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干预。方法:本次选取50例肝癌行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在化疗期间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8周,采用CT及B超复查,瘤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护理
针对临床中、晚期肝癌病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为近年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案,属放射介入新技术,部分患者因此而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使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患者生存期延长[1]。但肝动脉栓塞化疗后,易有系列并发症发生,如腹痛、恶心、发热,甚至异位栓塞、血栓形成等,对患者康复信心及化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对护理干预有更高的要求。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整体、全面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1-78岁,平均(57.2±1.9)岁。均经血管造影、血AFP、MRI、CT、B超等检查,对肝癌确诊。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1)术前访视:肝癌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伴有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迫切希望病情改善。但缺乏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认识,故有怀疑和紧张心理产生。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依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开展解释工作,就手术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栓塞术优势及实施必要性加以讲解,告知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应对各项治疗[2]。(2)术前准备:完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胸透等检查,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使其心理上获得安慰,放松身心。术前1d开展碘过敏试验,对会阴部皮肤及两侧腹股沟处清洁,术前嘱患者禁食4-6h,备皮,排空膀胱,取镇静剂在术前30min应用,建立静脉留置针。
1.2.2 术中护理干预因局麻下开展手术,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进展可倾听,故医护交谈尽量用术语,对保护性医疗病例,需保密,不提治疗药物和诊断结果。对患者表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加强观察,有肝动脉-肝静脉瘘合并者,经瘘口碘油易入肺部,引发肺油性栓塞,需监测血氧分压,观察有无呼吸循环症状出现,若有异常,向医生及时报告。患者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取镇痛止痛药,并低流量吸氧,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缓解不适,确保手术顺利完成[3]。
1.2.3 术后护理干预(1)穿刺部位干预: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制动患肢,平卧位6h后可适当运动,以减轻术肢麻木、腰背酸痛,促胃肠功能恢复,但需避免穿刺点出血。进食取半卧位,可改善食欲,使化疗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减轻。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敷料及时更换,保持干燥清洁,掌握术侧下肢皮肤感觉、色、温变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评估下肢血管栓塞有无可能发生,向医生及时报告,并加强皮肤护理,以防皮肤受压,缓解患者痛苦。(2)胃肠反应干预:完成介入后,肿瘤组织因化疗药物或栓塞,出現坏死、水肿、缺血,可引发术后程度不等的疼痛,诱导胃肠道严重不适,患者食欲不振,摄入食物困难,对机体抵抗疾病能力和营养需求产生影响。护理人员需掌握疼痛性质,告知为药物所致,使患者放松,指导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肪食物,少食多餐。严重恶心、呕吐者需对症处理,取胃复安10mg肌注[4]。(3)发热干预:为栓塞剂或化疗药物在肿瘤注入引发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所致。通常术后2d发生,以中度发热为主,持续约1周。需加强体温变化监测,嘱卧床休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保持皮肤清洁,多饮水。若体温>38.5°C,需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若高热持续数天,需观察有无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4)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化学药物大剂量应用,可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白细胞<1×109/L,易有严重感染发生,故需取升血细胞药物应用,如沙肝醇等。肝功能在术后异常多由肝组织在栓塞后缺氧或被抗癌药物损伤所致。故需加强肝功能变化观察,并取保肝药应用。强调多饮水,以加速肾脏中化疗药物的排泄,防范肾脏并发症,对肾功能加以保护[5]。
1.2.4 健康宣教病发肝癌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较差,引发消化吸收障碍,且化疗药物影响食欲,故应选择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动物蛋白避免过量摄入。生活规律,注意休息,睡眠需充足,适当安排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定期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取升白细胞药和保肝药口服,及时处理异常。
