出血17例,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19例,丘
期刊
摘 要 目的:总结脾错构瘤的诊治体会。方法:对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无特异症状,B超与CT检查发现脾脏上有包块。均经脾切除,包块病检而确诊。结论:确诊错构瘤需病检,脾脏上包块需与囊肿、血管瘤鉴别,及早脾及包块切除,既能明确诊断,又避免了恶性肿瘤的延误,达到早治疗目的。  关键词 脾脏 错构瘤 体会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脾脏错构癌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30~40岁2例,4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SE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1例胃癌根治术后FSED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FSED中,毕罗氏Ⅰ式6例,毕罗氏Ⅱ式12例,Roux-y吻合3例,均给予保守治疗,均获治愈。结论:该并发症为功能性疾病,可保守治愈,手术治疗无助病人恢复,徒增病人痛苦和负担。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胃排空障碍    资料与方法  2003年3月~2008年3
期刊
資料与方法  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用微波治疗前庭大囊肿(脓肿)60例,其中获得随访患者56例,年龄15~48岁;囊肿左侧30例,右侧25例,双侧1例;囊肿50例,脓肿6例;其中有2例为传统的造口术后复发;囊肿直径2~4cm;囊肿形成时间3个月~5年;脓肿形成时间最长5天,最短2天;囊肿较大者患者外阴坠胀或性交不适,大部分无不适,脓肿病人可有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 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西门子1250和PHILIPS-ALLURA12血管造影机行Seldinger's法支气管动脉造影及其介入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慢性咯血或大咯血(300ml/日)病人38例,其中肺结核8例,支气管扩张症咯血10例,肺癌15例,血管畸形4例,肺段隔离症1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慢性咯血者13例,大咯血者25例。所有病例均经过X线片、CT及支气管镜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5年7月~2007年7月收治闭合性肠破裂患者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13~72岁,平均36.2岁。腹部撞击伤10例(48%),挤压伤6例(30%),跌落伤5例(22%)。创伤后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呕吐12例(50%),呕血1例,体温≥37.5℃者9例(47%),脉搏大>100次/分9例(47%),血压10×109/L 13例(60%),中性粒细胞>75% 16例(80%)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急重症急性胰腺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根据Ranson多因素分析法判斷病情轻重。诊断指标:年龄>50岁;血糖>11mmol/L;乳酸脱氢酶>350U/L;WBC>12×109/L;ASL>250U/L,入院后48小时内指标;红细胞比积下降>10%;血钙0.05。    讨 论  手术时机选择:国内外报道重症胰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7~2006年收治Mirizzi综合征病人26例,女19例,男7例;年龄3~65岁,平均48岁,占同期胆囊手术0.90%。病史>10年16例,5~10年5例,有22例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3例入院时伴有黄疸。术前B超检查均有胆囊结石,总胆红素均升高。分型按Csendes分型:Ⅰ型13例,Ⅱ型12例,Ⅲ型1例,Ⅳ型无。均术中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①具有与胆总管结石相似的临床表现。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我科2004~2007年收治术口皮下脂肪液化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0~74岁;胆囊术口5例,阑尾术口3例,腿部术口2例;其中伴糖尿病3例。  临床表现及结果:患者均于术后4~8天出现手术切口有黄色液体渗出,体温正常,切口处无红肿及明显压痛,渗出液涂片镜检可有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给予拆除缝线1~2针,充分引流,发现敷料滲透随时更换,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