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天走在校园中,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我就会想起瑞土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一段话。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这段话相信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班主任工作是关涉心灵的,而心灵是柔软而无形的,要使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班主任教师就必须怀有一颗锦绣之心,这颗锦绣之心是学生心灵相通之心,是愿意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的透亮之心,是能不断学习创新管理模式的灵活之心,是能用真情浸润每一个学生的仁爱之心。
一、心灵相通,形成精神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班主任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与学生是处处心灵相通的。当班集体要达成某个目标时,班主任一定要化“老师要这么做”为“班集体要这么做”,唯有如此,班主任才不会被孤立。
郭老师和陈老师同为班主任。郭老师管班可谓尽心尽力,纪律、出操、卫生、学生到校……他时时盯紧,天天提起,一有学生迟到,他便一脸不悦,偶尔还在班里表达自己的危机感——“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本周的流动红旗可就拿不到了!”结果不出半个学期,很多学生就对他的这一套产生了反感,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回应他:“老师啊,拿流动红旗有什么用,你让我们拿流动红旗不就是为了让你的业绩更突出吗?”
而陈老师却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学校每星期都会在各班之间开展五个项目的量化评比,成绩优异的班会获得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这是一个班集体的荣誉,我不强求大家一定要获得流动红旗,但这并不表明我对咱们班不管不顾,恰恰相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我会尽心尽力地把咱们班管好,让大家都能积极向上,都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个班集体里是很有希望的。下面我们要开展一次全员投票。如果你愿意为荣誉而战,那么你就在小卡片上写上‘支持’;如果你不愿意,就写上‘反对’;如果你觉得无所谓,就写上‘可有可无’。”投票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支持拿流动红旗。于是陈老师说:“既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而战,那么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也很有信心带领大家去获得这份荣誉!关于如何获得流动红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一起来好好探讨一下……”于是,学生纷纷建言献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流动红旗,陈老师每次看到流动红旗都会笑着对全班学生大声赞叹道:“多美啊!流动红旗!这是你们的荣誉!”而学生则露出甜美的笑容,甚至有学生高声回应:“这也是您的荣誉!”
陈老师通过一节班会把争取流动红旗变成了班集体的意愿,让大家用集体的智慧谋化争取流动红旗的策略,并且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荣誉感。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充分体会到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化“老师要这么做”为“班集体要这么做”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语言的魅力,善于鼓励、时刻传递正能量的班主任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可以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战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富有凝聚力的班主任形象也会渐渐形成。
二、创设活动,凝聚精神
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要通过班级活动得到培养与发展,班级精神也会在活动中深化和积淀。所以优秀的班主任无一不注重创设特色班级活动来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全国优秀班主任杨松银针对当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积极探索“另一种赏识教育”,从原来的赏识学生到教学生学会赏识父母、教师、同学及周围世界。为此杨老师在班级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流光溢彩的青春”,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特长,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相互看到彼此不同的侧面;“老师的艺术人生”让学生给任课教师选择“关键词”,写“颁奖词”、感动细节,邀请老师展示自己的特长,回忆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主题活动“优点集结号”要求每个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给全班每名同学写十条优点,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被尊重、被赏识的心理感受;主题活动“把不良习惯丢在风里”,在家长和孩子完成调查问卷和亲子交流信件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的种种不足写一份自省报告,然后丢在垃圾筒里,并希望同学们监督。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并学会了赏识,让心灵更加纯净美好,而且和谐了同学关系,强化了师生情感,更大大地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重庆实验中学的喻翼老师用“谈心本、荣誉本、传递本”三个本子带好班。“谈心本”是指在师生谈话后,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谈话的内容“反馈”在纸面上,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刍教育过程,体会的教师良苦用心,从而健康成长。教师在扉页上深情地鼓励学生要学会对真善美的追求,将谈话的内容作为对学生童年的记忆永久保存。这样的“谈心本”在班上传阅,同学们相互观看,爱的无形教育化为有形,激励了学生的上进心。每个人都渴望荣誉,渴望被别人赞扬。但是时间长了,师生就遗忘了。所以喻老师专门设置了一个“荣誉本”,记录学生取得的大大小小的成绩,甚至课堂发言受到表扬等。每周评定一次,以对班级贡献大小做为评判等级,分别对学生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班主任再及时通过喜报、通讯等形式发给家长,通过“荣誉本”,教师清晰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违纪时,让他翻阅“荣誉本”,回忆过去的辉煌,对比当下的不足,激励其积极进取。“传递本”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记录下班级发展的轨迹,一个班级毕业后,再传递给下一届的学生继续使用。三个本子帮喻老师构筑了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
除了这些系统主题活动,我们也要善于捕捉日常教育契机。例如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利用上午“课前一支歌”的10分鐘时间举办生日会等。这些活动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就在这一项项的活动中形成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素养与对人生的态度都会渐次形成,这些活动的长远效益无疑会影响学生一生。这样的班主任才是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奠基人。
