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震撼:故事中的小鱼不正是学校中受教育的孩子吗?那小孩不正应是我们老师吗?
作为一名母亲,我深知每个孩子在妈妈心中的分量,他寄托了她所有的希望和期盼,以及所有,尽管每一个孩子的先天素质不同。
但作为一名老师,我懂得:每个人的天赋潜能都各不相同,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古人尚且重视这些,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改革大潮,我们的教育更应该重视个性化教育。应该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情感教育,弘扬学生的自主性。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宰自己。正如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潜力有多大,自己都要认识到。契诃夫说过: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绝不要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惶恐不安,小狗尽可以叫出自己的声音。自主意味着自己能管理自己,能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其次,要让学生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让学生有经受挫折的耐力,有面对困境的韧性,有摆脱困境的勇气。
发展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问题,给学生以重任,关心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为学生自主观念的确立开辟道路。同时,我们要满怀期望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往往会产生“皮克马利翁效应”,因为期望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这种期望必须是符合实际的,不能过高过低,要为学生领会,为学生感动。
第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事实上,人与人是不同的,就性格来说,有人坚定果断,有人优柔寡断;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自觉,有人盲从;有人自制力强,有人任性。不同的性格特征要求有不同的教育形式、方法,要反对片面强调整齐划一的倾向。在教育中既要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及各具特色的教材,也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即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首先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緒变化、家庭状况、价值标准等。其次,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和找出能使他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他带来创造的欢乐的那条‘含金的矿脉’……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再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不排斥社会发展的统一要求。有针对性的教育,必须是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是引导学生以不同学习方式达到这些要求,是在达到这些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殊的才能、特殊的兴趣、爱好。
第三,通过启发手段及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表现为不拘泥原有的形式、范例、观点,通过自己的智慧运作而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观点、见解。启发式教育一改过去“你讲我听”的教育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发散式地思考,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态度,掌握探究的方法。
实施启发式教育,要求教育者创设一定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畅所欲言,敢于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完整的个性。
不同的活动内容对个性的完整发展是有利的。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和爱好;体育活动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公正观念、竞争意识、超越意识等;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等道德品质。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完善学生的个性。
总之,个性化教育是一种生态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快乐的教育。一句话,就是为人人走向成功的教育!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难的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信每条小鱼都在乎,才会把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沿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几千条。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这个男人停下来,注视着这个小男孩,看他拯救着小鱼们的生命。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听了这个故事,我很震撼:故事中的小鱼不正是学校中受教育的孩子吗?那小孩不正应是我们老师吗?
作为一名母亲,我深知每个孩子在妈妈心中的分量,他寄托了她所有的希望和期盼,以及所有,尽管每一个孩子的先天素质不同。
但作为一名老师,我懂得:每个人的天赋潜能都各不相同,每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古人尚且重视这些,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改革大潮,我们的教育更应该重视个性化教育。应该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情感教育,弘扬学生的自主性。
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宰自己。正如苏格拉底所言:认识你自己。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的潜力有多大,自己都要认识到。契诃夫说过: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绝不要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惶恐不安,小狗尽可以叫出自己的声音。自主意味着自己能管理自己,能独立自主地作出决定。其次,要让学生敢于面对生活的挑战。让学生有经受挫折的耐力,有面对困境的韧性,有摆脱困境的勇气。
发展学生自主性的重要措施。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问题,给学生以重任,关心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为学生自主观念的确立开辟道路。同时,我们要满怀期望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往往会产生“皮克马利翁效应”,因为期望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这种期望必须是符合实际的,不能过高过低,要为学生领会,为学生感动。
第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事实上,人与人是不同的,就性格来说,有人坚定果断,有人优柔寡断;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自觉,有人盲从;有人自制力强,有人任性。不同的性格特征要求有不同的教育形式、方法,要反对片面强调整齐划一的倾向。在教育中既要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及各具特色的教材,也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即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独特性。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首先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包括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特长、需求、信念、情緒变化、家庭状况、价值标准等。其次,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要在每一个人身上发现和找出能使他在为社会谋福利的劳动中给他带来创造的欢乐的那条‘含金的矿脉’……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在学校里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成为毫无个性、没有任何兴趣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从事一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有一个进行心爱的劳动的角落”。再次,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不排斥社会发展的统一要求。有针对性的教育,必须是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是引导学生以不同学习方式达到这些要求,是在达到这些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殊的才能、特殊的兴趣、爱好。
第三,通过启发手段及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表现为不拘泥原有的形式、范例、观点,通过自己的智慧运作而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观点、见解。启发式教育一改过去“你讲我听”的教育手段,通过教师的启发,让学生发散式地思考,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的态度,掌握探究的方法。
实施启发式教育,要求教育者创设一定的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畅所欲言,敢于提出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每一个学生能力和创造性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完整的个性。
不同的活动内容对个性的完整发展是有利的。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和爱好;体育活动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体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公正观念、竞争意识、超越意识等;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等道德品质。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完善学生的个性。
总之,个性化教育是一种生态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快乐的教育。一句话,就是为人人走向成功的教育!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难的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信每条小鱼都在乎,才会把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