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更新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right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性思考所抽象概括出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以及哲学信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等都是党和国家对于检察干警提出的执法理念要求,同时也都是指导检察干警从事检察工作和政法工作的根本原则。检察工作要发挥作用,必须确定正确的目标、明确的责任,有了科学的行动指南,检察队伍才能在明亮的灯塔指引下奔向理想的目的地,有了科学的价值追求,检察事业才能在高扬的精神旗帜中奋勇拼搏。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理念;检察;执法
  一、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意义
  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帮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严重暴力犯罪增多,犯罪的种类和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些都对我国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通过刑事诉讼准确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适时修改刑事诉讼法,着力保障公共安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把刑事诉讼法中某些冰冷的法律语言还原为现实,那么它温情的一面立刻可以显露出来。例如被告近亲可不出庭作证,不能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等。在公权力的稍作让步中,私权利得到了更多人性之光芒。作为调整国家追诉犯罪的程序基本法,刑事诉讼法看似只与罪犯相关,其实与每个公民的权利保障都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权力不受到控制,那么任何公民都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而受到无端追诉。正所谓“要把权力放在制度的牢笼里”。
  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执法理念的影响
  “检察”的“检”是考查、察验、约束、制止之意;“察”是细看、详审、考察、调查之意。[1]由此,“检察”一词既指检视察验,又指检举制止,它具有监督之意。[2]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因此,无论从检察含义还是现有法律规定,检察院与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检察执法理念很多时候被等同于监督执法理念。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着力解决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进一步强化了刑事诉讼法在惩治犯罪、保护人权方面的功能,使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得到进一步彰显和落实。以此为契机,检察院的监督角色向更具有民生意义的保障角色转换。顺应社会发展,检察执法理念作出了符合时代需要的指引性回应,是对传统执法理念的扬弃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执法指导思想的改革和创新,显现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
  (一)检察监督与检察保障密不可分
  实践中,我国的法律监督理论习惯于根据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将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角色,从功能上认定检察院与其他机构之间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而认定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法律机关。但这只能概述检察机关与政府机关、国有公司等机构之间的关系,忽视了检察机关与其他机构、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最突出的是无法正确解释检察机关与侦查、批捕阶段的犯罪嫌疑人,诉讼审查、起诉阶段的被告之间法律上的关系。在以前的法律实践中,检察机关与被告之间肯定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可是他们在刑事诉讼中的确存在实质的关系,此次刑事诉讼法将保障人权纳入其中给出了这个问题的明确立法回答即检察机关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之间在检察院涉及的案件阶段是保障与被保障的关系。这种转变使得检察机关立足于 “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权。
  (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人权”为抓手,从监督迈向保障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人权为抓手,从监督迈向保障,应该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独创之举,是对大陆法系检察官角色的创新和发展。其实创设检察官制度保障法律实施的目的,除了打击、预防犯罪以外,本质上是为了保障人权。强调检察机关以“人权”为抓手,从监督迈向保障,首先必须弄明白检察机关具有监督者与人权保障者的双重身份。法理上人权保障和法律监督是两位一体的关系:第一,客观效果上,二者常常是一样的,一方面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预防和打击了国家机构的违法、渎职、滥权行为,另一方面因为履行监督职能也保全救济了因滥用公权力而受损的人权;第二,人权保障是实施法律监督的根本目的,法律监督是实现人权保障的职能手段。检察机关行使职能的本质目的不是为了监督,而是希望通过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保障人权。[3]
  强化司法监督权。周全的、有效的监督本身也是一种保障,尤其是司法监督更能起到威慑作用,从而保障在司法程序中各部门、各机关能够切实依法办事,正确使用法律,准确定罪量刑,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切实保障人权。此次新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立足监督职能强化了司法监督权,如新增加的新刑诉第五十五条、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七十三条、第二百四十条、第二百八十九条增强了对侵犯合法诉讼权利的行为、指定居所监视居、死刑复核、强制医疗的监督,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五条、第二百五十六条、第二百六十二条规定对对监外执行和减刑假释实行同步监督。
