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了解伤口分泌物细菌菌谱分布,揭示感染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230份患者的各类伤口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后作细菌培养,分离的菌株用天地人半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结果 230份标本中分离出156株病原菌,分离率为67.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6株,占61.5%;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27.5%;真菌17株,占11.0%。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为假单胞菌属(22.0%)和埃希菌属(13.0%)。结论 伤口分泌物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5%。临床工作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滥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降低正常菌群及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关键词] 细菌;伤口分泌物;感染;细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44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27-02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引起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因此,了解当前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菌种及构成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邵阳市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2006年1月~2008年10月的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06年1月~2008年10月邵阳市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共230份。包括皮肤溃疡、创伤、术后伤口及烧伤分泌物、引流物等。
1.2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血平板上,放置35℃恒温培养箱内孵育24h。分离出的菌株用长沙天地人公司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
1.3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结果
2.1伤口分泌物感染病原菌分类
230份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156株细菌,阳性率为67.8%。
2.2感染菌谱的分布
1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96株,占61.5%;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27.5%;真菌17株,占11.0%。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32株,占18.6%;肠球菌11株,占7.0%。葡萄球菌属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8%。详见表1。
3讨论
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抗菌新药的不断更新,加上因年龄因素(新生儿和老年人)、其他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和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所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微生物的耐药性和毒性增强,导致生态失调,临床感染的类型及感染菌谱发生相应的变迁,一些过去认为不致病或致病性较弱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及混合感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引起临床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总数的75.6%,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数的24.4%[1]。本文研究显示,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的分离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1.5%,革兰阳性球菌占27.5%,真菌占11.0%。基本符合文献报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存在明显增多趋势,原来在感染中占主导地位的革兰阳性球菌逐渐减少,而过去曾认为无致病能力的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在感染菌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是感染菌谱中的主要病原菌,感染菌谱变迁的总趋势仍然是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但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且在临床中占一定的比例。
本文156株病原菌中葡萄菌属、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和真菌等是常见菌群。检出菌中所占比例: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余美凤等[3]的报道(前5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差异,说明引起感染的细菌菌谱中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逐渐代替传统致病菌成为主要病原菌是当前引起感染的细菌菌谱的重要特征。
葡萄球菌属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主要部分,近年国外研究发现由CNS引起的感染明显增多,成为不可忽视的条件致病菌。国内报道CNS中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共为优势菌,且耐药明显高于其他菌种[4]。本文研究伤口分泌物的培养菌谱也发现,以表皮葡萄球菌1型和2型为主的CNS在葡萄球菌属中分离率高达27.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1型和2型成为葡萄球菌属中引起感染的最主要的3种病原菌,在CNS一直占临床感染的主要位置,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株(MRSA)的流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重新抬头,成为造成严重感染的首要菌[5]。
为控制临床感染的复杂化程度,应加强对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细菌的研究,监测临床感染优势菌的组成、变迁的规律和趋向,应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根据感染菌谱的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逐步健全感染预防措施,改进治疗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以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给临床用药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严水章,沈焰. 上海金山医院1993至1997年检出的细菌与药敏分析[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4):209.
[2] 刘松君,邱林怀. 527株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2):114-115.
[3] 余美凤,俞月琴. 医院感染菌及耐药性监测的3年报告[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48-50.
[4] 李傳杰,卢美群,韦勇法,等. 临床感染标本的细菌谱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177-179.
[5] 程锦娥,何林. 临床血液标本中感染菌分布情况[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86.
(收稿日期:2009-01-06)
[关键词] 细菌;伤口分泌物;感染;细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44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2-127-02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使引起感染的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因此,了解当前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菌种及构成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邵阳市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2006年1月~2008年10月的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2006年1月~2008年10月邵阳市中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共230份。包括皮肤溃疡、创伤、术后伤口及烧伤分泌物、引流物等。
1.2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血平板上,放置35℃恒温培养箱内孵育24h。分离出的菌株用长沙天地人公司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
1.3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结果
2.1伤口分泌物感染病原菌分类
230份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156株细菌,阳性率为67.8%。
2.2感染菌谱的分布
15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96株,占61.5%;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27.5%;真菌17株,占11.0%。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为常见。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32株,占18.6%;肠球菌11株,占7.0%。葡萄球菌属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2.8%。详见表1。
3讨论
抗菌药物的普遍应用,抗菌新药的不断更新,加上因年龄因素(新生儿和老年人)、其他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和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所造成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微生物的耐药性和毒性增强,导致生态失调,临床感染的类型及感染菌谱发生相应的变迁,一些过去认为不致病或致病性较弱的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及混合感染不断增多。文献报道引起临床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总数的75.6%,革兰阳性球菌占总数的24.4%[1]。本文研究显示,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的分离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1.5%,革兰阳性球菌占27.5%,真菌占11.0%。基本符合文献报道,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存在明显增多趋势,原来在感染中占主导地位的革兰阳性球菌逐渐减少,而过去曾认为无致病能力的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在感染菌谱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是感染菌谱中的主要病原菌,感染菌谱变迁的总趋势仍然是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但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应引起临床的重视,且在临床中占一定的比例。
本文156株病原菌中葡萄菌属、假单胞菌属、埃希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肠球菌属和真菌等是常见菌群。检出菌中所占比例:前5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真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余美凤等[3]的报道(前5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一定差异,说明引起感染的细菌菌谱中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逐渐代替传统致病菌成为主要病原菌是当前引起感染的细菌菌谱的重要特征。
葡萄球菌属中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主要部分,近年国外研究发现由CNS引起的感染明显增多,成为不可忽视的条件致病菌。国内报道CNS中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共为优势菌,且耐药明显高于其他菌种[4]。本文研究伤口分泌物的培养菌谱也发现,以表皮葡萄球菌1型和2型为主的CNS在葡萄球菌属中分离率高达27.9%。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1型和2型成为葡萄球菌属中引起感染的最主要的3种病原菌,在CNS一直占临床感染的主要位置,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株(MRSA)的流行,使金黄色葡萄球菌重新抬头,成为造成严重感染的首要菌[5]。
为控制临床感染的复杂化程度,应加强对条件致病菌、耐药性细菌的研究,监测临床感染优势菌的组成、变迁的规律和趋向,应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根据感染菌谱的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逐步健全感染预防措施,改进治疗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以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给临床用药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严水章,沈焰. 上海金山医院1993至1997年检出的细菌与药敏分析[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9,14(4):209.
[2] 刘松君,邱林怀. 527株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结果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2):114-115.
[3] 余美凤,俞月琴. 医院感染菌及耐药性监测的3年报告[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48-50.
[4] 李傳杰,卢美群,韦勇法,等. 临床感染标本的细菌谱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3):177-179.
[5] 程锦娥,何林. 临床血液标本中感染菌分布情况[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86.
(收稿日期: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