1.2.5 家庭和社会干预取得家属配合,在患者出院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以增强患者热爱生活的信心,全身投入到康复中来。同时重视社会的支持力度,帮助患者切实解决经济、精神方面存在的压力,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
1.3 指标观察生存质量:应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予以评估,单项条目为5分制,分值越高,生存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6-8周,采用CT及B超复查,瘤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患者检出时,病程多已进展至晚期,最佳手术时机丧失,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确切,在临床广泛应用。其手术步骤为,消毒右腹股沟,局部麻醉,应用Seldinger穿刺法,将导管经右侧股动脉送入总动脉,实施血管造影检查,掌握肿瘤供血、部位、大小,后将导管在X线透视下,向肿瘤所在肝叶动脉缓慢插入,肿瘤于两叶分布者,导管在肝固有动脉固定,将适量化疗药物与超液化碘油混成乳剂,轻柔推注完成栓塞操作,完全栓塞供血动脉,以使抗肿瘤作用持久发挥,通常6-8周重复实施,可缩小肝癌后,再开展手术。
但患者对其认识度缺乏,易有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度不高。故术前需积极介绍此方法优势,如微创、安全、恢复快等,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各项操作的成功实施,同时,术前需将机体调整为最佳状态,完善各项检查和仪器准备,打下治疗基础。术中着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做好隐私保护,以防影响患者情绪,及时发现上腹部疼痛等不适,取相应药物应用,低流量吸氧,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确保手术成功完成。术后针对穿刺部位、胃肠反应、发热、血常规和肝功能可能出现的异常加以防护,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强建康宣教,规范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使其保持乐观心境,定期到院复查,并取得家庭和社会支持,全面保障预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术后6-8周,采用CT及B超复查,瘤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针对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玉,郭丹,林桂兰,等.抗肿瘤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5,12(12):33.
[2] 唐文捷,林汉英,辜小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J].南方護理学报,2005,12(6):35-37.
[3] 何晶晶,蔡汝珠,李月.肝癌病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3,7(11):1977-1979.
[4] 洪杏花.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70-71.
[5] 关俊,林汉英,陈萍,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2.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护理干预。方法:本次选取50例肝癌行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收治,在化疗期间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术后6-8周,采用CT及B超复查,瘤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肝癌;护理
针对临床中、晚期肝癌病例,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为近年常用非手术治疗方案,属放射介入新技术,部分患者因此而获得二期手术机会,且使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患者生存期延长[1]。但肝动脉栓塞化疗后,易有系列并发症发生,如腹痛、恶心、发热,甚至异位栓塞、血栓形成等,对患者康复信心及化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对护理干预有更高的要求。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整体、全面的护理效果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选取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1-78岁,平均(57.2±1.9)岁。均经血管造影、血AFP、MRI、CT、B超等检查,对肝癌确诊。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加强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干预(1)术前访视:肝癌患者均有程度不等的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伴有焦虑不安、恐惧等负性情绪,迫切希望病情改善。但缺乏对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认识,故有怀疑和紧张心理产生。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依据具体情况,针对性开展解释工作,就手术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栓塞术优势及实施必要性加以讲解,告知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保持平和心态,积极应对各项治疗[2]。(2)术前准备:完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肾功、胸透等检查,备好急救药物及设备,及时解答患者疑问,使其心理上获得安慰,放松身心。术前1d开展碘过敏试验,对会阴部皮肤及两侧腹股沟处清洁,术前嘱患者禁食4-6h,备皮,排空膀胱,取镇静剂在术前30min应用,建立静脉留置针。
