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娘子厨房:蜜汗南瓜,清凉色拉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汁南瓜
  
  我喜欢南瓜,有事没事要买一个回来,放着不吃,看看也开心。老式土产南瓜弯勾似的,瓢的地方少,脖子长,扛在肩上像小钢炮。日本小南瓜扁圆可爱,放在桌上像莲花宝座。绿色的南瓜和红色的南瓜相比,绿的吃口清爽,炒来吃比较好;红的甜糯一些,做甜品恰到好处。
  我是一个比较不朝三暮四的人,喜欢的东西会一直喜欢下去,而如果家里另一位也是这样不水性杨花的话,那么,从走进一个家门开始,不交集的口味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妞妞她爸是绝对摒弃南瓜的人,看见南瓜,那张脸皱得比南瓜还要老。和另外一些诸如茄子等蔬菜一样,无论烹调到怎样美味,他是绝对不会吃一口的。
  婚姻关系稳定重在求大同存小异,其中坚持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是争取自由和民主的举措。所以我就是常常要买回来南瓜,就是要精心烹调,美滋滋吃下去,让人家去白眼吧,吃自己的。
  这是一碗蜜汁南瓜。买红色日本南瓜,连皮洗净,剖开后挖出瓜籽,瓜肉切成两块麻将牌那么大的块。锅中放水到浅浅遮住南瓜,开始煮。大火煮开后马上放糖,多放一点,因为叫蜜汁;改小火焐,让白糖渗透到南瓜肉里面。日本南瓜还是很容易煮酥的,如果看到汤太多,就要把盖子打开,让水分蒸发掉。等到南瓜肉的颜色呈透明状,南瓜皮皱起来的时候才熄火。注意不可以经常去翻动南瓜,可以把锅子转动,慢慢收干汁水。
  蜜汁南瓜在宴席上是一道冷菜,块块叠加起来,很像古典美屋的瓦片,上面再点缀几片蜜汁百合,放一只金丝蜜枣,几粒葡萄干,横一棵婀娜的香菜,视觉很美。蜜汁南瓜很甜,不能多吃,做多了以后,我把它放到冰碗中冷藏起来,劳累了用牙签取几块作点心。
  南瓜盅可以做成咸味的,我在港式餐厅吃过咖喱菌菇南瓜盅,是一种西餐的做法,菌菇、鸡块咖喱调味,放入奶油,做成羹状盛在小南瓜里,吃的时候用大勺连南瓜肉一起舀起来;也有把类似糯米鸡的食材放在南瓜里面蒸,切开来托着吃的。
  有一位朋友介绍的南瓜盅更加简便,就是把罐装的八宝饭蒸热了以后,放入南瓜中一起蒸,完全是一件甜品,味道绝配。如果你追求完美的话,切开小南瓜顶端盖子的时候,用尖刀插切成锯齿状,盖子留个小把。八宝糯米南瓜盅安放在金边的盏盘中,平添了东方神秘气息,吃起来,仪式感更加强了。
  
