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 探讨2014年7月-9月就诊于我院的手足口患儿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采用门诊调查的方法对患儿的体温变化、出疹部位、出疹时间、皮疹形状、精神状态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儿中有89例发热,手部皮疹90例,足部皮疹78例,口腔疱疹、溃疡56例,部分患儿伴有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等症状。所有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以及肠道病毒EV71通过不同的途径,具有传染性的胃肠道疾病。感染该病的患者多为婴幼儿,其中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1]。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14年7月至9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谢一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95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5例,女45例,男50例,年龄1至5岁,平均3岁。其中3岁以下65例;3岁以上30例。住院时间5~l0天,平均7天。
1.2临床表现
1.2.1 发热95例患儿中89例有发热。体温<38℃者70例,38~39℃者20例,>39℃者5例。发热持续时间1~5天,平均为3天,热型不定。
1.2.2 口腔病变 其中56例患儿颊、腭、齿龈及舌部有疼痛性小水疱及溃疡,有不同程度流涎和口腔疼痛。
1.2.3 皮疹 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以手掌、足底、臀部及大腿兩侧多见,偶见于膝、肘部及躯干处。为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或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mm,数目不等。
1.2.4 呼吸道感染 有66例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1.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以抗病毒药为主,分别或同时采用利巴韦林、炎琥宁或其他中成药制剂,以口服或肌注为主,尽量减少静脉输液,同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
2 护理体会
2.1 消毒隔离 本病的传染源为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2]。患儿一经确诊,立即隔离,把患儿安排在一室集中治疗护理,2~3人为宜。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每天通风2次,并用紫外线照射1-2h。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都应用流动水洗手,必要时用2%过氧乙酸液浸泡双手3~5min。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用10%漂白粉乳液搅匀后加盖作用2h在倒入厕所中,便器以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30min,然后用清洗剂洗干净再浸泡于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中30min,取出冲洗干净备用[4]。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定期消毒。
2.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每晚给患儿洗澡,在皮疹处用柔软的毛巾蘸去水分,不可用力擦洗,以防止皮疹处的皮肤破损,更换柔软的棉质内衣。洗澡时不用化学洗涤用品,用温水即可,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2.3 口腔护理与饮食调理 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年龄小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以预防感染,较大患儿可用西瓜霜或抗病毒含片。对于口腔糜烂部位,可用维生素B2粉剂或鱼肝油涂抹或口服。为避免患儿疼痛,应给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高营养的饮食,同时避免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进食后使用温开水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对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4 发热护理对发热的患儿,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T<38.5℃,给予温水擦洗,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方法,嘱多饮开水,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T≥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持续高热者可为重症者表现,遵医嘱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同时应用冰帽头部降温等,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
2.5 心理护理由于患病带来的疼痛,以及实行隔离治疗,患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对待患儿要态度亲切、和蔼,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用合理的方式如鼓励、做游戏等,取得患儿信任,以减轻患儿的紧张情绪,从而配合治疗。与此同时,应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家长观察病情,教会其基本护理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
2.6 预防并发症肠道病毒CoxA16所致的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合并其他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而E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除皮肤粘膜疹外,还可合并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炎、脑炎、小儿麻痹症、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腹泻等。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急、脉搏异常等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腰穿、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3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少食生冷瓜果;做到饭前饭后、便后勤洗手;家里定期消毒,时常通风;患儿衣物、玩具定期消毒,阳光暴晒;在手足口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场所;避免过度疲劳,增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4 结果
95例患儿平均7天出院,全部治愈,皮疹消除后未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
5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的区域尤为严重。其主要通过粪口、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传播,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本病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感染,也无特效药。症状较轻者可以在家隔离,一般需要14天。通常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3]家中小儿确诊手足口病后,家长亦不必过分惊慌,及时带孩子治疗,密切配合医院关注患儿病情尤为重要。我们的护理工作不仅要高效得当,由于病患一般为幼儿,耐心和同理心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智宏.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
[2]蒋 洁.手足口病49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02)。
[3]赵惠欣,张艳玲,张奕,等2007年北京儿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病源学及临床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808,26(6)467-469
