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潮汕地区香蕉产业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该产业流通模式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本文首先论述了潮汕香蕉产业现状,然后指出其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潮汕地区香蕉产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关键词:潮汕地区 香蕉产业 农产品流通
中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香蕉消费大国。香蕉的流通过程,直接决定了香蕉的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进而决定了蕉农的收益。然而我国香蕉流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常见诸报端的香蕉滞销反映了蕉农经常陷入卖蕉难的境地。因此,研究香蕉的流通模式,提出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潮汕地区香蕉流通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全国香蕉流通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1 潮汕香蕉产业现状
潮汕地区香蕉种植历史悠久,以产量多、质量好而闻名。该地区处于韩江下游,属冲积土壤,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水方便,极适宜香蕉生长。潮汕地区已形成了平原地区的大型香蕉产业带,种植面积高达30万亩[1],产值达到13亿。潮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将“果树”作为“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香蕉产业是潮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该地区地处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高山绵亘,阻挡寒潮南侵,故常年气温较高。年温差和日较差均小,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的特点,对香蕉等农作物生长有利。潮汕地区香蕉一年一熟,果树生长时间5个月,结果到采摘4个月左右。香蕉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清明前后半个月,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香蕉在年底可以采摘,使得果肉口感好。目前,潮汕地区香蕉产业种植,依然以分散蕉农小规模种植为主,该地区香蕉主要销往本地区的批发市场、水果店、商场,部分会销往本省其他地区,还有少部分香蕉销往其他省市如山东、北京等北方地区,具体模式主要是:蕉农—→代购商—→本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个体商铺或超市—→消费者。这样的流通模式存在着流通时间过长,而香蕉的包装水平低下,产生挤压碰伤,腐烂变质,降低了产品品质,使得香蕉价格降低,严重限制了香蕉产业发展,降低蕉农收益。
2 流通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 潮汕香蕉生产以小规模散户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蕉农在面对商业化运作的批发商时,难以得到平等的交易谈判地位,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影响其生产积极性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代购商也没形成规模,缺乏现代化营销策略,营销手段相对落后,销售能力较低。
2.2 销售方式单一 潮汕地区香蕉销售以传统现货贸易为主,在这种交易机制下交易双方只存在单纯的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与协调;只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阻碍交易进行;蕉农与收购商未签订长期合作关系,不利于供求信息传递,蕉农无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以指导生产。
2.3 经营信息服务体系相对落后 信息服务体系相对落后,销售信息不充分。当地批发商或收购商有两种,一是在百度贴吧或个人网页发布香蕉信息,等待销地批发商或者商店来订货;二是产地批发商或者收购商直接到产地找客户。该地区没有专门的网页来发布潮汕地区每年的香蕉价格和产量,这不利于外地的收购商获取潮汕香蕉的信息,很容易错过最好的销售时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甚至直接烂掉。
2.4 香蕉包装水平低 当地香蕉一般用竹篓装,搬运不便,且不能很好地保护香蕉。蕉农或收购商主要是通过三轮货车、手护拖拉车进行短距离运输,通过面包车或货车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太简单,香蕉多层叠加存放,而垫衬物太少,容易对香蕉造成机械损伤,从而降低了其价格。同时,包装不美观,也影响到香蕉的销售价格。
2.5 缺乏政策扶持 在香蕉流通过程中,绿色通道政策支持不到位。政府在前几年对农产品实行收费减半,可大多手续繁杂,使得香蕉运输过程普遍没有享受到这个优惠,从而使得运输成本较高。
3 对策
