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作者态度 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点是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
  有言道“言为心声”,作者通过文章倾吐心声、表达情感,这常常被我们理解为就是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的表现。事实上,文章中反映出来作者的“观点态度”并不完全等同于“文章主旨”或“全文中心思想”。因为我们有时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者就事物或事件的某一点某一面某一情形表达某种感受某种看法,这里的“观点态度”或许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局部”现象而不能代表文章主旨或中心思想。中考试卷的设题考查也不是仅仅就着眼于分析概括全文主旨这一点,它可以针对文章的某一段或几句话来设题,考查我们是否能细察、领会、感悟文章作者在文中表达出来的相关的情感态度。了解并明确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既善于结合全文旨意理解文段,又能较好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1用简短的词语概括《云南的歌会》一文的主要内容。
  解题策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关键是找准中心句、主旨句、点题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等。这些句子一般都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思想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我们可通过读“标题”(确定文章写作的重点)、读“首尾”(看表达作者观点的主旨句、情感句)、辨结构(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读“细节”(从细致入微处体会作者写作意图)的方式来探究解答。概括段落大意,其法与概括文章要点是一致的。参考答案:①山野对歌②山路漫歌③金满斗会。
  例2《阿长与<山海经>》一文重点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一事,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在前面一部分中大写对她的憎恶和讨厌?
  解题策略:对句段的安排意图的探究要看句段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句段往往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开头往往有开篇点题、为后文作铺垫、设伏笔和总领的作用,中间往往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则是照应,总结和深化的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等。同时还要注意辨别文体,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段落安排需要不同,如说明文结构总分总,议论文行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等等,抓住这些,能帮助我们确定句段的意图和作用。另外,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有助于理解文章句段意图的探究。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更有利于表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把握行文的布局意图
  例3试分析《背影》一文作者写父亲,为什么详写送别买橘子的过程,而对于回家奔丧、南京游逛都一笔带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解题策略】文章行文的侧重点及布局是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来确定的。在写作中哪一部分要详写,哪一部分要略写,哪一部分要先写,哪一部分放后,这都是作者匠心的体现。要探究其意图,根本点要看是否有利于文章中心的表达。此种题型主要涉及文章的详略、记叙的顺序,以及议论文的论据,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等题型。解答时要明确中心,体会作者的匠心,并掌握解答的基本思路即可。参考答案:详写买橘子的过程特别是父亲的背影写的比较细致,是因为这一部分能突出父亲对我的关爱,而其他部分与主题关系不大,故略写。详略得当,能够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把握作品的思想意图
  例4.如何认识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
  解题策略:解答此种题型一定要结合写作背景,弄清文章的整体倾向,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反复把玩,细心体察;同时要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可执着一端。参考答案:作者虚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对于当时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生活,作者深感痛苦和不满,但要想改变又不可能,于是他憧憬这样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战乱,人们生活宁静安乐、风气淳朴、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但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只是一种空想。
  四、把握人物的言行意图
  例5.“本来村里还有一个老信客。一次,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要出嫁,姑娘的父亲在上海谋生,托老信客带来两匹红绸。老信客正好要给远亲送一份礼,就裁下窄窄的一条红绸捆扎礼品,图个好看。没想到上海那位又托另一个人给家里带来口信,说收到红绸后看看两头有没有画着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头。”根据上述内容,评说《信客》中老信客的做法。
  解题策略:评判作者的观点,评判作品中人物的言行,首先要明确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补充;反对驳斥类的,一定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是所有的反对意见都能体现“创造性思维”。不要空谈,要用具体的事例与作者对话。上文写了老信客因为一条红绸,被人糟蹋了名誉的事件。这道题目旨在引导考生对小事的关注,强调做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参考答案:老信客做法是不好的,因小失大,毁掉了自己的信誉。“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职业的生命,诚信要以不贪为前提。
其他文献
初学外语的第一大障碍就是发音问题。发不好音,会给进一步学习外语造成一连串的困难。发音不正确就听不准,读不好,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语汇的记忆和积累.随着学习上拦路虎的增多,成绩会逐步下降,甚至会对外语失去信心。因此,语音教学对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来说都是一样,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摘要】阅读则是写作的基础,是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每篇课文,都是写作的最好范例。从阅读文本开始加深理解感知可以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赏读文本;生活体验;真情写作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目前,很多学生的作文平白无话,叙事枯燥,描写粗糙,读来索然无味。现代阅读教学认为,阅读具有育人成才的功能,尤其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以下就是本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体会:    一、要教会学生学习    1.适当开设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首先告
化学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思考交流与归纳总结。我在教
一、写作背景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成就、合作与交流、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综合实践和个性与发展等七个方面,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虽然成绩不那么优秀,但是,他们心理成熟、善于与同学相处,有较强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在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过去,这样的学生往往被老师忽视,得不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励,所以
胡友志  【摘要】教师,“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砣砣、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  【关键词】乐学 激励 实效 寓教于乐    “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而教学则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这话颇有见地,别的姑且不谈,光“乐学”技术就很讲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教育心理学实验结果也表明:无厌倦之感,技欢哄之兴,是取得每项事业成功的必备竞技状态。因为兴趣导致欢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引领与点拨。我们的数学课堂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得以启迪,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能够激活,在老师有效思考方法的指导中不断提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数学具有极高的思维价值。  思维的惰性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因此,培养思维的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上海西南工程学校倪晓伦校长的办学思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典型教学模式研究,是我校与华师大职成教所的三年项目合作计划之一。课题实施以来,实验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随着实验工作的不断推进,不仅引起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深层次变化,而且带来了师生精神面貌、乃至学校整体面貌的提高,寻求中职美术设计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被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不得不考虑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期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信息技术手段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语文课堂。甚至评课也将课件的运用看作一个必要的条件。电子课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吸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加强视觉审美效果。从课堂内容的表现形式看,课堂“花哨”了许多。但我们要明白课件也只是语文课堂的一种载体而已,是表面的东西,其实质依然是课
[摘要]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除了要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联想能力把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在此,就如何对数学问题进行联想,寻找解决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联想;联想能力    一、联想的概念    所谓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而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方法。联想方法是数学形象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