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乡的生死书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_landico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不论是书作,还是同名电影,注定是无法被广泛接纳欣赏的作品。粗犷的土地,错乱的时空,交替呈现的现实、记忆、梦境,连同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中阴世界,带着些许蛮荒的味道,遥远又赤裸地呈现在作品当中,它是关于故乡的生死书。
  “故乡”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记忆中是一个热切的,有着家长里短、婆姨叔婶,带着世俗、肮脏,又兼具着几分圣洁温暖的家园。如今,村庄渐渐被城市包围、吞没,我们失去的并不仅仅是故乡,更少了一份与大地、自然的血脉联系。我们再也感受不到来自大地的呼唤,听不到自然的声音,人成了游移在土地上的浮萍。
  在柴春芽的作品中,你无法直接找到故乡的死亡方式,只能一点点去感知,去体悟。书中,作者反复运用地、水、火、风的意象,不断地昭示,又不断地布下一个个世俗者看不清的迷局。狂放诗人的歌吟,睡在棺材里的濒死之人,不断梦游的人和骆驼,能够通灵的史天生,民间萨满性质的四眼子婆娘,一切的一切让人看不清,摸不透。恍恍惚惚的现实、梦境、预感、中阴世界轮翻交替出现,皮影艺人扛起的树旗,看上去像招魂的棂帆。
  尕桂和腊梅是传承乡村体征的孩子。尕桂的绝望、眼泪,对已经消逝的湖泊的找寻,令人感知她终将归于水。而腊梅,失去了姐姐尕桂和相依相伴的骆驼,在梦中不知所踪。三位老艺人在为老友、为这个颠倒的世界唱了最后一首挽歌后,消逝在熊熊燃起的火焰中。书中没有关于这些人物的结局,他们全都飘散了,在地、水、火、风中消散,最终印证了本书的标题——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
  柴春芽的作品里有幽深的历史感、苍茫感和神秘感。我更喜欢在半梦半醒之间,去品读这样一部作品,太清醒反而看不透作者的真意,更无法理解那些绝望不甘的灵魂。该书是作者本人对其同名电影的深入解读,也是对电影录制过程的再呈现。在书中,电影本身所要讲的故事与作者拍电影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经历与长辈的经历水乳交融在一起,共同构造起一本超越电影、超越故事、超越画面的纸上书。灵魂在书页间歌吟,文字拥有了比画片、声音更有质感的立体多维生命,这种全新的创作歌吟方式,尽管难以被大众接受,但相信它一定能在时光中历久弥新,供时光和岁月品味、把玩。
  书中颇引人争议的地方便是对一些村民“超自然”能力的描写。民间萨满、通灵者,她们不断述说自己看到的不寻常的世界,作者认为已经被世俗蒙弊了双眼的人们无法理解这样的世界。我们身在此岸,就连对彼岸的猜想也世俗化了,我只愿将这一切当作一种灵魂的低吟。民间萨满是在安抚在世的灵魂,她们今天仍以半地下的形式存在,而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所有的人都将渐渐失去与大地、与灵魂的联系,同时对世界也不再有敬畏。届时,民间萨满自然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或者躲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再不与俗世交流。
  柴春芽在书中说,他不喜欢中国式的线性叙事法,那不是真正的小说,他追求的是一种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艺术,与智力、想象力和道德判断力有关。无疑,真正有深度的作品必是经过千锤百磨,经“反叛之反叛”、“否定之否定”后的作品。这个反叛和否定的过程并非是针对一部作品的反复打磨,而是作家借鉴前人创作经验,用入世的眼睛,出世的思维,反复酝酿沉淀的情感,最后喷涌出来的人生体验,思想和文字唯有在浴火后方能成金。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的体验是流淌于全书中的唯一线索,关于乡村、文化、文明、死亡、记忆,一切都是那么入魂入骨。作者刻画呈现的这些东西,同时也是我们自己遥远的记忆,陌生又熟悉,恍若隔世。
  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她死于城市的包围,死于自身的失血,死于人们失去与大地的联系,失去对自然的解读能力,我们再感受不到来自地、水、火、风的启示,真正死亡的并不是故乡,而是我们的灵性,城市里住着的是真正的游魂,没有来路,没有归途。
其他文献
美国自然观察家和教育家,Clare Walker Leslie和Charles E. Roth出过一本书叫《笔记大自然》(Keeping a Nature Journal),指导人们如何用书写与绘画记录自然。这本书在自然教育界一直有着坚实的拥趸,芮东莉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内“自然笔记”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长期在业余时间致力于自然教育的推广,在《好儿童画报·芝麻开门》、《少年科学·动物大揭秘》等杂志
期刊
和竹科广播(IC之音)每年合作四场讲座,秋季那场我讲了“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创意产业?”现场对产官学各界的“炮火”,可能对熟悉我之前演讲风格的朋友是个冲击(反之,对从没听我演讲的亦是)。  是什么事情会让我这么不满意?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官方,还有搞不清楚就瞎起哄的民间,都是。  作家张大春专文论述过:“文创产业的来历是一群寄生虫般的人物,在既没有创作能力,也没有研究能力的前提之下,逞其虚矫夸饰的