3.1 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程度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蕉农间建立一种农民互利互惠的组织,如香蕉协会。香蕉协会代替蕉农个体同批发商直接进行商业谈判,容易获得合理销售价格。同时香蕉协会可以收集各种需求信息,扩大销售范围;香蕉协会可以组织蕉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2 拓宽销售方式 在原有的传统现货交易方式基础上,推广期货交易模式。由香蕉协会在香蕉种植前与农户、超市签订远期合同,在香蕉成熟采摘后,直接以最高效的方式运抵超市这个最终消费市场,避免在批发市场的中转,减少香蕉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同时降低农户、超市的交易风险,避免农户种植出香蕉但销售不出,或超市难找货源的局面,保证香蕉的销路。远期合同的签订,可以在香蕉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更能提高产品品质,且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
3.3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部门可牵头指导香蕉协会成立信息管理小组并建立会员制香蕉信息网站,网站具体内容应包括香蕉价格、行业咨询、求购信息、土地转让、种植技术等全面的香蕉信息。信息管理小组,负责收集、发布、更新供需信息,并定期更新维护网站,方便协会及其成员查询、反馈及传递供需信息,方便蕉农决策生产与协会销售香蕉。
3.4 提高香蕉包装水平,保护香蕉品质 针对香蕉采收落地伤、运输过程摩擦伤和碰撞伤、落梳装箱挤压伤等机械伤的问题,以及由于果皮损伤引起香蕉成熟后果皮变黑、易腐烂、不耐贮藏、外观质量差等问题,应提高香蕉采包装技术,实行统一标准包装:真空薄膜+纸板箱。真空薄膜包装可使塑料薄膜袋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抑制香蕉的呼吸作用,从而延缓后熟,蕉果硬,皮色新鲜,梳蕉切口颜色好,采用纸板箱包装,运输过程中适当增加垫衬物用量,以减轻香蕉运输过程摩擦伤和碰撞伤的问题,提高香蕉的质量。同时,香蕉协会组织蕉农进行香蕉包装培训,提高包装质量,采摘后尽快进入包装环节,防止香蕉损伤,保证香蕉品质。同时香蕉协会可以请人设计漂亮的纸箱包装,以提高销售价格。
3.5 设立香蕉文化节,打响潮汕香蕉的知名度 潮汕地区香蕉在冬春季节成熟,冬春季有较多假期,有较多游客选择探亲或旅游,潮汕地区可借此契机打造香蕉文化节,举办各种香蕉比赛活动,如吃香蕉大赛或者其他有趣的比赛。通过比赛评选出香蕉质量冠军、香蕉重量冠军、香蕉产量冠军等,扩大潮汕香蕉的宣传,打响潮汕香蕉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买潮汕的香蕉,同时也可以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3.6 政府提供有效政策支持 在运输方面,希望政府能够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降低香蕉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与投入,使推广站能及時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使蕉农及时掌握香蕉病虫的防治方法,从而可以减少蕉农的损失和费用的支出,可以整体上提高潮汕地区香蕉的质量。同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扶持香蕉协会发展,并组织开展对收购商和蕉农的培训,切实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朝辉.潮汕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和对策.热带地理[J].1987,7(3):203-209.
[2]廖玉章.对汕头果树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汕头科技,1999,2:21-23.
[3]杨钧.信阳市茶叶产业流通存在问题与发展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谢晓群(1990-),男,广东汕头,物流管理专业2011级本科生;董振宁(1977-),男,河南洛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
关键词:潮汕地区 香蕉产业 农产品流通
中国是香蕉生产大国,也是香蕉消费大国。香蕉的流通过程,直接决定了香蕉的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进而决定了蕉农的收益。然而我国香蕉流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时常见诸报端的香蕉滞销反映了蕉农经常陷入卖蕉难的境地。因此,研究香蕉的流通模式,提出改进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潮汕地区香蕉流通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方案,希望对全国香蕉流通模式改革提供借鉴。
1 潮汕香蕉产业现状
潮汕地区香蕉种植历史悠久,以产量多、质量好而闻名。该地区处于韩江下游,属冲积土壤,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水方便,极适宜香蕉生长。潮汕地区已形成了平原地区的大型香蕉产业带,种植面积高达30万亩[1],产值达到13亿。潮汕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将“果树”作为“农业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香蕉产业是潮汕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该地区地处低纬度,面向热带海洋,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高山绵亘,阻挡寒潮南侵,故常年气温较高。年温差和日较差均小,呈现出“夏季温高无酷暑,冬天和暖有阵寒”的特点,对香蕉等农作物生长有利。潮汕地区香蕉一年一熟,果树生长时间5个月,结果到采摘4个月左右。香蕉最佳种植时间是在每年清明前后半个月,这样可以保证大多数香蕉在年底可以采摘,使得果肉口感好。目前,潮汕地区香蕉产业种植,依然以分散蕉农小规模种植为主,该地区香蕉主要销往本地区的批发市场、水果店、商场,部分会销往本省其他地区,还有少部分香蕉销往其他省市如山东、北京等北方地区,具体模式主要是:蕉农—→代购商—→本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个体商铺或超市—→消费者。这样的流通模式存在着流通时间过长,而香蕉的包装水平低下,产生挤压碰伤,腐烂变质,降低了产品品质,使得香蕉价格降低,严重限制了香蕉产业发展,降低蕉农收益。