三、创新管理,打破忙、茫、盲的工作状态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职责之大、之广是可想而知的,实际管理中“班主任职责无疆界”与精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忙、茫、盲便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常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换个活法”,即“换种工作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在这里我还想首推精细化管理方法。 在管理上可以说:“你管得越多,底下人越无心做事;干预得越多,大家越无所适从。”南京实验小学陈宇老师所带的班级连续100周保持卫生流动红旗,并且取消了大扫除,这个班级常年保持卫生优胜的秘诀就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班级的卫生设立了34个岗位,从打扫时间到保洁要求到责任人到悬赏分,一张表格一览无余。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张小小的表格折射的是“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陈老师“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建立自主班集体”的教育思想。
还有一位聪明的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小学生总是有无穷无尽的问题要向老师反映,老师如果事无巨细都要管就会很累,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张老师就想到每天一次的晨会课,让学生上讲台把每天在生活中发现的、想要反映的人和事等记录在专门的练习本上,晨会时集中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希望。因为学生朝夕相处,能看到许多教师看不到的,听到许多教师听不到的,从而能管理到许多教师所不可能涉及的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短短十分钟的晨会,学生正确或错误的言行都可能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的言行,教师也能听到更多的群众声音,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应当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等,而房子得让学生自己去造。”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只有把舞台还给他们,只有给他们创造的空间,他们就会给自己、也给我们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大戏。
四、真情浸润,仁爱永恒
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问佛印看到了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佛印转而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说看到一摊牛粪。苏东坡自觉占了便宜非常高兴,回到家便和苏小妹说起此事。小妹笑道:“佛印说看到佛,说明他心中有佛教;你说看到牛粪,那说明你心里只有牛粪。”这个笑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境由心生。班主任也是如此,学生是牛粪还是鲜花,班主任是刨粪者还是赏花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班主任的内心。
曾有这样一位冯老师,她的办公室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凳子,这个凳子是她从家中带来的,这个凳子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学生准备的。每当有学生来到办公室,她总是从桌下搬出凳子,笑盈盈地请被谈话的学生坐下——这是多么高的待遇啊!冯老师目光友善、语气柔和,坐在她身旁听他听话的学生,心中自然会相对平和放松许多,没那么诚惶诚恐。这样的教诲也更能学生静心思考,虚心接受。一位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凳子,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将尊重与关爱无形地赠与学生,也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与关爱。
从这些用师爱铸成的一个个事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觉到教师的爱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关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回忆令我们终生铭记的某位老师时,往往想不起他曾教给我们多少知识,说过多少大道理,反而是某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次倾心的长谈、一抹欣赏的微笑,会在我们记忆与生命中挥之不去。教师用尊重、爱心、包容、鼓励、信赖等积极正面的情感造就的充满爱意的举动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突然跳出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我们的教师要像孔子与他的学生席地而谈一样与学生共同游戏,用QQ、短信与学生交流,使他走出闭塞的心理;用多方合力让躲在角落的男孩笑起来;用心理教育使每一株小草都朝向阳光;用微笑教育让学生主动认错;用思想教育敲开后进生坚硬的壳;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幅生动的画卷;用格外关注让成绩最差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不是多余的那个;用聊天式的谈话让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渐渐长大;信任学生;用学生的思维沟通化解学生的心中误会。这种种方式全是以爱心做支撑。爱永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基石。
还记得《太阳与北风》的故事,北风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吹走行者的棉衣,太阳用温暖的阳光轻而易举地脱去了行者的棉衣。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太阳对行者那样,用爱的温暖去感化他们。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教育的良知,更多的时侯体现在一些细节上。面对孩子高扬着小手臂说“老师好”,我们也要真诚地回一声“小朋友好”,弯腰拾起从远处滚来的足球,然后笑眯眯地递给奔跑的学生;课堂上随时关注坐在后排边上成绩不好因而自卑的小男孩,设计一个他能够回答的问题,然后有意让他起来回答,最后让全班同学给他以掌声;认真仔细地批改每一本作业布,而不是敷衍地写个日期;备课时,为了弄懂一个字的读音或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而翻阅比较不同的辞书、字典,琢磨推敲。这些都是良知。
很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台湾作家张晓风曾在阳台上看着自己的儿子上学的背影,感慨万千,然后回到书房写下一篇短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其中有这样的几段话: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開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以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这位母亲的发问,敲击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我们所有的工作,不就是为了对得起千千万万母亲的托付与信任吗?所以像母亲一样地爱学生吧,带着锦绣之心做班主任吧!
