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2015年11月25-26日,湖北省2015年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武汉市水果湖一中、二中举行。我有幸全程参加了赛课的观摩活动。今天我将这两天半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和各位同仁分享。
這次研讨主题是诗歌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的理解就是诗歌教学要关注教什么的学生视角和怎么教的教师定位,总之,要尊重学生现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学生未来。为学生能力发展创造平台,让我们的教育能回到本身。
一堂好的诗歌教学课,我觉得要有“三有”,即1、教师有魅力。做为一名诗歌教学者,老师首先要热爱诗歌,热爱语文,热爱生活,要有文学修养、艺术魅力、学识魅力,要让学生受到感染,听后如沐春风。这里面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黄冈市武穴四望中学洪学智老师,他讲的《江城子.密州初猎》洪老师语言幽默,激情四射,一上来便朗诵了这首词,展现了男教师读这首词的独特魅力,他无需什么导入,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后面学生的模仿朗读,带京剧味的个性诵读将课堂推向高潮,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洪老师个人魅力有关。而且无论是古诗教学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个个都是朗诵高手,都是以诵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这也是符合诗歌的内在规律,教师应该有着诗歌真性情。
2、引导有方法:
(1)整合诗歌教学内容,让诗歌教学的课堂更高效
对这一点的深刻感受,主要来自韩煦老师的那一节《渔家傲 秋思》,当老师引领着学生透过词人看似满低愁绪的文字,触摸到想词人那颗保己卫国、责任在肩的心灵时,教师适时联系到以前学生所学《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也许在此前我们的学生只是生硬地将“先忧后乐 ”的经典作为作者一生的政治抱负而铭记于心,将语句背后的范仲淹当作是一位千古前的圣人顶礼膜拜,可我们的学生又能有几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理解这位伟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这一抱负?知道词人并非圣人,当他慷慨激昂时,内心是有那份平常人的挣扎,苦痛。教师在讲到这里适时引导,正是有了真实经历,真实感受,范仲淹写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这里不光是让学生再次回忆起了这句经典,更让他们由曾经的走近变为了走进范仲淹,触摸他的苦与痛,感受了他的担当与坚守,学生对《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的理解也更深入。对“先忧后乐”的那句经典也不再停留于死记硬背。教师对诗歌内容的整合,无形中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的更为广阔、深刻,将学生对诗歌、诗人的解读真正引向深入。
回来后,我也对目前一些诗歌教学内容在整合上展开了一些的思考,不禁也有了一些惊喜的发现:如我们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完全可以引入学生以前所学《如梦令》,在唤醒学生实记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词作中词人绝然不同心境地体会去了解词人前后期生活的迥异,进而真切感受到“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中那愁的厚重及无法排遣。当然,我们还可以将这首《武陵春》与前面的《望江南》整合,因为他们同是在写女子的愁思愁绪。 可以让学生透过诗句中的字眼去感受词作中那名女子愁的不同内容及程度轻重、李清照的《武陵春》还可以和课外古诗词积累背诵中的《醉花阴》整合学习,同是李清照的词作,同是写愁的经典,但词作中的愁明显在内容和程度上也有极大不同。这次有教师将《望岳》《春望》《 野望》不同时期杜甫诗作放到一起的诗作也是得到评为老师的认可。老师对诗歌教学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极大的激发,调动。并且,这一整合无形间引领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授之以渔“,对学生当下还是今后自学能力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学资源丰富芜杂,不经整合的后果或者让学生坐井观天,或者使学生偏离语文轨道;语文教材厚重而零散,不经整合的后果是永远无法奉献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文熏陶。应该说教师对诗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我们的教学不再被动,避免教学的零敲碎打,单打独斗,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再单一呆板,浅薄平庸,从而真正引领诗歌教学走向高效。
(2)反复涵泳引领学生触摸诗人跃动的心灵。
涵泳是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就是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诗人往往会于关键处(诗眼)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省优质课堂赛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的涵泳,在反复涵泳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入诗境,体验诗情,如 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的卢晓梅老师在教学《秋天》一课,通过美足寻踪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涵泳“栖息“”游戏“”梦寐“这些值得细细玩味的意境,同时联系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和理解到诗人传达出对丰收、惬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理解了当时人们对温饱及精神生活的追求。
韩煦老师执教的《渔家傲。秋思》,上阕通过让学生反复涵泳“横阳雁去无留意“,反复玩味想象”雁去无留意“画面,更形象地体验边塞的苦寒,引发师生对词人故国之秋的美好想象,从而发出”不如归去“的大胆设想,下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重点涵泳,从理解”无计“的含义入手,理解这不是有家难回的无奈,也不是苦苦等待的”无期“。而是范仲淹和戍邊将士们在国家命运危急时刻,在思家和卫国矛盾中选择”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通过反复涵泳关键词句,教师引领学生自然走进诗歌意境,触摸到诗人千载前跳动的心弦。
3、学生有收获
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阅读思维方式,阅读品析方式等指导,这次次也存在诗歌学法指导不足的问题,所以教师设计内容对学生诗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帮学生搭梯子,获得阅读思维方式,给孩子一把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教会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样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走向自由。
总之,教师要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抓住了诗歌教学的要害,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和探索。
观摩学习归来,几天里我还依然沉浸在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堂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最后用两句诗为观摩学习的收获作结:“诵读悟情抓其本,诗歌教学醉人心。”