2 流通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较低 潮汕香蕉生产以小规模散户种植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蕉农在面对商业化运作的批发商时,难以得到平等的交易谈判地位,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影响其生产积极性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代购商也没形成规模,缺乏现代化营销策略,营销手段相对落后,销售能力较低。
2.2 销售方式单一 潮汕地区香蕉销售以传统现货贸易为主,在这种交易机制下交易双方只存在单纯的竞争关系,不存在合作与协调;只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阻碍交易进行;蕉农与收购商未签订长期合作关系,不利于供求信息传递,蕉农无法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以指导生产。
2.3 经营信息服务体系相对落后 信息服务体系相对落后,销售信息不充分。当地批发商或收购商有两种,一是在百度贴吧或个人网页发布香蕉信息,等待销地批发商或者商店来订货;二是产地批发商或者收购商直接到产地找客户。该地区没有专门的网页来发布潮汕地区每年的香蕉价格和产量,这不利于外地的收购商获取潮汕香蕉的信息,很容易错过最好的销售时机,最后只能低价卖出甚至直接烂掉。
2.4 香蕉包装水平低 当地香蕉一般用竹篓装,搬运不便,且不能很好地保护香蕉。蕉农或收购商主要是通过三轮货车、手护拖拉车进行短距离运输,通过面包车或货车进行较长距离的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太简单,香蕉多层叠加存放,而垫衬物太少,容易对香蕉造成机械损伤,从而降低了其价格。同时,包装不美观,也影响到香蕉的销售价格。
2.5 缺乏政策扶持 在香蕉流通过程中,绿色通道政策支持不到位。政府在前几年对农产品实行收费减半,可大多手续繁杂,使得香蕉运输过程普遍没有享受到这个优惠,从而使得运输成本较高。
3 对策
3.1 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组织程度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鼓励蕉农间建立一种农民互利互惠的组织,如香蕉协会。香蕉协会代替蕉农个体同批发商直接进行商业谈判,容易获得合理销售价格。同时香蕉协会可以收集各种需求信息,扩大销售范围;香蕉协会可以组织蕉农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2 拓宽销售方式 在原有的传统现货交易方式基础上,推广期货交易模式。由香蕉协会在香蕉种植前与农户、超市签订远期合同,在香蕉成熟采摘后,直接以最高效的方式运抵超市这个最终消费市场,避免在批发市场的中转,减少香蕉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同时降低农户、超市的交易风险,避免农户种植出香蕉但销售不出,或超市难找货源的局面,保证香蕉的销路。远期合同的签订,可以在香蕉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环节中制定较为严格的控制标准,因此更能提高产品品质,且在食品安全上更有保障。
3.3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 农业部门可牵头指导香蕉协会成立信息管理小组并建立会员制香蕉信息网站,网站具体内容应包括香蕉价格、行业咨询、求购信息、土地转让、种植技术等全面的香蕉信息。信息管理小组,负责收集、发布、更新供需信息,并定期更新维护网站,方便协会及其成员查询、反馈及传递供需信息,方便蕉农决策生产与协会销售香蕉。
3.4 提高香蕉包装水平,保护香蕉品质 针对香蕉采收落地伤、运输过程摩擦伤和碰撞伤、落梳装箱挤压伤等机械伤的问题,以及由于果皮损伤引起香蕉成熟后果皮变黑、易腐烂、不耐贮藏、外观质量差等问题,应提高香蕉采包装技术,实行统一标准包装:真空薄膜+纸板箱。真空薄膜包装可使塑料薄膜袋内的氧气浓度降低,抑制香蕉的呼吸作用,从而延缓后熟,蕉果硬,皮色新鲜,梳蕉切口颜色好,采用纸板箱包装,运输过程中适当增加垫衬物用量,以减轻香蕉运输过程摩擦伤和碰撞伤的问题,提高香蕉的质量。同时,香蕉协会组织蕉农进行香蕉包装培训,提高包装质量,采摘后尽快进入包装环节,防止香蕉损伤,保证香蕉品质。同时香蕉协会可以请人设计漂亮的纸箱包装,以提高销售价格。
3.5 设立香蕉文化节,打响潮汕香蕉的知名度 潮汕地区香蕉在冬春季节成熟,冬春季有较多假期,有较多游客选择探亲或旅游,潮汕地区可借此契机打造香蕉文化节,举办各种香蕉比赛活动,如吃香蕉大赛或者其他有趣的比赛。通过比赛评选出香蕉质量冠军、香蕉重量冠军、香蕉产量冠军等,扩大潮汕香蕉的宣传,打响潮汕香蕉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顾客来购买潮汕的香蕉,同时也可以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3.6 政府提供有效政策支持 在运输方面,希望政府能够落实“绿色通道”政策,降低香蕉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与投入,使推广站能及時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使蕉农及时掌握香蕉病虫的防治方法,从而可以减少蕉农的损失和费用的支出,可以整体上提高潮汕地区香蕉的质量。同时,设立专项扶持基金,扶持香蕉协会发展,并组织开展对收购商和蕉农的培训,切实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朝辉.潮汕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和对策.热带地理[J].1987,7(3):203-209.
[2]廖玉章.对汕头果树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汕头科技,1999,2:21-23.
[3]杨钧.信阳市茶叶产业流通存在问题与发展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作者简介:谢晓群(1990-),男,广东汕头,物流管理专业2011级本科生;董振宁(1977-),男,河南洛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