  增强司法救济权。司法救济权在刑事诉讼法上的直接明确对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弱势参与人就如法律赋予的对付侵权违法行为的尚方宝剑。通过申诉控告的形式寻求司法救济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监督,它是被侵权人自我主动寻求检察机关保障自身权利的救济形式,区别于以往检察机关依靠监督被动救济的形式。如新增加的第四十七条规定辩护人、代理人权利受侵犯,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查证属实的,应当通知有关机关纠正;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损害可以向有关办案机关申诉控告,不能纠正的,向同级或上级检察机关申诉。
  提升打击犯罪能力。通过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检察机关打击犯罪的能力得到提升,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增强了检察机关的侦查权,特别是强制侦查权得到提升和明确,包括强制措施的扩充、侦查手段的扩张和取供条件的改善;延长传唤和拘传的时间,新增到二十四小时,解决审讯时间短、获取口供难的矛盾;把特大贪污贿赂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纳入可以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范围;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可以决定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这些措施的明确可以帮助侦查机关高效查办刑事犯罪案件,更好保障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保障诉讼参与人人权。首先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上面。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未成年犯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明确规定办案人员专业化,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行强制辩护以及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实行社会调查制度。这些细节都为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的权益提供法律上的支撑,转变执法人员的一贯的简单执法理念,贯彻人性化的保障未成年人思想;其次是尊重律师权利,努力维护控辩平等,保障各方权利。
  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检察机关执法工作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检察机关工作带来了便利,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检察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改改善检察工作的方式方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手段,而且所获得的音像资料可以在法庭上使用。这些变化大大强化了侦查手段,增强了公诉能力。公诉环节由原来传统的定罪为中心的公诉转变为定罪、量刑、程序三种公诉并存,并且增加了一个附条件不起诉。公诉职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当然同时也必然增加了公诉部门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公诉部门职能的增加,工作方式、工作机制的增加,权力的增加,检察工作提供了便利。 逮捕审查制度的完善、逮捕程序的变化、审查批捕期限的延长。这些变化带来一种司法化的发展趋势,审查逮捕不仅应当提讯犯罪嫌疑人,也要听取律师的意见。同时,审查逮捕不仅要进行逮捕必要性的审查,而且要持续地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发现强制措施不当的,要及时变更或撤销。到期以后侦查仍然没有终结的,可以转变为其他措施。在量刑方面。这一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结合量刑规范化改革,将简易程序变成纯粹的量刑程序。检察官出庭公诉,实际上是加强了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责。原来的简易程序中公诉人不出庭,无法进行法律监督。公诉人出庭,一方面可以进行有效的公诉,特别是量刑建议,防止法官滥用量刑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是加强了法律监督的职能。
  非法证据排除给检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两个证据规定》总共有四十条是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这一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写了五个条文,建立了中国基本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从司法解释上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对侦查机关来说,不仅要侦查破案,还要面临法庭的考验。所以,未来侦查工作确实面临着巨大压力。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支持公诉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庭作证。当然,最好的是避免违法取证,为公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侦查成功不取决于是否获得口供,不取决于侦查是否终结,而应该取决于法庭上公诉是否成功。建立起公诉人和侦查人员的连带责任关系。
  公诉职能的增加,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如何提高出庭应诉的技巧和技能。侦查人员出庭后如何应对辩护律师提问等等,这些都需要认真对待,积极地培训和训练。如何让程序更加公开透明。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权是宪法赋予的,但是这个职能不是没有争议。[4]如果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能够公开、阳光、透明、有理有据,做维护国家法律尊严的楷模,那么我们的法律监督职能将会得到更大的支持,在社会公众中的威信也将有所提高。
  注释: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年版。
  [2]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3]胡晓霞,“现代执法理念走向分析”,《人民论坛》.2010年第5期。
  [4]李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检察执法理念更新”,《检察长新论》201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0 年版。
  [2]龙宗智,《检察制度教程》,法律出版社 2002 年版。
  [3]李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检察执法理念更新”,《检察长新论》2011年第4期。
  [4]胡晓霞,“现代执法理念走向分析”,《人民论坛》2010年第5期。
