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使她的动力为何?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y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我们再找时间碰面。
  好的,晚安。
  我目送原田真弓那娇小的身影逐渐远去后,转身朝车站走去。这里是早上六点多的东京池袋,太阳早已高挂天际,耀眼阳光从大楼缝隙射入我的眼帘。
  结果……她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脑子有些茫然,还没忆起方才交谈的内容,因为完全没意识到我们聊了多久,也没有想写成文章的念头,只是漫漫地聊着。因此之故,我没问到什么确切的要点,只是告诉自己别急,按部就班进行就对了。
  昨晚与原田真弓在中华料理店聊到店打烊,后来转移阵地去KTV,但我们没有唱歌,只是不停聊着,也许是因为我问的都是些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原田真弓是位于东京杂司谷一间五坪大的书店,“HIGURASI文库”的老板。原本任职的PARCO BOOK CENTER连锁书店被大型书店RIPRO合并后,她成了RIPRO的员工。当了十六年书店店员后,进入出版社工作,但不到一年便辞职,于2010年一月开了自己的书店。
  书店开张一星期后,我照着明信片上绘的简单地图去了趟HIGURASI文库。太阳西沉,周遭店门早已拉下,从小房间的玻璃窗透出白光,照亮狭窄路面。
  我站在外头窥看,原田真弓站在柜台右边,对面坐着两个男的,小小的店里看上去颇拥挤。就在我腼腆地推开门时,只见她掩嘴惊呼,热情地招呼我入座。
  我认得其中一位,他是原田之前待过的RIPRO店长,另外一位则是她之前在PARCO BOOK CENTER时的同事,目前也在东京经营一间小店。
  一番寒暄后,我边听他们聊天,边环视店内,小小一间店内只有一面墙摆置书柜,而且每一层都还有空间。
  书架上有本以猫咪照片作为封面的书立在显眼处,其它还有食谱,穿着朴素高雅和服的女性为封面的书,以及《生活手帖》,信笺与信封等其他东西。最里面摆置着小说、非小说类的单行本、文库等,我十分感兴趣地盯着一排书背瞧,水蓝色封面是北山耕平的《如云般的真实》,橘色封面是新潮文库版的三岛由纪夫,还有高桥章子的《忘了惊讶的时刻终于到来》,《Quick Japan》的试刊号与创刊号,还有最近出刊的几期,这些都是我家书架上也有的书。而且《Quick Japan》近几年的封面设计都很显眼,让周遭的书相形失色不少。
  我瞧了一会儿,便坐下来和他们聊天。总之这间书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狭小,老实说还真不习惯待在这么小的空间。
  喝了口她帮我冲泡的咖啡,不由得称赞美味。
  原来如此香醇的咖啡豆是在离这里不远的目白台买的,我也是听人家介绍去那里买咖啡豆,都是由一位看起来个性有点顽固的大叔负责烘焙。
  瞥见摆在那两位面前的白色咖啡杯还冒着热气,看来他们也是刚到不久。聊了一会儿后,才知道他们也是初次见面,我这个仅数面之缘的陌生客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话题多由原田主导,但体贴的她不会净说些我们根本插不上嘴的事。
  尴尬的气氛持续了一会儿后,渐渐导向大家都有共鸣的话题。
  为什么要辞掉出版社的工作,自己开书店呢?原田喃喃自语,大概在思索如何回答。只见她沉默片刻后侃侃而谈。
  我那时是想,用微薄的退休金开一间书店不是很好吗?当然有些人很可怜,连退休金都没得拿。想想一个在书店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的人,却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这样的人生不是很无趣吗?如果一直很想开书店的这个人能在全国各地展店千家的话,一定能改变这世间,不觉得挺有意思吗?虽然这个人不见得是我,但不试试就永远没机会。
  看我把自己说的多了不起似的!原田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不,一点都不会,脑中不断反刍她那番话。
  基于心中无法割舍的热情而开的这间小书店,若能在全国各地展店千家的话,一定能改变这世间。这般理想感动了我的心。
  那次在中华料理店与KTV的访谈,是初次登门拜访后,又过了四个月的事。虽然是请她分享这段心路历程,但我真正想知道的只有一件事。
  驱使原田真弓开店的动力为何?