  清凉色拉
  
  “色拉”是音译词,指用盐和蔬菜拌在一起的食物。色拉做到能吃是很简单,可是你如果能在几分钟里面迅速变出几款有特色的色拉,当令人刮目相看了。
  最传统的是土豆色拉。土豆煮熟,红肠、刀豆(水煮一下)、胡萝卜、番茄(去皮去籽)或者黄瓜、苹果都切成粒,和熟豌豆、玉米粒一起,加色拉酱搅拌,便成了普通色拉。如果奢侈点可以加块奶油小冰砖,加点白醋拌匀。
  最普通的是生菜色拉,材料自选,由生菜、胡萝卜、西芹、洋葱、甜椒、黄瓜、玉米粒等组成,浇上丘比色拉酱或者千岛酱。一般的色拉酱里加点厚厚番茄沙司浇上去,味道很不一般。
  最有营养的是金枪鱼色拉,就是在生菜色拉上放罐装的油浸金枪鱼肉。油浸金枪鱼俗称海底鸡,日本和欧美销量很大,现在上海的超市也常见,罐装的还有很多种类,我选用豆豉汁浸金枪鱼,味道比较中式。先将洗净的各类生菜铺在盆底,再将罐装金枪鱼肉弄碎,撒在生菜上,上面放一大勺色拉酱,堆得高高的,再剪一些海苔装饰,内容相当丰富,拌开后浓郁可口、余香悠悠。
  最令人愉快的是水果色拉。水果色拉一定要用甜味的色拉酱拌。苹果、生梨、橘子、草莓、菠萝、香蕉、芒果等各色水果都可以放入。盛在透明色拉碗中,入冰箱冰镇后取出品尝。现在芒果比较便宜,可以用大一点的芒果,中间的核去掉以后,作为水果色拉的盛器,当然其中一定得有芒果肉。还可以在白兰瓜当中放水果色拉,顶盖拿去后吃里面的色拉,最后用大刀把白兰瓜剖开,当餐后水果。有一家小店就凭这道色拉吸引了不知多少年轻小饕,原因无他,就是一点点独特创新。
  最刺激的是三文鱼芥末色拉。三文鱼刺身切成小粒,用绿色的芥末酱拌成色拉状。小小的一盆威力无穷,刺激醒目,夏天绝佳。
  最莫名其妙的是中华色拉。其实这是日本人的叫法,就是把生菜色拉的用料全部切成丝,放冰水中浸,使之挺拔生脆,抓一把在碗中,浇上特制的中华沙司即成。中华沙司的配方主要是鲜酱油、米醋、麻油等。
  最温柔的是土豆泥色拉。“肯德基”的土豆泥色拉做得很好吃,我还吃过一个碗状的,很烫口,别具风味。土豆煮熟碾泥,加火腿丝用荤油炒,再放入碗中蒸烫。端出来时反扣在盆子中,厚黄色土豆泥中隐约可见丝丝艳红,吃口细腻,火腿香扑鼻。
  最高傲的是海鲜色拉,即生菜色拉里面加点贝类、虾仁、蟹肉棒等。
  最美丽洒脱的是笔筒色拉。在高深筒状杯子里放一长条一长条的蔬菜,如西芹、胡萝卜、黄瓜等,然后用手拿着蘸色拉酱吃。
其他文献
【精致美味】  上海素鸭  潘晓晔:一个从小在胡同里长大的北京女孩,小时候她奶奶常在她耳边说这样一句话:“女孩子不会做饭,长大了受气”,就这样在奶奶的教导下,她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观开朗的她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做客电台、电视台录制美食类节目,在多家杂志开设美食专栏。  这是一道上海风味的菜肴,从外皮看素鸭的色泽和烤鸭有些相仿,但它确是用豆制品做的,里面包裹着蔬菜和蘑菇,经过精心烹制后获得的味道
期刊
盛满钰  高级工程师  上海市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微生物室主任  金祖卫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冷冻与  冷藏食品分会理事  上海市冷冻食品行业协会  办公室主任  《诗经》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 这是对2 000年前周朝的劳动人民在十二月凿冰、一月里藏冰、二月里起冰的描述,此时古人已开始利用冰制作冰镇消暑食品。时至今日,各类棒冰、雪糕、冰淇淋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
期刊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据统计,一个5~6万只蜜蜂的蜂群,每年才采蜂胶100克左右,最多不会超过500克。全世界每年的蜂胶产量也只有黄金产量的1/8,约为500~600吨之间,因而被称为“紫色黄金”,可见其珍贵。    蜂胶中成分的天然配比是保健关键  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
期刊
笋,好吃,但似乎并不是全国人民都爱吃,北方人不吃笋,广东人也不吃笋。北方人不吃笋可以理解,竹主要生在南方,北方无竹。广东人不吃就有点不可思议了,问广东人为什么不吃笋,都说笋太毒。  虽然中国有很多地方的人不吃笋,但日本人吃笋,日本拉面里的笋丝更是不可缺少的浇头。  日本人吃笋有很不一样的吃法,他们有生吃的习惯,也就是把笋挖出来之后在一小时内生吃或烤来吃,据说这是笋最原味最好吃的吃法,也是“最日本”
期刊
春天一到,春笋上市,来家吃饭的客人都会主动点吃好吃的油焖笋尖等各种带笋的家常小菜。依稀还记得好婆做那几道笋菜的工序,写下来,也算是寄托对老人的思念。  油焖春笋:笋买回来,剥去笋外面的皮,切去老根,把笋尖切成滚刀块备用;葱姜入油锅爆香后,放入笋再煸炒;加入适量虾子酱油、糖及鸡汤一起焖炒片刻即可。一般家庭都是用普通酱油来调味,但若用虾子酱油和少量芝麻,会令这道菜有不同的风景线。  冷拌春笋:因为是冷
期刊
圆猪猪:搜狐博客著名美食达人,2009、2010度搜狐《搜狐10大美食家》,《贝太厨房》广州地区烘焙任课老师。参与编写美食图书《600道好吃家常菜》《600道可口家常主食》《新编家常菜谱2》,即将出版《巧厨娘必学之西点烘焙》《巧厨娘必学之家常菜》。    这道菜我买了20元一份的三文鱼鱼鳍,将鱼鳍上的三文鱼肉割出来切成小方块。切割鱼鳍肉时,要注意不要切到主骨上的刺。鲜嫩、无刺的三文鱼配上清甜爽脆的
期刊
美研究显示萝卜硫素  有助肺部清除细菌  美国研究人员在人类及小鼠身上的试验显示,西兰花、芥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中富含的萝卜硫素有助肺部清除有害细菌。  萝卜硫素是常见的抗氧化剂,能激活一种名为NRF2的信号通道,这种信号通道一旦不能发挥作用,人体巨噬细胞就无法清除肺部的死亡细胞及外来细菌,从而导致肺部感染。吸烟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的巨噬细胞都失去了这种清理功能。    睡觉不宜扬起两臂 
期刊
有的话重复多遍无人理会,而有的听上一回就会深刻印象,譬如“人总得要适应环境”这句话。  1972年11月28日,“东方红”405#轮满载着知青从军工路码头出发,三天后到达长江北岸的普济圩农场。想想人的角色转换是瞬息间的事,离开都市的中学生们休息了一天,就得下到农田去拔棉花秸杆。那年棉花长势不错,已收尽棉桃的秸杆仍透出倔强的生机。知青们要将它们从地里拔起,堆放到田头捆扎好。才拔了大半天,一个个就觉腰
期刊
“0.8哲学”是悄悄开始流行的新词汇,源自日本。 “0.8”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凡事不求完美,但求八分好。一向追求完美主义,几近强迫症状的日本人能放自己一马,不再跟自己较劲,想必是真正明白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从小到大,我们被要求做每件事都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事实上,“全力以赴”不一定就能“做到最好”,期望越大,要求越高,包袱越重,出错的几率相应也较高。一个人若永远处于神经被绷至极限的高度
期刊
金文泉  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而今的闹市区都少不了有药店,在大大小小的药店里总有个“维生素”专柜,展示有单一的维生素,也有复合的多种维生素;有片剂、也有胶囊;有国产的,也有来自海外的品牌……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维生素已受到全民青睐,几乎个个家庭的小药柜里也总有几瓶维生素。人们追求健康,就成了维生素的追星族,不仅老人为了长寿抗衰老天天在吃维生素;孩子们为了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