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语文课堂思维灵感浅见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感,是美学领域里的一个命题。灵感的产生在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用“神思方远,万涂竟萌”来描述。即开始创造者被某一具体形象所触动,激起他的情感渊薮,从生活中寻求思想依托;继而迅速捕捉住这一具体形象,通过强烈的情绪把以往的经验和眼前事物联想起来,产生出新的发现和创造。那么,灵感的发现过程也就是对种种生活现象急剧的选择、概括、熔铸和提炼的过程。灵感是在学生思维敏捷,情绪高昂的前提下产生的,它能调动学生理性记忆和感性记忆(即情绪记忆)从而使学生达到超常记忆的效果。灵感是在丰富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那么如何在空间和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思维灵感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一、教师知识要广博
  
  《学记》上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首先,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材教法、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赞可夫说:“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真正的财富。”只有把握好教学规律及学生心理,才能将专业知识灵活地、有技巧地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灵感的产生。
  
  二、教师的口语必须要过关
  
  教师必须能够精确的描摹形象,严密的阐述事理,启发学生思维。要做到这一点,(1)语言要规范。即语言符合语法逻辑,语句要完整、简洁、说话要有条理,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语音的高低快慢要适度。(2)语言要精练。《学记》中说道:“善教者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也就是要求教师语言扼要而透彻,精密而妥帖,举例不多而能说明问题,使学生豁然开朗。(3)教师语言要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叙事状物绘声绘色、妙趣横生。教师语言的富于感染力,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会使学生产生共鸣,磨擦出灵感的火花。(4)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新知识、新成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语说:“木无本则枯,水无源则竭。”这富有哲理性的诗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汲取,不断地充实。只有这样才能与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中学生心理相沟通。
  
  三、在教法上,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如“寻疑解疑法”。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过了这一畔,疑渐渐释以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全过程就是由无疑到有疑,逐渐释疑到掌握新知识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可见,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这是朱熹对“疑”的又一论述。如何“教”之有疑呢?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反问法。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归于如此,而生活的指挥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圣经》上说,上帝创造了人。反问的契机使人们产生了灵感:是谁创造了上帝?人们终于找到了有力的工具,击碎了几千年来上帝造人思想对人们的禁锢,点燃了无神论思想的火炬。同样的在学习中“疑”字可以引发出学生一系列的社会积累,在解疑的过程中使这些积累内容在思想中筛选、熔铸启开灵感之门,寻求到圆满的答案。
  2、反思法。反其意而行,往往会打乱学生以往的思维模式,在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冲破习惯性的束缚,将新的思路新的观点重新砌合。在新与新的冲击碰撞,新与新的矛盾冲突中,旧观点的糟粕暴露无疑。于是,灵感的闪耀会使更深层的新认识眉目清晰。
  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在比较中往往能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在教学中还可以运用悬念设置的方法,在叙事性作品如:小说、戏剧、记叙文教学时,则更显得课堂兴味盎然。一个悬念使学生兴趣倍增,思路辗转,寻求结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思潮汹涌的过程,在旧的内容中求新,在新的内容里升华,悬念像一阵旋而不定的风,吹翻开所有记忆的扉页,吹启开灵感门扉。另外,幽默教学对于学生的灵感激发同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幽默是思想、气质、才学,视野与灵感的结晶。”幽默可适度的调节课堂气氛,在语言处理上幽默风趣诙谐机智,上课游刃有余,收放有度,学生就会愿意听、喜欢听,积极地去思考。为灵感的出现打下前提。
  
  四、教师课堂教学要有热情,积极的课堂情绪
  
  要想感染别人,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守的又一原则。青少年时期,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情绪引导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又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踊跃地与教师配合。一张笑脸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发言。一份与学生共同投入的情绪,会使极易被感染的青少年感动并与教师积极地配合。在配合中他们会积极思考,将课堂内容与自身经验相联系,使记忆的内容在情感的高潮中得到升华。
  另外,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良好途径。如在学习《过秦论》时,将电影《英雄》的一些片断作为背景介绍的资料,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放一段幽山翠林的风景画面,学生就可以迅速地入境、入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语讲:“学博为师,德高为范。”要想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美感,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素质,抓住课堂的教学契机,调动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洞悉深邃,举一反三。
其他文献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为合理、科学地训练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佳作,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了多种探索和研究。初中作文写作应随堂进行,这一观点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所理解与接受,坚持这种做法,循序渐进,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益处。    一、初中生作文的现状分析    据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各一个班级的抽样调查:5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作文、厌烦写作文
期刊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先导。”有了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必须让学生乐学,乐学与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高低的集中表现。所以对“差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一点粗浅意见和教学中的做法。    一、尊重和接纳“差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
期刊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可以说,在每一所学校里,都有一些在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方面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上不努力、不用心,学习成绩不佳;有的不遵守学校纪律和课堂秩序,不尊敬教师和长辈,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部分教师称这些学生为“差生”、“双差生”,这种认识因衡量标准有定性意味,忽视了客观性。客观分析不难看出,这些学生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发
期刊
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高、初中学生,对文学的骄子、语言的精华——诗歌,越来越不感兴趣了,教学也越来越费力,学生不爱读、不爱背,其原因在哪里呢?经过多次琢磨,反复思量,认识到: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给文学艺术带来了勃勃生机,特别是电影、电视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电影、电视中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细腻生动的叙述,鲜活形象的人物描写……无不吸引着观众及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高、初中学生,看
期刊
思想品德课要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服务生活、指导生活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不成熟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融入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上,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必须适时地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诱发学生的真实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多年来,这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遵循着这一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下面笔者浅谈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开放课堂     教师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生活体验,努力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同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能力。如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掌握驾驭祖国语言的本领呢?我认为这需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入手。  习惯,是人们长时期养成的、比较稳定的、经常性的行为倾向。好的习惯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影响很大,能使人受益终生。这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已有明确指示。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
期刊
谋篇布局就是按照作文题目和中心思想的需要,把选好的写作材料进行组织、安排、加工、裁剪、运用,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成为一篇文章的过程。而谋篇布局是否得法是作文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浅谈几个在谋篇布局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审清题目  审题就是作者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理解,明确题目对内容,选材范围、重点等方面的要求。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合乎要求;如果审题有误,写出的文章就会“
期刊
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名篇名作的阅读、消化的过程,阅读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没有大量的阅读,就谈不上视野开阔,就谈不上知识积累。教师在教授阅读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对文章题目进行评析,更要进行方法的引导和思维的启迪,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我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条阅读方法,其运用有助于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整理和积累,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比
期刊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近,中央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1世纪呼唤创造型人才。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型教育来培养。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之路是新世纪新教育的基本任务。    一、更新观念、提倡创造性思维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新大纲要求,依据现有的课程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