  贩卖新书的书店越来越少,根据名为“ARMEDIA”的民调公司所做的调查报告显示,1992年日本全国还有二万两千多家书店,2010年却降至一万五千家,但至少比预估的数字稍微高一点。除了部分地区之外,现在街上已经很少看到CD店和文具店了。现在很多行业都随着商店街的衰败而逐渐消失,商店大多位于大型购物中心或是车站大楼里,当然网购兴起也是一大原因,只有书店是走到哪儿都还看得见。
  然而随着手机小说与电子书兴起,书店扮演的角色已经逐渐走样,而且走样的程度越来越厉害,可以确定的是,书店数量还会持续减少。
  所以我想知道的是,原田为何想要挑战这个夕阳产业呢?
  驱使她开店的动力为何?
  当我收到开店通知时,一点都不惊讶,后来在那小小的五坪空间里听闻她的理想时,便强烈地想查明自己为何一点都不惊讶的理由。
  我与原田真弓相识十多年,她是书店店员,我是专门报导出版界动态的记者。那时她为了销售一套一万多日圆的商品,在店里贴上颇为独特的宣传海报。因为这套“纪念BOX”是某部人气漫画的周边商品,于是她剪下海报上的性感女主角,贴在大模造纸上,然后在美少女的胸部与臀部塞满棉花,营造立体感,胸口还喷上香水。这般吸睛的妙点子果然为店里增色不少,当然这个商品亦十分热销。
  我不时会去店里造访她,问问她目前在促销哪本书,或是近来书店的情况。隔几年就会轮调到都内其它分店的她总是忙进忙出,所以有时我们得站着说话。在大型书店工作的人时常得面临职务调动这件事,原田也不例外,虽然曾被派任到不是很喜欢的商业书区,但她还是不改工作热情。
  大型书店每天都会进大量新书,因此书店人员必须练就一身能够迅速判断内容如何,该摆在卖场哪一区的特殊本领,所以我常常听她分享个中诀窍。   先看书名和装帧,再看目录,然后抓关键词,边走边读三十秒,就能明了七、八分了。虽然不好懂的书自然卖相不佳,但也有那种一开始看不太懂却颇有意思的书,所以会再找时间仔细阅读。当然也有那种出版社先打过招呼,也先看过内容,确定要摆在卖场某个位置的书。总之,每天早上都必须进行这道流程,而且必须在开箱后十至十五分钟之内搞定。
  这倒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只要是书店店员都会这么做,不是吗?
  是没错,但对她那超级专注力还是佩服不已。
  不过啊,她喃喃道。像这样迅速将书分类、处理、上架,效率高又万无一失的流程,真的好吗?总觉得有股歉疚感。
  歉疚感?是对作者?出版社?
  还是书呢?应该不只是书,还有很多事吧!
  每次去卖场采访时,原田总是静静地与我分享她负责管理的新书,自己十分推荐的书,或是近来客人的偏好等。然后每次访谈快结束时,她总会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像是:“总觉得有股歉疚感。”听到对方这么说,当然会往不好的方向想,也许有人会觉得她这般说话方式与态度很幼稚、缺乏自信,但听在我的耳里,只觉得这般书店店员给人十足的信赖感,所以我很喜欢听她最后的喃喃自语。
  其实我们称不上熟识,除了采访之外,几乎没什么机会碰头,所以听闻她辞去工作,打算开书店时,虽然很诧异,却能理解她的决定。
  我想原田真弓的决定是对于书店现状的一种反抗,而她那不着边际地喃喃自语是期望自己克服现状的心愿,毕竟她十分明白现况的严峻。“若能在全国各地展店千家的话,一定能改变这世间”这句话也蕴含着她不想活在只会缅怀过往的书本世界。
  我预感她的行动将与未来有所连结,而且是一股非常大的力量驱使她行动,那是不同于市街与消费结构变化、技术革新等时代潮流,而是每位想透过“书”改变这世间之人的根本存在意义。
  不只原田,我在与其它书店店员与书店老板接触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我常常在想,也许连他们本人也没有意识到,只是在某种力量的驱使下,担负着将“书”交到人们手中的责任。
  驱使她的动力究竟为何?
