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关系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的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第一种选择只注意教授学生某项语言技能,而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天气预报听写下来。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排斥听写活动。虽然听写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是培养一种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因为交际首先需要环境。我们应正确认识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之间的这种联系。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往往分为好几个步骤和环节,有些是语言学习活动,有些是语言运用活动,不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以上述天气预报的活动为例,假设学生都是初学者,教学重点是表示温度和用rainy,fine,cloudy等形容词描述天气。教师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记下温度和描述天气的形容词;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这一天和朋友去哪里。第一个任务虽然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种记录语言的技能有益于他们今后在真实场景下的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有关语言运用的活动,还要关注真实的语言学习行为,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
2 课堂活动的交际性特点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我们不妨看一个有关现在进行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指着图片问学生“What is John doing?”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He is washing the car。”教师先让一个同学回答,然后再全班齐声回答。接着,教师再问学生“Is he washing the bicycle?”学生回答“No,he isn't。”类似的问答在课堂活动中经常发生。如:“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和“How old are you?”等等。但问题在于教师和学生早已通过图片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大家都能看到图片中John在做什么。既然都知道了答案,又何必问呢?这样的反复提问和显而易见的答案,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更不能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场景等。
语言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活动参与者通过正确的语法和规范的表达获取交流信息的手段。交际法理论提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必须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即交际的一方知道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沟组织活动。在真正的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情景框架,通过信息沟,有效地组织各种活动。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现的。
3 课堂活动的社会文化性
我们一定要改变把语言仅仅当作知识来传授这种做法,要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实的语言活动还能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和层面理解世界,完善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真实的语言材料具有不可此拟的优势:规范的用法和表达为外语学习提供了范例;话题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仅学习西方的语言,还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使学习的过程更生动有趣,学习的内容更深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种渴望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内在动机,将更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
语言既是一种教学媒介,本身又蕴涵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对英语教学真实性问题的关注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教师和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更容易、更有效。如果学校与外部社会没有区别,那么学校教育的优势何在?学生为何还要来课堂学习?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并完善课堂教学的特色,所谓的“不真实”恰恰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长处。
在进行第二语言教学时,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做法,而是要把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终使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外语水平。
教师根据真实的材料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时,不能一味考虑如何教授有关语言的知识,还应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真实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运用、实践语言的机会。例如,在听天气预报的课堂活动中,天气预报的材料是真实的,但如何根据材料开展课堂活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听材料,然后决定是否可以去野餐。显然,第二种做法是真实的语言运用,因为它需要学生对真实的语言材料和信息做出合适的反应和判断。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第一种选择只注意教授学生某项语言技能,而似乎脱离了现实生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把天气预报听写下来。
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排斥听写活动。虽然听写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很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只是培养一种准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因为交际首先需要环境。我们应正确认识语言学习活动和语言运用活动之间的这种联系。教师设计的课堂交际活动和任务往往分为好几个步骤和环节,有些是语言学习活动,有些是语言运用活动,不是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以上述天气预报的活动为例,假设学生都是初学者,教学重点是表示温度和用rainy,fine,cloudy等形容词描述天气。教师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在听录音时记下温度和描述天气的形容词;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天气情况,决定这一天和朋友去哪里。第一个任务虽然不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活动,但却是真实的语言学习活动,这种记录语言的技能有益于他们今后在真实场景下的交流。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有关语言运用的活动,还要关注真实的语言学习行为,提供真实的语言学习任务。
2 课堂活动的交际性特点
现在我们一讲到交际语言教学,提到交际能力,好像大家都认为交际能力就是学生说得流利,管它有错没错都没关系,其实这是我们对交际语言教学的一种误解,一种扭曲。但如何才算课堂活动的交际性?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多开展对话活动,让学生多开口,就算是课堂交际了。我们不妨看一个有关现在进行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指着图片问学生“What is John doing?”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回答“He is washing the car。”教师先让一个同学回答,然后再全班齐声回答。接着,教师再问学生“Is he washing the bicycle?”学生回答“No,he isn't。”类似的问答在课堂活动中经常发生。如:“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和“How old are you?”等等。但问题在于教师和学生早已通过图片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大家都能看到图片中John在做什么。既然都知道了答案,又何必问呢?这样的反复提问和显而易见的答案,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更不能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真正的交际活动以获取信息为目的,注重师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注重听说双方的角色、地位、情感、态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共享的知识和客观场景等。
语言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活动参与者通过正确的语法和规范的表达获取交流信息的手段。交际法理论提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真正交流必须存在信息沟(information gap),即交际的一方知道某些信息,另一方却不知道。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沟组织活动。在真正的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不同的情景框架,通过信息沟,有效地组织各种活动。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现的。
3 课堂活动的社会文化性
我们一定要改变把语言仅仅当作知识来传授这种做法,要强调英语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真实的语言活动还能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乐趣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通过比较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从另一个角度和层面理解世界,完善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真实的语言材料具有不可此拟的优势:规范的用法和表达为外语学习提供了范例;话题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仅学习西方的语言,还了解西方的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使学习的过程更生动有趣,学习的内容更深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种渴望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的内在动机,将更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
语言既是一种教学媒介,本身又蕴涵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对英语教学真实性问题的关注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教师和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开设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更容易、更有效。如果学校与外部社会没有区别,那么学校教育的优势何在?学生为何还要来课堂学习?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并完善课堂教学的特色,所谓的“不真实”恰恰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