一、心灵相通,形成精神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班主任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学生中的一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与学生是处处心灵相通的。当班集体要达成某个目标时,班主任一定要化“老师要这么做”为“班集体要这么做”,唯有如此,班主任才不会被孤立。
郭老师和陈老师同为班主任。郭老师管班可谓尽心尽力,纪律、出操、卫生、学生到校……他时时盯紧,天天提起,一有学生迟到,他便一脸不悦,偶尔还在班里表达自己的危机感——“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本周的流动红旗可就拿不到了!”结果不出半个学期,很多学生就对他的这一套产生了反感,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回应他:“老师啊,拿流动红旗有什么用,你让我们拿流动红旗不就是为了让你的业绩更突出吗?”
而陈老师却在开学第一节班会上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学校每星期都会在各班之间开展五个项目的量化评比,成绩优异的班会获得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这是一个班集体的荣誉,我不强求大家一定要获得流动红旗,但这并不表明我对咱们班不管不顾,恰恰相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我会尽心尽力地把咱们班管好,让大家都能积极向上,都能够感受到生活在这个班集体里是很有希望的。下面我们要开展一次全员投票。如果你愿意为荣誉而战,那么你就在小卡片上写上‘支持’;如果你不愿意,就写上‘反对’;如果你觉得无所谓,就写上‘可有可无’。”投票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支持拿流动红旗。于是陈老师说:“既然绝大多数同学都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而战,那么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我也很有信心带领大家去获得这份荣誉!关于如何获得流动红旗这个问题,我们应该一起来好好探讨一下……”于是,学生纷纷建言献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陈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流动红旗,陈老师每次看到流动红旗都会笑着对全班学生大声赞叹道:“多美啊!流动红旗!这是你们的荣誉!”而学生则露出甜美的笑容,甚至有学生高声回应:“这也是您的荣誉!”
陈老师通过一节班会把争取流动红旗变成了班集体的意愿,让大家用集体的智慧谋化争取流动红旗的策略,并且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荣誉感。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充分体会到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化“老师要这么做”为“班集体要这么做”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感受到教师语言的魅力,善于鼓励、时刻传递正能量的班主任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可以与自己“患难与共”的战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富有凝聚力的班主任形象也会渐渐形成。
二、创设活动,凝聚精神
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要通过班级活动得到培养与发展,班级精神也会在活动中深化和积淀。所以优秀的班主任无一不注重创设特色班级活动来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全国优秀班主任杨松银针对当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积极探索“另一种赏识教育”,从原来的赏识学生到教学生学会赏识父母、教师、同学及周围世界。为此杨老师在班级开展系列的主题活动:“流光溢彩的青春”,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特长,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了解,相互看到彼此不同的侧面;“老师的艺术人生”让学生给任课教师选择“关键词”,写“颁奖词”、感动细节,邀请老师展示自己的特长,回忆和学生之间的故事;主题活动“优点集结号”要求每个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给全班每名同学写十条优点,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被尊重、被赏识的心理感受;主题活动“把不良习惯丢在风里”,在家长和孩子完成调查问卷和亲子交流信件后,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的种种不足写一份自省报告,然后丢在垃圾筒里,并希望同学们监督。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学生不仅体验并学会了赏识,让心灵更加纯净美好,而且和谐了同学关系,强化了师生情感,更大大地提升了班级凝聚力。
重庆实验中学的喻翼老师用“谈心本、荣誉本、传递本”三个本子带好班。“谈心本”是指在师生谈话后,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将谈话的内容“反馈”在纸面上,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刍教育过程,体会的教师良苦用心,从而健康成长。教师在扉页上深情地鼓励学生要学会对真善美的追求,将谈话的内容作为对学生童年的记忆永久保存。这样的“谈心本”在班上传阅,同学们相互观看,爱的无形教育化为有形,激励了学生的上进心。每个人都渴望荣誉,渴望被别人赞扬。但是时间长了,师生就遗忘了。所以喻老师专门设置了一个“荣誉本”,记录学生取得的大大小小的成绩,甚至课堂发言受到表扬等。每周评定一次,以对班级贡献大小做为评判等级,分别对学生记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班主任再及时通过喜报、通讯等形式发给家长,通过“荣誉本”,教师清晰地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轨迹。学生违纪时,让他翻阅“荣誉本”,回忆过去的辉煌,对比当下的不足,激励其积极进取。“传递本”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记录下班级发展的轨迹,一个班级毕业后,再传递给下一届的学生继续使用。三个本子帮喻老师构筑了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
除了这些系统主题活动,我们也要善于捕捉日常教育契机。例如每当有学生过生日时,利用上午“课前一支歌”的10分鐘时间举办生日会等。这些活动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就在这一项项的活动中形成了。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素养与对人生的态度都会渐次形成,这些活动的长远效益无疑会影响学生一生。这样的班主任才是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奠基人。
三、创新管理,打破忙、茫、盲的工作状态