  [5]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樊崇义,《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陈卫东,《刑事审前程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叶青,《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胡锡庆,《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1]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北辰区 300400)
其他文献
一、主要案情  高某、孙某、季某准备一起去搞点钱,某日深夜商量后去一小店搞钱,叫了辆车一起去。三人均知该小店系一老太婆黄某所开,老太婆黄某晚上就住在店内。因高某认识老太婆,怕被认出,故让孙某、季某下车过去,高某则与司机发动着车子接应。因为没有带工具,孙某、季某就采用踹门的方式进入小店,踹门声惊醒了老太婆,老太婆大叫是谁,孙某、季某不顾老太婆的叫喊继续踹门,三、二脚将门踹开后两人进入小店前半间摆放物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类型的民商事案件不断增多,出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单一的财产保全制度已无法满足保全制度及时有效地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应运而生,并于2013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民诉法史上的第二次修改,其中一大亮点就是,保全制度方面有所突破,除了延长诉前保全的保全时间,新增了行为保全、证据保全等规定,行为保全、
期刊
2010年两高三部下发“两个证据规定”,省公、检、法也联合制定了规范刑事证明活动的一系列规定。新刑诉法明确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并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2011年11月,高检院反贪总局出台《关于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贯彻实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指导意见》,规定应加强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和管理运用,确保侦查取证活动的合法性、每一个证据的证明力和全案证据的完整性。这表明,对刑事侦查活动和证据的要求越
期刊
刑事申诉检察工作是人民检察机关重要职责,在执法为民、保障司法公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剧增,与刑事申诉法律法规自身的不完善导致刑事申诉检察工作困难重重。  一、刑事申诉立案复查中存在的问题  1、司法规避,导致刑事申诉立案难  申诉部门在办理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存在种种原因使得案件难以纳入到检察申诉部门管辖范围之内。其主要表现形式在诉部门
期刊
摘要:案件线索是查办案件的基础和生命线,没有线索,办案就无从谈起。反渎案件也不例外,本文依据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的特点 ,从而提出做好渎职侵权线索管理的建议,特别是对反渎案件线索匮乏的基层反渎人员合理提供帮助、从而有效的做好基层渎职侵权案件线索管理。  关键词:案件线索;特点;管理  任何案件的侦破,都是建立在获取了众多而准确的信息基础上,没有案源,办案便成了“无米之炊”。因此,案件线索是查办案件的基
期刊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性是其根本的政治属性,人民满意是检察工作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对于基层检察院而言,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程度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检察工作作为政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直接关系到基层检察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认真对待,深入思考,积极行动。  一、群众对检察机关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一)检察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检察队伍的职
期刊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  在表述间接正犯的概念之前,先总结间接正犯至少应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间接正犯主观上具有两层故意。其一,犯罪的故意。间接正犯并没有实施构成要件的行为却要承担责任的根据就在于其主观上有犯罪的意图,并利用了他人的行为。没有犯罪意图是称不上利用他人的行为的,最多是他人行为的惹起者或者帮助者。如果让不具有犯罪意图而只是惹起或帮助他人实行构成要件行为的人承担责任 是不可想象的。其二,利用
期刊
摘要:我国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应实现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平衡,克服走过场倾向、重实体轻程序监督、重事后轻事前监督、缺乏对人员监督等方面的不足,满足社会公众期待、自身监督能力增强及程序正当性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  关键词: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度完善;实践  我国《宪法》确定了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地位,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而作为监督机关应当如何接受监督却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新《刑诉法》中新增的制度,该制度对未成年犯的复学、就业以及保证其顺利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由于新刑事诉讼法仅以一个条文的形式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并保证其得到有效实施,是摆在立法部门、实务部门以及学术界面前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  一、未成年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范围  根据《刑诉法修正
期刊
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存在选题不精、调查不实、审议不深、监督不力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推动和促进一府两院相关专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应该采取精选议题、深入调查、认真审议、跟踪监督等提高监督专项工作实效的举措。  一、应该精选议题  人大常委会在对一府两院监督议题的选择上应该紧紧围绕热点、难点、弱点进行。  一是围绕热点选题。所谓热点就是地方党委政府倾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