2015年11月25-26日,湖北省2015年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武汉市水果湖一中、二中举行。我有幸全程参加了赛课的观摩活动。今天我将这两天半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和各位同仁分享。
這次研讨主题是诗歌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的理解就是诗歌教学要关注教什么的学生视角和怎么教的教师定位,总之,要尊重学生现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学生未来。为学生能力发展创造平台,让我们的教育能回到本身。
一堂好的诗歌教学课,我觉得要有“三有”,即1、教师有魅力。做为一名诗歌教学者,老师首先要热爱诗歌,热爱语文,热爱生活,要有文学修养、艺术魅力、学识魅力,要让学生受到感染,听后如沐春风。这里面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黄冈市武穴四望中学洪学智老师,他讲的《江城子.密州初猎》洪老师语言幽默,激情四射,一上来便朗诵了这首词,展现了男教师读这首词的独特魅力,他无需什么导入,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后面学生的模仿朗读,带京剧味的个性诵读将课堂推向高潮,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洪老师个人魅力有关。而且无论是古诗教学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个个都是朗诵高手,都是以诵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这也是符合诗歌的内在规律,教师应该有着诗歌真性情。
2、引导有方法:
(1)整合诗歌教学内容,让诗歌教学的课堂更高效
对这一点的深刻感受,主要来自韩煦老师的那一节《渔家傲 秋思》,当老师引领着学生透过词人看似满低愁绪的文字,触摸到想词人那颗保己卫国、责任在肩的心灵时,教师适时联系到以前学生所学《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也许在此前我们的学生只是生硬地将“先忧后乐 ”的经典作为作者一生的政治抱负而铭记于心,将语句背后的范仲淹当作是一位千古前的圣人顶礼膜拜,可我们的学生又能有几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理解这位伟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这一抱负?知道词人并非圣人,当他慷慨激昂时,内心是有那份平常人的挣扎,苦痛。教师在讲到这里适时引导,正是有了真实经历,真实感受,范仲淹写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这里不光是让学生再次回忆起了这句经典,更让他们由曾经的走近变为了走进范仲淹,触摸他的苦与痛,感受了他的担当与坚守,学生对《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的理解也更深入。对“先忧后乐”的那句经典也不再停留于死记硬背。教师对诗歌内容的整合,无形中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的更为广阔、深刻,将学生对诗歌、诗人的解读真正引向深入。
回来后,我也对目前一些诗歌教学内容在整合上展开了一些的思考,不禁也有了一些惊喜的发现:如我们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完全可以引入学生以前所学《如梦令》,在唤醒学生实记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词作中词人绝然不同心境地体会去了解词人前后期生活的迥异,进而真切感受到“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中那愁的厚重及无法排遣。当然,我们还可以将这首《武陵春》与前面的《望江南》整合,因为他们同是在写女子的愁思愁绪。 可以让学生透过诗句中的字眼去感受词作中那名女子愁的不同内容及程度轻重、李清照的《武陵春》还可以和课外古诗词积累背诵中的《醉花阴》整合学习,同是李清照的词作,同是写愁的经典,但词作中的愁明显在内容和程度上也有极大不同。这次有教师将《望岳》《春望》《 野望》不同时期杜甫诗作放到一起的诗作也是得到评为老师的认可。老师对诗歌教学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极大的激发,调动。并且,这一整合无形间引领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授之以渔“,对学生当下还是今后自学能力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学资源丰富芜杂,不经整合的后果或者让学生坐井观天,或者使学生偏离语文轨道;语文教材厚重而零散,不经整合的后果是永远无法奉献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文熏陶。应该说教师对诗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我们的教学不再被动,避免教学的零敲碎打,单打独斗,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再单一呆板,浅薄平庸,从而真正引领诗歌教学走向高效。
(2)反复涵泳引领学生触摸诗人跃动的心灵。
涵泳是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就是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诗人往往会于关键处(诗眼)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省优质课堂赛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的涵泳,在反复涵泳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入诗境,体验诗情,如 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的卢晓梅老师在教学《秋天》一课,通过美足寻踪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涵泳“栖息“”游戏“”梦寐“这些值得细细玩味的意境,同时联系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和理解到诗人传达出对丰收、惬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理解了当时人们对温饱及精神生活的追求。
韩煦老师执教的《渔家傲。秋思》,上阕通过让学生反复涵泳“横阳雁去无留意“,反复玩味想象”雁去无留意“画面,更形象地体验边塞的苦寒,引发师生对词人故国之秋的美好想象,从而发出”不如归去“的大胆设想,下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重点涵泳,从理解”无计“的含义入手,理解这不是有家难回的无奈,也不是苦苦等待的”无期“。而是范仲淹和戍邊将士们在国家命运危急时刻,在思家和卫国矛盾中选择”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通过反复涵泳关键词句,教师引领学生自然走进诗歌意境,触摸到诗人千载前跳动的心弦。
3、学生有收获
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阅读思维方式,阅读品析方式等指导,这次次也存在诗歌学法指导不足的问题,所以教师设计内容对学生诗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帮学生搭梯子,获得阅读思维方式,给孩子一把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教会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样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走向自由。
总之,教师要常常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抓住了诗歌教学的要害,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常常思考和探索。
观摩学习归来,几天里我还依然沉浸在那一堂堂精彩的课堂中,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最后用两句诗为观摩学习的收获作结:“诵读悟情抓其本,诗歌教学醉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