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师德的现状分析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表现为:只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穿新鞋,走老路”,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且自认为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工作成绩已经不少了,就心安理得的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并作为自己从不参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由。
2.意志消沉、敬业精神不强。其表现为:懒懒散散,工作不努力,在其位不谋其政,上工不上劲,得过且过。心生杂念,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不关怀,不爱护,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研究教法、学法的改革,工作随意性强。出现这种现象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师,我们干的是一样的活儿,甚至我们挑了学校的重担,但我们的工资与老年教师相比差距不小。这就使的正处在风华正茂、建功立业的中青年教师对教育没有热情,对教育工作不热心,出现意志消沉、不爱岗敬业的现象。
3.相互攀比,责任心不强。奉献精神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下降,专业能力提高缓慢,工作要求标准低,创新意志不够;教书育人精神不够等现象。
二、强化师德的途径
1.作为教师要认清当前形势,努力促进自身和谐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且永远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教育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变革,必将要求师德的变革、充实和发展。特别是我们教师丰富的爱心要融入时代的特色与内容。所以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很好地扮演好“新时代的教师”这一复合的角色,才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教育,在和谐中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
2.创新工作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广泛地开展教法的创新和学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思路的创新,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创新,切忌因循守旧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只有教师本人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材,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意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材。
3.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今天的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从“传道者”变为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分数奴隶转为学习的主人,要从教师的“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坤;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的场所。
4.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今天的学生完全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他们记忆力强,想象丰富,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我们教师不及时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我们就会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如果我们用用即将淘汰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学生不仅不接受,而且还会瞧不起我们,我们就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及时的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5.提高教师待遇,激发工作热情。师德的灵魂主要事爱岗敬业,要使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只有进一步地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样,教师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之中,才不会有其它的念头,才不会意志消沉,才不会出现这山看着那山高的现象。
6.社会舆论的导向性。尊师重教,鞭策鼓励。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似乎成了一句空话,学生称了学习的主人,也称了教育的主宰,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教师又怎样安心去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呢?教师的敬业奉献被误认为是对学生个性的抹杀;教师“恨铁不成钢”被误认为是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侵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再为崇高的师德也舍被歪曲和丑化。如果进一步发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教师在倍受人们尊敬的前提下,教师就会受到鞭策和鼓舞。
7.增添新生力量,引进竞争机制。师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与缺乏竞争机制有关。如果增添了新生力量,增大了竞争机制,强化师德将会事半功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教师道德示范作用的最好评价,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教育的和谐势在必行。强化师德是教育和谐的基础,所以,新时代的教师要注入新的师德内涵,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地强化师德。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表现为:只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学习,不思考,不改革,不进取,“穿新鞋,走老路”,只满足于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且自认为自己已经够努力了,工作成绩已经不少了,就心安理得的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并作为自己从不参与教育改革实践的理由。
2.意志消沉、敬业精神不强。其表现为:懒懒散散,工作不努力,在其位不谋其政,上工不上劲,得过且过。心生杂念,对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不关怀,不爱护,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不研究教法、学法的改革,工作随意性强。出现这种现象的大多是中青年教师,我们干的是一样的活儿,甚至我们挑了学校的重担,但我们的工资与老年教师相比差距不小。这就使的正处在风华正茂、建功立业的中青年教师对教育没有热情,对教育工作不热心,出现意志消沉、不爱岗敬业的现象。
3.相互攀比,责任心不强。奉献精神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下降,专业能力提高缓慢,工作要求标准低,创新意志不够;教书育人精神不够等现象。
二、强化师德的途径
1.作为教师要认清当前形势,努力促进自身和谐发展。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且永远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定时期的教育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变革,必将要求师德的变革、充实和发展。特别是我们教师丰富的爱心要融入时代的特色与内容。所以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备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很好地扮演好“新时代的教师”这一复合的角色,才能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教育,在和谐中促进自身的和谐发展。
2.创新工作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广泛地开展教法的创新和学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思路的创新,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创新,切忌因循守旧千篇一律的工作方法。只有教师本人勇于创新,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材,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意识,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材。
3.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今天的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从“传道者”变为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从分数奴隶转为学习的主人,要从教师的“教”为出发点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坤;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的场所。
4.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信息面前,人人平等。今天的学生完全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他们记忆力强,想象丰富,接受新鲜事物快,如果我们教师不及时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我们就会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如果我们用用即将淘汰的知识去教育学生,学生不仅不接受,而且还会瞧不起我们,我们就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品质,及时的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5.提高教师待遇,激发工作热情。师德的灵魂主要事爱岗敬业,要使教师能够爱岗敬业,只有进一步地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样,教师才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之中,才不会有其它的念头,才不会意志消沉,才不会出现这山看着那山高的现象。
6.社会舆论的导向性。尊师重教,鞭策鼓励。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似乎成了一句空话,学生称了学习的主人,也称了教育的主宰,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教师又怎样安心去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呢?教师的敬业奉献被误认为是对学生个性的抹杀;教师“恨铁不成钢”被误认为是对学生人身权利的侵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教师再为崇高的师德也舍被歪曲和丑化。如果进一步发扬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教师在倍受人们尊敬的前提下,教师就会受到鞭策和鼓舞。
7.增添新生力量,引进竞争机制。师德滑坡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与缺乏竞争机制有关。如果增添了新生力量,增大了竞争机制,强化师德将会事半功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教师道德示范作用的最好评价,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教育的和谐势在必行。强化师德是教育和谐的基础,所以,新时代的教师要注入新的师德内涵,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地强化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