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霍夫兰等人提出的信源的可信性效果概念揭示了信源的可信度与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者的可信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文章在借鉴霍夫兰等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学;可信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霍夫兰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提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该概念指出,传播者的可信度与其说服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1]
一、重视传播者的信誉度的提升
研究发现,比起来自低信誉度信源的讯息,来自权威方面的讯息往往更能导致讯息接受者观念上的改变。“人们一般都是毫无批判地、信以为真地接受来自权威来源的信息[2]。”
(一)加强自身的行知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顺利推进不但需要理论真理的力量,更需要理论传播者的人格魅力。理论传播者知与行的统一、思想性与生动性的结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体条件。要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传播者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做到真懂、真信和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理论宣传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激励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传播者必须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到言行一致,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带动群众。
(二)增强自身对大众的认同感
传播者对大众的喜欢和认同也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效果,这种感受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传播者对大众的认同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受众的特性、层次等,并且认同受众群体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传播者对大众的认同感还表现在传播者对受众的认可、信赖、呵护、仁爱等,这种情怀自然能博得大众的好感,拉近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传播者的亲和力,而亲和力又可提高可信度,进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氛围和传播效果。
二、加强传播者专业权威形象的树立
传播者一旦树立了专业权威形象,就可以依靠其强大的自身魅力吸引和感染受众,其公信力也将随之大大增强。“如果观众认为传播者是一位很有威望的人,那么,他对观众的影响就会产生很大的强度[2]。”
(一)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质
在拉斯韦尔著名的传播五要素中,作为信息发出者的传播者,其地位尤为重要。可以说传播主体的素养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应该充分的提高传播者各方面的素质。
1.传播者的世界观。世界观指导人们认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确立行为方向和生活道路。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的之一,而且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使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充分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
2.传播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表现了一个人主观世界中最深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哲学思辨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修养及对社会的感悟力和责任感等。它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与低的尺度,对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作用。[3]
3.传播者的知识素养。知识素养决定了传播者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传播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才能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将其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这里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
其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者若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就会出现简单化和庸俗化,就不能充分发挥出哲学武装大众的社会功能。这不仅要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信息的解读,还需要加强对其创新理论的及时了解与深入学习,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其二,广博的科学知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者除了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外,还必须对理论借以产生的人类先进思想有所了解。
4.传播者的能力。理论需要灌输,思想需要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论宣传普及的过程,这对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和创造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影响着传播者作用的发挥。因此传播者要重视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使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让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传播者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拥有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传播者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应既言辞准确,又干净利落;既幽默风趣,又蕴涵道理,通过报告、讲授、座谈、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循循善诱,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化”到人民大众的内心。
(3)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要求其传播者既要有創造能力,又要有创新精神。要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中的排头兵,就必须既具有创造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
(二)建立专业化队伍
队伍专业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宣传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困难重重,只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才能从容应对和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阐释,释疑解惑。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术扎实、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发挥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者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提高信誉度,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提高权威性,通过德业双馨的个人魅力更大化地发挥“可信性效应”的积极作用,达到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肖?阿纳?奇拉什维里. 宣传心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3]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凤敏(1986-),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学;可信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霍夫兰等人通过心理学实验提出“信源的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该概念指出,传播者的可信度与其说服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可信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是否诚实、客观、公正等品格条件,第二是专业权威性,即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1]
一、重视传播者的信誉度的提升
研究发现,比起来自低信誉度信源的讯息,来自权威方面的讯息往往更能导致讯息接受者观念上的改变。“人们一般都是毫无批判地、信以为真地接受来自权威来源的信息[2]。”
(一)加强自身的行知统一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顺利推进不但需要理论真理的力量,更需要理论传播者的人格魅力。理论传播者知与行的统一、思想性与生动性的结合,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主体条件。要真正做到知行统一,传播者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做到真懂、真信和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理论宣传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激励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传播者必须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做到言行一致,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和带动群众。
(二)增强自身对大众的认同感
传播者对大众的喜欢和认同也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效果,这种感受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传播者对大众的认同首先要了解和熟悉受众的特性、层次等,并且认同受众群体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传播者对大众的认同感还表现在传播者对受众的认可、信赖、呵护、仁爱等,这种情怀自然能博得大众的好感,拉近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提升传播者的亲和力,而亲和力又可提高可信度,进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氛围和传播效果。
二、加强传播者专业权威形象的树立
传播者一旦树立了专业权威形象,就可以依靠其强大的自身魅力吸引和感染受众,其公信力也将随之大大增强。“如果观众认为传播者是一位很有威望的人,那么,他对观众的影响就会产生很大的强度[2]。”
(一)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质
在拉斯韦尔著名的传播五要素中,作为信息发出者的传播者,其地位尤为重要。可以说传播主体的素养对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的质量有直接影响。因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应该充分的提高传播者各方面的素质。
1.传播者的世界观。世界观指导人们认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确立行为方向和生活道路。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的之一,而且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头脑,使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充分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上和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
2.传播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表现了一个人主观世界中最深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哲学思辨的思维方式、历史唯物主义修养及对社会的感悟力和责任感等。它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与低的尺度,对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起着决定作用。[3]
3.传播者的知识素养。知识素养决定了传播者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传播者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才能深刻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将其传授给广大人民群众。这里的知识素养主要包括:
其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者若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宣传就会出现简单化和庸俗化,就不能充分发挥出哲学武装大众的社会功能。这不仅要求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信息的解读,还需要加强对其创新理论的及时了解与深入学习,要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其二,广博的科学知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者除了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外,还必须对理论借以产生的人类先进思想有所了解。
4.传播者的能力。理论需要灌输,思想需要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理论宣传普及的过程,这对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对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和创造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影响着传播者作用的发挥。因此传播者要重视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使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不断提升,让传播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2)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传播者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需要拥有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传播者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应既言辞准确,又干净利落;既幽默风趣,又蕴涵道理,通过报告、讲授、座谈、个别谈心等多种方式循循善诱,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化”到人民大众的内心。
(3)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要求其传播者既要有創造能力,又要有创新精神。要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理论宣传工作中的排头兵,就必须既具有创造能力,又具有创新精神。
(二)建立专业化队伍
队伍专业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宣传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困难重重,只有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才能从容应对和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才能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阐释,释疑解惑。这就要求我们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术扎实、知识渊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发挥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者应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提高信誉度,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提高权威性,通过德业双馨的个人魅力更大化地发挥“可信性效应”的积极作用,达到宣传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肖?阿纳?奇拉什维里. 宣传心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3]欧阳林.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M].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张凤敏(1986-),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