【摘要】目的 探讨2014年7月-9月就诊于我院的手足口患儿的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方法 采用门诊调查的方法对患儿的体温变化、出疹部位、出疹时间、皮疹形状、精神状态等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儿中有89例发热,手部皮疹90例,足部皮疹78例,口腔疱疹、溃疡56例,部分患儿伴有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精神不济等症状。所有患儿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准确诊断,及时治疗对手足口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手足口病 临床护理 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是由柯萨奇病毒A16以及肠道病毒EV71通过不同的途径,具有传染性的胃肠道疾病。感染该病的患者多为婴幼儿,其中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1]。本病好发于夏秋季,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发病为主,能通过空气、唾液、粪便传播疾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2014年7月至9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谢一医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95例,经有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该病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5例,女45例,男50例,年龄1至5岁,平均3岁。其中3岁以下65例;3岁以上30例。住院时间5~l0天,平均7天。
1.2临床表现
1.2.1 发热95例患儿中89例有发热。体温<38℃者70例,38~39℃者20例,>39℃者5例。发热持续时间1~5天,平均为3天,热型不定。
1.2.2 口腔病变 其中56例患儿颊、腭、齿龈及舌部有疼痛性小水疱及溃疡,有不同程度流涎和口腔疼痛。
1.2.3 皮疹 所有患儿均有皮疹,以手掌、足底、臀部及大腿兩侧多见,偶见于膝、肘部及躯干处。为玫瑰色充血性斑丘疹或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mm,数目不等。
1.2.4 呼吸道感染 有66例出现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1.3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以抗病毒药为主,分别或同时采用利巴韦林、炎琥宁或其他中成药制剂,以口服或肌注为主,尽量减少静脉输液,同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适当的治疗方法。
2 护理体会
2.1 消毒隔离 本病的传染源为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主要经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2]。患儿一经确诊,立即隔离,把患儿安排在一室集中治疗护理,2~3人为宜。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每天通风2次,并用紫外线照射1-2h。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都应用流动水洗手,必要时用2%过氧乙酸液浸泡双手3~5min。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用10%漂白粉乳液搅匀后加盖作用2h在倒入厕所中,便器以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30min,然后用清洗剂洗干净再浸泡于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中30min,取出冲洗干净备用[4]。对患儿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定期消毒。
2.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潮湿的衣服,每晚给患儿洗澡,在皮疹处用柔软的毛巾蘸去水分,不可用力擦洗,以防止皮疹处的皮肤破损,更换柔软的棉质内衣。洗澡时不用化学洗涤用品,用温水即可,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2.3 口腔护理与饮食调理 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年龄小的患儿可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以预防感染,较大患儿可用西瓜霜或抗病毒含片。对于口腔糜烂部位,可用维生素B2粉剂或鱼肝油涂抹或口服。为避免患儿疼痛,应给以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高营养的饮食,同时避免辛辣、粗糙、刺激性食物,进食后使用温开水或0.9%氯化钠溶液清洗口腔。对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的患儿给予静脉补液,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2.4 发热护理对发热的患儿,指导家长学会观察体温的变化,识别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T<38.5℃,给予温水擦洗,减少衣被等物理降温方法,嘱多饮开水,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T≥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持续高热者可为重症者表现,遵医嘱给予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应用,同时应用冰帽头部降温等,争取在短时间内把体温降至正常。
2.5 心理护理由于患病带来的疼痛,以及实行隔离治疗,患儿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常表现为哭闹、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对待患儿要态度亲切、和蔼,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用合理的方式如鼓励、做游戏等,取得患儿信任,以减轻患儿的紧张情绪,从而配合治疗。与此同时,应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做好健康宣教,指导家长观察病情,教会其基本护理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
2.6 预防并发症肠道病毒CoxA16所致的手足口病,一般预后较好,很少合并其他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而E71型所致的手足口病除皮肤粘膜疹外,还可合并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炎、脑炎、小儿麻痹症、心肌炎、心包炎、流行性腹泻等。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急、脉搏异常等表现,并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腰穿、心电图、X线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3 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少食生冷瓜果;做到饭前饭后、便后勤洗手;家里定期消毒,时常通风;患儿衣物、玩具定期消毒,阳光暴晒;在手足口高发季节,避免去人多的场所;避免过度疲劳,增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4 结果
95例患儿平均7天出院,全部治愈,皮疹消除后未留下瘢痕及色素沉着。
5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道。特别是卫生条件较差的的区域尤为严重。其主要通过粪口、皮肤、黏膜疱疹液感染传播,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本病重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疫苗预防手足口病感染,也无特效药。症状较轻者可以在家隔离,一般需要14天。通常发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3]家中小儿确诊手足口病后,家长亦不必过分惊慌,及时带孩子治疗,密切配合医院关注患儿病情尤为重要。我们的护理工作不仅要高效得当,由于病患一般为幼儿,耐心和同理心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智宏.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
[2]蒋 洁.手足口病49例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02)。
[3]赵惠欣,张艳玲,张奕,等2007年北京儿童中流行的手足口病病源学及临床特点[J]临床儿科杂志,2808,26(6)467-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