期刊
新春一月到春深的四月之初,文字的国度,有炸弹等级威力的新闻,也有太多的小事件小震动。沉淀下来的,会被记取;一去不回头的,仿若从未发生。这似乎也是世界的应然与本然。  对文坛来说,炸弹等级的新闻,是作家/美食家王宣一和韩良露在不到一个月内相继离开人世——两人都不到六十岁。  2月15日,王宣一与丈夫詹宏志在意大利古城旅行,准备转往伦敦参加儿子詹朴的服装发表秀,突因心脏病发猝逝。詹宏志带着妻子的骨灰回
期刊
小威向前冲  作者:艾伦 著,李小强 译  出版社:贵州人民  出版时间:2008年10月  对于“我是怎么来的?”这一必答题,小一点的孩子可能只需要“我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这样的答案,但稍微大一点的宝宝会顺着问题追究:“那我是怎么跑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如果你需要考虑专业度和趣味度,《小威向前冲》这本书会是很好的答案。  小威是一个小精子。他就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还有三亿个小精子和小威住在一起。
期刊
2006年闽南童谣列入厦门市、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南童谣是闽南民间儿童诵读、说唱的歌谣。它运用生动形象的闽南方言词语和丰富多彩的闽南方言语音创造出方言的韵律美与节奏美,广泛流传于闽南城乡。闽南童谣具有集体性(即集体创作)与变异性(即在流传过程中会发生增删补充等变化)的特点,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关于闽南童谣的起源,并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中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听
期刊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板块,也是风生水起。于是乎,碑帖作为书法爱好者的必需品成了出版人争相分割的蛋糕。大家各显其能,一哄而上,使碑帖市场出现了重版多、次品多、滞销品种多、版权纠纷多的乱象,不但没有因书法市场的兴起获得好的效益,反而因为这些乱象而给不少出版商带来了伤害。  因为中华文化的复兴以及中国政府对文化板块的支持,碑帖一定会出现惊人的商机,出版人
期刊
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花园中的奇葩,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随着中国地位的提高,中国书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价值也不断攀升。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名扬四海,主要是因为中国书法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感受一方面来自艺术美,无论布局、结构、运笔都给人一种美的冲动。书法之美让你觉得自然,顺理成章,又有灵气,让你感到亲切。另一方面,透过这些名家书法,我们能够更深刻见识到人文美,享受到书法的内在美,感觉到字里行
期刊
亚马逊中国8~9月份繁体书畅销榜及推荐  挺身而进  作者:Sheryl Sandberg  出版社:天下杂志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脸书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从成长背景、求学经验、步入职场直到脸书现在的职位,分享自己在事业及家人之间做抉择所遇过的挣扎。对于女性如何结合事业成就与自我实现,桑德伯格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并证明男性如果支持女性同事和伴侣,也能跟着受惠。  大唐李白  作者:张大春  
期刊
拿到青年作家小武的《春光明媚》,捡一个安静的午后,坐进书房,一行一行读开来,且哈哈大笑,且鼻子酸酸。几个章节读过,“非虚构写作”一词儿从脑子里蹦跶出来,且读且鲜明,不妨将之作为我对此书的基本定位吧。  当下,中国非虚构写作的范本是《中国在梁庄》。梁鸿女士为了此书的写作,从京城返回故乡,重新融入村庄的生活,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她的文本直击中国农民的痛与悲,揭开社会温情的面纱,真实呈现了一个乡村的变迁史
期刊
如果一个古代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应该会被现代社会巨大而连续不停歇的声音(噪音)震得七荤八素,一刻不得安静,无处不在的声音,可能不是习惯安静无声的古代人类所能承受!  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各种留声、扬声与传声技术(如留声机、广播、电话等),对工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来说,是完全无法想象的存在。  机械复制时代之前的所有声音都是原创声,声音只能在一个场域中产生,声音与声音创造者之间密不可分,人类的声音只能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