1.2.2 术中护理干预因局麻下开展手术,患者意识清醒,对手术进展可倾听,故医护交谈尽量用术语,对保护性医疗病例,需保密,不提治疗药物和诊断结果。对患者表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加强观察,有肝动脉-肝静脉瘘合并者,经瘘口碘油易入肺部,引发肺油性栓塞,需监测血氧分压,观察有无呼吸循环症状出现,若有异常,向医生及时报告。患者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取镇痛止痛药,并低流量吸氧,注意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缓解不适,确保手术顺利完成[3]。
1.2.3 术后护理干预(1)穿刺部位干预:加压包扎穿刺部位,制动患肢,平卧位6h后可适当运动,以减轻术肢麻木、腰背酸痛,促胃肠功能恢复,但需避免穿刺点出血。进食取半卧位,可改善食欲,使化疗药物引发的副作用减轻。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敷料及时更换,保持干燥清洁,掌握术侧下肢皮肤感觉、色、温变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评估下肢血管栓塞有无可能发生,向医生及时报告,并加强皮肤护理,以防皮肤受压,缓解患者痛苦。(2)胃肠反应干预:完成介入后,肿瘤组织因化疗药物或栓塞,出現坏死、水肿、缺血,可引发术后程度不等的疼痛,诱导胃肠道严重不适,患者食欲不振,摄入食物困难,对机体抵抗疾病能力和营养需求产生影响。护理人员需掌握疼痛性质,告知为药物所致,使患者放松,指导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肪食物,少食多餐。严重恶心、呕吐者需对症处理,取胃复安10mg肌注[4]。(3)发热干预:为栓塞剂或化疗药物在肿瘤注入引发组织缺血坏死,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所致。通常术后2d发生,以中度发热为主,持续约1周。需加强体温变化监测,嘱卧床休息,室内空气保持流通,保持皮肤清洁,多饮水。若体温>38.5°C,需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若高热持续数天,需观察有无感染,积极抗感染治疗。(4)监测血常规及肝功能:化学药物大剂量应用,可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白细胞<1×109/L,易有严重感染发生,故需取升血细胞药物应用,如沙肝醇等。肝功能在术后异常多由肝组织在栓塞后缺氧或被抗癌药物损伤所致。故需加强肝功能变化观察,并取保肝药应用。强调多饮水,以加速肾脏中化疗药物的排泄,防范肾脏并发症,对肾功能加以保护[5]。
1.2.4 健康宣教病发肝癌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较差,引发消化吸收障碍,且化疗药物影响食欲,故应选择高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动物蛋白避免过量摄入。生活规律,注意休息,睡眠需充足,适当安排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定期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取升白细胞药和保肝药口服,及时处理异常。
1.2.5 家庭和社会干预取得家属配合,在患者出院后,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以增强患者热爱生活的信心,全身投入到康复中来。同时重视社会的支持力度,帮助患者切实解决经济、精神方面存在的压力,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服务理念。
1.3 指标观察生存质量:应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予以评估,单项条目为5分制,分值越高,生存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6-8周,采用CT及B超复查,瘤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肝癌患者检出时,病程多已进展至晚期,最佳手术时机丧失,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效果确切,在临床广泛应用。其手术步骤为,消毒右腹股沟,局部麻醉,应用Seldinger穿刺法,将导管经右侧股动脉送入总动脉,实施血管造影检查,掌握肿瘤供血、部位、大小,后将导管在X线透视下,向肿瘤所在肝叶动脉缓慢插入,肿瘤于两叶分布者,导管在肝固有动脉固定,将适量化疗药物与超液化碘油混成乳剂,轻柔推注完成栓塞操作,完全栓塞供血动脉,以使抗肿瘤作用持久发挥,通常6-8周重复实施,可缩小肝癌后,再开展手术。
但患者对其认识度缺乏,易有紧张、恐惧心理,配合度不高。故术前需积极介绍此方法优势,如微创、安全、恢复快等,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各项操作的成功实施,同时,术前需将机体调整为最佳状态,完善各项检查和仪器准备,打下治疗基础。术中着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做好隐私保护,以防影响患者情绪,及时发现上腹部疼痛等不适,取相应药物应用,低流量吸氧,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确保手术成功完成。术后针对穿刺部位、胃肠反应、发热、血常规和肝功能可能出现的异常加以防护,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加强建康宣教,规范患者饮食及生活习惯,使其保持乐观心境,定期到院复查,并取得家庭和社会支持,全面保障预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术后6-8周,采用CT及B超复查,瘤体明显缩小,好转出院。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针对经皮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肝癌患者,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翠玉,郭丹,林桂兰,等.抗肿瘤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5,12(12):33.
[2] 唐文捷,林汉英,辜小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J].南方護理学报,2005,12(6):35-37.
[3] 何晶晶,蔡汝珠,李月.肝癌病人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3,7(11):1977-1979.
[4] 洪杏花.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4):70-71.
[5] 关俊,林汉英,陈萍,等.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