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教育不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纵观我国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儿童美术创造力是势在必行的。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一直关注的问题。作为美术教师,应注意在美术教学中,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1 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记得在一次教学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有趣的课外生活》,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捉迷藏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多感悟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说不定一根小草、一朵野花、一只草丛中的蚱蜢就会引发出孩子们无穷的遇想,产生不尽的灵感。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提供开拓思维,启发创造力的空间。
2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1 游戏学习法。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美术教学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比如,在教学《折刻家具》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各种家具的组合,扮演设计师的角色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成为思想者之一,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效果。
2.2 玩做学习法。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不仅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还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画报纸屑拼贴画》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不同材质的彩色纸或报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有立体感的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拼贴创作。这样,作品就不在单调呆板了。
2.3 四个能力培养法。四个能力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并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的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的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并能抓住物体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3.1 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3.2 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刨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
1 了解儿童,转变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记得在一次教学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有趣的课外生活》,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捉迷藏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也难怪,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成天关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学校家庭二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为伴了。于是孩子们跟大自然亲近的机会更少了,使得他们的童年失去了斑斓的色彩。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多感悟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说不定一根小草、一朵野花、一只草丛中的蚱蜢就会引发出孩子们无穷的遇想,产生不尽的灵感。也只有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孩子们的作品。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提供开拓思维,启发创造力的空间。
2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美术活动中的教学方法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2.1 游戏学习法。儿童的各种游戏都可以结合,并向各个方面发展。从感性方面,游戏以拟人化和客观化可以发展为戏剧;从感觉方面,游戏的自我表现方式可以发展为视觉的或造型设计;从直觉方面,游戏的韵律活动可发展为舞蹈和音乐;从思想方面,游戏以建设性活动发展为手工艺,而这四方面可以融为一体,即是人格和谐发展的一体。美术教学主要从感觉和思想上利用游戏学习培养儿童的造型、绘画、手工能力,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比如,在教学《折刻家具》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各种家具的组合,扮演设计师的角色使本来的物体得到了感化成为思想者之一,让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效果。
2.2 玩做学习法。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不仅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还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比如,教学《画报纸屑拼贴画》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不同材质的彩色纸或报纸让他们撕撕、玩玩,然后再把撕成的各种形状一个个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完整的有立体感的画,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拼贴创作。这样,作品就不在单调呆板了。
2.3 四个能力培养法。四个能力即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良好的观察力是创作优秀作品的基础。也是我们教学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有一位著名画家曾说:“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乏观察力。”可见,观察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观察力的培养。我们主要让学生多写生并分低、高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写生一组水果,低年级可以画一些苹果、雪梨、香蕉等形状、色彩不同的静物。高年级可进行同类物体练习。如:高年级可以画一组色彩、形状相近的苹果,在相同之中找出不同。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能力的培养可多采用默写的方式,如:出示一个玩具,让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再拿走。然后默写,也可以默写一幅画,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并能抓住物体特征。增强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可多做基本型的添加、变形练习。例如:正方形的练习,对它进行添加,可以变成汽车、房子、钟、手帕、电视,对它进行夸张和变形,可以联想成鱼、火车、大桥等。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儿童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儿童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3.1 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3.2 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刨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这样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都熔铸到画面中,使整个创作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让他们学得开心、愉快,是我们老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