  ……
  最后一次采访后,和她道别,独自走在早晨的池袋大街上的我,还是不太能认同自己最想知道的答案就以这样的方式做出结论。原田真弓本来就是一位充满热忱又优秀的书店店员,透过这番晤谈不但分享了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也更了解整体出版现况。
  原田有理由与现况对抗,但我不认为这理由足以让她创立HIGURASI文库。她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将“书”交到客人手上的诉求,应该与人类最根本的欲望有关,有着更大的什么在支持她才是。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最想确认的一点。
  对于像她这般勇于向书市逐渐委靡,书店不断式微的现况对抗,努力在自己的天地里以最真诚的方式将“书”交到客人手里的人,我无论如何都要给予支持与鼓励。我只想对她说,你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也将成就不凡的自己。
  (选自《书店不死》,石桥毅史,时报出版,2013年8月)
其他文献
新春一月到春深的四月之初,文字的国度,有炸弹等级威力的新闻,也有太多的小事件小震动。沉淀下来的,会被记取;一去不回头的,仿若从未发生。这似乎也是世界的应然与本然。  对文坛来说,炸弹等级的新闻,是作家/美食家王宣一和韩良露在不到一个月内相继离开人世——两人都不到六十岁。  2月15日,王宣一与丈夫詹宏志在意大利古城旅行,准备转往伦敦参加儿子詹朴的服装发表秀,突因心脏病发猝逝。詹宏志带着妻子的骨灰回
期刊
小威向前冲  作者:艾伦 著,李小强 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对于“我是怎么来的?”这一必答题,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只需要“我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这样的答案,但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会顺着问题追究:“那我是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如果你需要考虑专业度和趣味度,《小威向前冲》这本书会是很好的答案。  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就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还有三亿个小精子和小威住在一起。
期刊
2006年闽南童谣列入厦门市、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儿童诵读、说唱的歌谣。它运用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语音创造出方言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广泛流传于闽南城乡。闽南童谣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与变异性(即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增删补充等变化)的特点,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关于闽南童谣的起源,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听
期刊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板块,也是风生水起。于是乎,碑帖作为书法爱好者的必需品成了出版人争相分割的蛋糕。大家各显其能,一哄而上,使碑帖市场出现了重版多、次品多、滞销品种多、版权纠纷多的乱象,不但没有因书法市场的兴起获得好的效益,反而因为这些乱象而给不少出版商带来了伤害。  因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以及中国政府对文化板块的支持,碑帖一定会出现惊人的商机,出版人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中国书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价值也不断攀升。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名扬四海,主要是因为中国书法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感受一方面来自艺术美,无论布局、结构、运笔都给人一种美的冲动。书法之美让你觉得自然,顺理成章,又有灵气,让你感到亲切。另一方面,透过这些名家书法,我们能够更深刻见识到人文美,享受到书法的内在美,感觉到字里行
期刊
亚马逊中国8~9月份繁体书畅销榜及推荐  挺身而进  作者: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天下杂志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脸书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从成长背景、求学经验、步入职场直到脸书现在的职位,分享自己在事业及家人之间做抉择所遇过的挣扎。对于女性如何结合事业成就与自我实现,桑德伯格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并证明男性如果支持女性同事和伴侣,也能跟着受惠。  大唐李白  作者:张大春  
期刊
拿到青年作家小武的《春光明媚》,捡一个安静的午后,坐进书房,一行一行读开来,且哈哈大笑,且鼻子酸酸。几个章节读过,“非虚构写作”一词儿从脑子里蹦跶出来,且读且鲜明,不妨将之作为我对此书的基本定位吧。  当下,中国非虚构写作的范本是《中国在梁庄》。梁鸿女士为了此书的写作,从京城返回故乡,重新融入村庄的生活,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她的文本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真实呈现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
期刊
如果一个古代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应该会被现代社会巨大而连续不停歇的声音(噪音)震得七荤八素,一刻不得安静,无处不在的声音,可能不是习惯安静无声的古代人类所能承受!  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各种留声、扬声与传声技术(如留声机、广播、电话等),对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存在。  机械复制时代之前的所有声音都是原创声,声音只能在一个场域中产生,声音与声音创造者之间密不可分,人类的声音只能传
期刊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不论是书作,还是同名电影,注定是无法被广泛接纳欣赏的作品。粗犷的土地,错乱的时空,交替呈现的现实、记忆、梦境,连同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中阴世界,带着些许蛮荒的味道,遥远又赤裸地呈现在作品当中,它是关于故乡的生死书。  “故乡”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中是一个热切的,有着家长里短、婆姨叔婶,带着世俗、肮脏,又兼具着几分圣洁温暖的家园。如今,村庄渐渐被城市包围、吞没,我们失去的并不
期刊
有些话语,无关提纲挈领,但会让人记住很久,成为那事物之于记忆者最底层的印象。在一次电视访谈里,张毅说:“有舍才有得,对很多人来说是不懂的 ,我们却是清清楚楚的。”这舍与得,若是置换为“琉璃”,整个句子的陈述似乎也成立。  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四楼的会客厅等候张毅到来时,琉璃工房的公关传媒总监问我:“你以前知道琉璃工房吗?”我摇了摇头。我确实跟很多人一样,此前对琉璃一无所知。放眼望去满室皆是琉璃元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