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忌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自己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调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他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氛围的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蛇被洪水淹死了,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那样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的消息,你会怎样想,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又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具有高度抽象和逻辑的一门科学。如果按传统数学教学那样采用全班统一要求的集体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轻智力,重传授、轻学生的思考学习,重记忆训练、忽视启发引导和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话,必然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对数学教育进行重新的探索,组织安排各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以代替传统的讲授教育。 
期刊
新教材与现实生活接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大胆思维、质疑、探索、尝试,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想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打开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  下面我就数学教师应该怎样改革课堂提问方式,结合北师大版教材的几节案例的
期刊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
期刊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
期刊
古诗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很多优秀的古诗篇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 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 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
期刊
从教近十年,我历经了从托班到大班的两轮循环教学,工作中我十分关注孩子的语言表达,注重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引导孩子学说完整的话  学前期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语言表达不清,或说话不够正确,有时不是缺少主语,就是常把词序颠倒,听起来令人费解,我们不妨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导。  1.“装腔作势”,严格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发现幼儿用一些残缺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
期刊
2010年春季,我校成为武胜县首批10个新课改样板学校之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各科都实施了新课改教学。首先课堂教学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师能运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无论是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上,还是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大胆的探索。但在目前课改中,我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
期刊
面对越来越图形化的视窗系统、直观易懂的鼠标操作,本来就枯燥乏味的键盘学习,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之课本上的键盘教学内容也少之又少,使得许多教师忽视、淡忘了键盘教学,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已经远离枯燥的键盘练习。但众所周知,键盘是重要的文字输入工具,具有不可替代性。利用键盘进行的快捷键操作,更是提高效率的一大法宝。对小学生进行基础的键盘教学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让学生终生受益。  需求与学习客观、主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其中“探究”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探究学习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或合作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探究学习可以说是义务教育初中数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  探究学
期刊
语文学习,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总离不开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接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联想,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与作者发生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但选入中学课本的古典文学作品,由于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本身又没有提供太多可理解的知识背景,学生无法进入到对文字的理解中去,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例如,教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