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充当的重要角色决定了其职责之大、之广是可想而知的,实际管理中“班主任职责无疆界”与精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忙、茫、盲便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常态。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换个活法”,即“换种工作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在这里我还想首推精细化管理方法。 在管理上可以说:“你管得越多,底下人越无心做事;干预得越多,大家越无所适从。”南京实验小学陈宇老师所带的班级连续100周保持卫生流动红旗,并且取消了大扫除,这个班级常年保持卫生优胜的秘诀就是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班级的卫生设立了34个岗位,从打扫时间到保洁要求到责任人到悬赏分,一张表格一览无余。窥一斑而见全豹,这张小小的表格折射的是“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是陈老师“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建立自主班集体”的教育思想。
还有一位聪明的班主任张老师发现小学生总是有无穷无尽的问题要向老师反映,老师如果事无巨细都要管就会很累,效果却不一定理想,所以张老师就想到每天一次的晨会课,让学生上讲台把每天在生活中发现的、想要反映的人和事等记录在专门的练习本上,晨会时集中反映并提出自己的希望。因为学生朝夕相处,能看到许多教师看不到的,听到许多教师听不到的,从而能管理到许多教师所不可能涉及的教育中的方方面面。短短十分钟的晨会,学生正确或错误的言行都可能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的言行,教师也能听到更多的群众声音,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完成了由单纯的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只应当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等,而房子得让学生自己去造。”学生才是舞台的主角,只有把舞台还给他们,只有给他们创造的空间,他们就会给自己、也给我们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大戏。
四、真情浸润,仁爱永恒
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问佛印看到了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佛印转而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说看到一摊牛粪。苏东坡自觉占了便宜非常高兴,回到家便和苏小妹说起此事。小妹笑道:“佛印说看到佛,说明他心中有佛教;你说看到牛粪,那说明你心里只有牛粪。”这个笑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境由心生。班主任也是如此,学生是牛粪还是鲜花,班主任是刨粪者还是赏花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班主任的内心。
曾有这样一位冯老师,她的办公室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凳子,这个凳子是她从家中带来的,这个凳子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学生准备的。每当有学生来到办公室,她总是从桌下搬出凳子,笑盈盈地请被谈话的学生坐下——这是多么高的待遇啊!冯老师目光友善、语气柔和,坐在她身旁听他听话的学生,心中自然会相对平和放松许多,没那么诚惶诚恐。这样的教诲也更能学生静心思考,虚心接受。一位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个凳子,将自己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将尊重与关爱无形地赠与学生,也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与关爱。
从这些用师爱铸成的一个个事例中,我们能深切地感觉到教师的爱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关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回忆令我们终生铭记的某位老师时,往往想不起他曾教给我们多少知识,说过多少大道理,反而是某一个细微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语、一次倾心的长谈、一抹欣赏的微笑,会在我们记忆与生命中挥之不去。教师用尊重、爱心、包容、鼓励、信赖等积极正面的情感造就的充满爱意的举动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突然跳出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我们的教师要像孔子与他的学生席地而谈一样与学生共同游戏,用QQ、短信与学生交流,使他走出闭塞的心理;用多方合力让躲在角落的男孩笑起来;用心理教育使每一株小草都朝向阳光;用微笑教育让学生主动认错;用思想教育敲开后进生坚硬的壳;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幅生动的画卷;用格外关注让成绩最差的学生知道自己的不是多余的那个;用聊天式的谈话让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渐渐长大;信任学生;用学生的思维沟通化解学生的心中误会。这种种方式全是以爱心做支撑。爱永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基石。
还记得《太阳与北风》的故事,北风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吹走行者的棉衣,太阳用温暖的阳光轻而易举地脱去了行者的棉衣。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太阳对行者那样,用爱的温暖去感化他们。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教育的良知,更多的时侯体现在一些细节上。面对孩子高扬着小手臂说“老师好”,我们也要真诚地回一声“小朋友好”,弯腰拾起从远处滚来的足球,然后笑眯眯地递给奔跑的学生;课堂上随时关注坐在后排边上成绩不好因而自卑的小男孩,设计一个他能够回答的问题,然后有意让他起来回答,最后让全班同学给他以掌声;认真仔细地批改每一本作业布,而不是敷衍地写个日期;备课时,为了弄懂一个字的读音或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而翻阅比较不同的辞书、字典,琢磨推敲。这些都是良知。
很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台湾作家张晓风曾在阳台上看着自己的儿子上学的背影,感慨万千,然后回到书房写下一篇短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其中有这样的几段话: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開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以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这位母亲的发问,敲击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心。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我们所有的工作,不就是为了对得起千千万万母亲的托付与信任吗?所以像母亲一样地爱学生吧,带着锦绣之心做班主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