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云记(组诗)

来源 :广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hunzhao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第一个教我读云的人
  已经住在云朵之上
  那里一定很暖。并且湿润
  可以止住他昼夜不息的
  咳嗽
  2
  积雨云是一个守财奴
  终生都在积攒雨水
  直到夏季来临,才哗啦哗啦地撒银子
  想换走晒场上的黄金稻子
  母亲远比不上一朵云柔软
  她一边躬身抢救谷子
  一边咒骂着老天爷
  3
  云以雾的形式,滋润每一棵茶树
  我在采茶。我也得到了宠爱
  浑身上下湿漉漉的
  直到太阳出来,云朵现形
  箩筐里,一叶叶茶芽支棱着耳朵
  听我小声地哼唱采茶调
  4
  小时候,父亲是一个奇怪的客人
  总是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
  他说,晚霞行千里
  又说,如果早饭没熟就不能出门
  我承认,我偷偷地撤过几次灶膛里的柴火
  5
  我家的炊煙总是融入云中
  有一次吃鱼,鳞片布满了整个天空
  云上的人也养鱼吧。我见过最蓝的天
  有人说,大海就是那样的蓝
  鱼儿状的白云,风一吹
  就变成了鸟
  6
  要怎样才能走到云朵之上?
  我幻想过,那些从未谋面的祖先
  在一朵祥云上朝我微笑
  他们说,还未到时候
  属于我的云上列车还没有开过来
  7
  我们住在人间的对流层里
  偶尔被霹雳和闪电击中
  有人在家里养一朵云,制造微型的彩虹
  同一时刻,我的母亲在干裂的田野里
  念叨一部叫《上甘岭》的电影
  【琬琦,本名肖燕,70后,广西容县人,中国作协会员,玉林市签约作家,广西作协“1+2”工程培养对象,漆诗歌沙龙成员。出版有诗集《远处的波浪》。现居容县。】
其他文献
【摘 要】认知冲突常常存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场境之中,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并解决认 知冲突,建立同化与顺应的平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所学知识的必然阶段。解题过程中常常有以下认知冲突存在:简便与烦琐、理解与水平、 已有观念与新知。逐渐形成的自主意识,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解决数学问 题的兴趣。  【关鍵词】认知冲突解题情境数学思维  认知冲突常
【摘 要】“背诵”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语文不可忽略的方法。但是, 当今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背诵”常常有畏难情绪。本文通过分析背诵的本质及其必要性,提出 几点适用于背诵教学的策略及方法,以求在背诵教学方面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让背诵教学 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背诵教学策略  背诵是通过诵读的方式记住识记的阅读材料,是中 国传统语文学习方法之一。其主要方法有比
我时常怀疑自己  出生于草蜢,借着绿色外衣的掩护  混进了人群。面对虚空  试图螳臂挡车  却差点被压了个粉碎!一个强迫症患者  不知道自己身上的  密码和机关。那么多的我  需要拿走哪一把钥匙?  那么多无用的返回  一次次重新确认身份  直到合而为一  从树下走过的身体,是唯一的地址  时间从未曾亏待过我  雪风掀动荒草  我用十倍的耐心,將它们扶正  野鸟飞起飞落  树叶转瞬就枯了  而时间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其中的环境教育,通过学习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环境法治观念与道德观念,全面提升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法治素养和道 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就能从道德和法治两方面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增强 环保意识。所以,教师要高度关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环境教育,采用合理的实施策略,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鍵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环境教育有效策略  
【摘 要】以教材为载体,以阅读教学为主阵地,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语文学习的规 律出发,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读写融合”阅读教学模式。通过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融 合训练,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鍵词】核心素养 读写融合 群文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 运用到自
1  我已来到这座小城,它建在类似壶嘴的沙   洲上  面对羽焰下的天空  一切都在移动。麋鹿准备好它们的低音  水和倒影旋转着。近旁的园丁  喜悦于晚霞下亲吻的嘴唇  2  人和物涌入镜中  我听不见的嘈杂声,正浸染一片水雾  那大眼睛的小神,在镜面弯曲的木头燃起   的暗香里  我会等一头麋鹿上来  在九个音节的湖面  水开始扩大它的深蓝  3  從其他地方到这里不太远  叶子,树,石头  数
期刊
观察是学生获取材料、积累知识、储备经验的重要方法。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也是学生描摹事物,学会清楚表达的基础。本文提出要激活认知经验,洞察选择性观察;细读品味文本,历练连续性观察;注重情感介入,践行个性化观察;链接生活实际,推动实际性观察。
两旁的灌木丛开满白花,远处的桉树林  像一排高低竖琴。  无人弹奏,这逶迤的颠簸  这晃动的暮色  在体内明灭。  有一刻,我瞥见锋利,  崖壁和刀削般的陡坡。  但转过一个弯道  之后,再回望  那抵达胸腔的窒息  涣散成林中的幽光。  十里盘旋,百里起伏  我一直在返回的途中,从未抵达。  河流總是若隐若现,记忆在困顿中荒芜  在梦境里苍绿。  有时,蓦地两耳失聪  眼睁睁看着那巨大的鸟群落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