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师范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就业难现象极为突出。为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有针对性的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文章在调查分析河西学院2011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就业工作改善措施。
关键词:地方师院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在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固有的就业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尤其作为师范类的毕业生更是面临教育需求紧缩的严峻形势:一是由于行业需求几乎饱和,二是传统意义上“师范生当老师”的观念和体制彻底被打破。所以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学校及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1】为客观地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思维动态,本文以河西学院2011届师范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就业意向的相关分析。
一、问卷统计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意向
毕业生就业意向,是指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标准和就业评价等。【2】笔者将就业意向划分为:就业前景预测、就业出路选择、就业地区选择、单位性质选择和薪酬期望值。
调查显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占25%,57%的毕业生面对未来就业感觉困惑,压力很大,18%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这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基本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个人综合能力欠佳对就业前景无所适从,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出路时,67%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还有27%毕业生选择考研,6%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毕业生就业目标成多元化发展,考研人数占一定比例,表明许多同学希望通过深造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自主创业的比例较小,表明师范类毕业生对个人创业具有局限性。
数据表明,在单位选择倾向方面居前二位的就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分别占45%,33%。即毕业生理想中的工作以稳定为主。,但是另外一部分毕业生选择民营外资等其他行业,说明师范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就业范围,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毕业生在选择薪水期望值时,薪水期望值以2000元以上最多,占72%。1500-2000元,占26%,1000-1500只占1%。选择1500-2000的师范生对自身求职期望符合实际,但是大多数毕业生薪水仍然过高,说明还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能正确看待自身价值。少数毕业生不看重薪水待遇,把起初的就业看作是锻炼机会和未来发展的阶梯。
(二)影响师范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诸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也有微观层面的高校因素和个人因素。【3】笔者主要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高校因素进行阐述。
数据表明,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依据方面的问题上,选择经济收入的占77%,选择个人发展机会的占37%,单位所在地占12%,可见师范生选择职业的依据主要是以经济收入为主,其次才是个人发展机会,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哪类服务的问题中。有4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5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在求职过程中困扰毕业生的事情主要有;专业不对口或面窄,信息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过分注重专业对口,不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另外学校与用人单位沟通不够,导致信息不畅,再次,学生的观念没有得到改善,片面的认为社会关系可以影响就业。
二、结论
基于河西学院2011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笔者清晰的分析河西学院2011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求职是毕业生的首要出路
据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尽快找到工作,这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毕业生追求实惠。首先考虑薪水待遇,而地域及发展前途对毕业生都不大,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项昂贵的投资。这促使师范生在择业过程中追求投资的回报,过分看重薪酬待遇。从师范生的生源结构看出,师范生多来自农村,贫困生居多。家庭困难和贷款上學的情况下,迫使师范生非常急切找到一份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和还清贷款。
(二)区域流向期望以省内城市为主,并逐步向农村基层发展
据数据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省内城市就业,其原因可能是省内城市有国家颁布的优惠政策,3000名教师招考、特岗和生源地招考。另外河西学院毕业生生源多为甘肃省。因此,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向生源地倾斜,使其看好岗位多及竞争小的优势,以便在生源地谋得职位。
三、对策
针对如上所分析师范生就业意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更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建议学校适当地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设置和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专业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与社会接轨,毕业时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二)加强就业信息的导
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毕业生供需信息汇集的主要渠道作用。以学校为主组织好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最大的障碍是缺乏真实有效的信息。因此就业指导部门要多渠道收集信息,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业绩、员工待遇以及该单位的生产和服务范围,他的结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和交流方式等情况,及时提供给毕业生,是毕业生在应聘之前心中有数。为了畅通就业信息的传播途径,高校应加大投入力度,精心构建多种媒体联动的信息供给。
关键词:地方师院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意向;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在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固有的就业思维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求,尤其作为师范类的毕业生更是面临教育需求紧缩的严峻形势:一是由于行业需求几乎饱和,二是传统意义上“师范生当老师”的观念和体制彻底被打破。所以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学校及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的焦点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1】为客观地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思维动态,本文以河西学院2011届师范类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就业意向的相关分析。
一、问卷统计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意向
毕业生就业意向,是指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标准和就业评价等。【2】笔者将就业意向划分为:就业前景预测、就业出路选择、就业地区选择、单位性质选择和薪酬期望值。
调查显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占25%,57%的毕业生面对未来就业感觉困惑,压力很大,18%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这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基本能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个人综合能力欠佳对就业前景无所适从,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出路时,67%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还有27%毕业生选择考研,6%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表明毕业生就业目标成多元化发展,考研人数占一定比例,表明许多同学希望通过深造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自主创业的比例较小,表明师范类毕业生对个人创业具有局限性。
数据表明,在单位选择倾向方面居前二位的就业单位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分别占45%,33%。即毕业生理想中的工作以稳定为主。,但是另外一部分毕业生选择民营外资等其他行业,说明师范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就业范围,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毕业生在选择薪水期望值时,薪水期望值以2000元以上最多,占72%。1500-2000元,占26%,1000-1500只占1%。选择1500-2000的师范生对自身求职期望符合实际,但是大多数毕业生薪水仍然过高,说明还没有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能正确看待自身价值。少数毕业生不看重薪水待遇,把起初的就业看作是锻炼机会和未来发展的阶梯。
(二)影响师范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毕业生就业意向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社会因素,诸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也有微观层面的高校因素和个人因素。【3】笔者主要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高校因素进行阐述。
数据表明,毕业生在选择职业依据方面的问题上,选择经济收入的占77%,选择个人发展机会的占37%,单位所在地占12%,可见师范生选择职业的依据主要是以经济收入为主,其次才是个人发展机会,毕业生希望学校提供哪类服务的问题中。有4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5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在求职过程中困扰毕业生的事情主要有;专业不对口或面窄,信息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过分注重专业对口,不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另外学校与用人单位沟通不够,导致信息不畅,再次,学生的观念没有得到改善,片面的认为社会关系可以影响就业。
二、结论
基于河西学院2011届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笔者清晰的分析河西学院2011届毕业生在就业意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求职是毕业生的首要出路
据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毕业生都希望毕业之后能够尽快找到工作,这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需求。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毕业生追求实惠。首先考虑薪水待遇,而地域及发展前途对毕业生都不大,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及其家庭是一项昂贵的投资。这促使师范生在择业过程中追求投资的回报,过分看重薪酬待遇。从师范生的生源结构看出,师范生多来自农村,贫困生居多。家庭困难和贷款上學的情况下,迫使师范生非常急切找到一份好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和还清贷款。
(二)区域流向期望以省内城市为主,并逐步向农村基层发展
据数据显示,大部分毕业生选择省内城市就业,其原因可能是省内城市有国家颁布的优惠政策,3000名教师招考、特岗和生源地招考。另外河西学院毕业生生源多为甘肃省。因此,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向生源地倾斜,使其看好岗位多及竞争小的优势,以便在生源地谋得职位。
三、对策
针对如上所分析师范生就业意向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首要素质,也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更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建议学生在大学期间多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建议学校适当地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设置和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在学好专业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与社会接轨,毕业时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二)加强就业信息的导
要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毕业生供需信息汇集的主要渠道作用。以学校为主组织好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毕业生认为找工作最大的障碍是缺乏真实有效的信息。因此就业指导部门要多渠道收集信息,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业绩、员工待遇以及该单位的生产和服务范围,他的结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和交流方式等情况,及时提供给毕业生,是毕业生在应聘之前心中有数。为了畅通就业信息的传播途径,高校应加大投入力度,精心构建多种媒体联动的信息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