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了历史罕见的巨大冲击。世界经济的各种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但是此次危机并没有根本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清醒地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国发展环境,正视中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全方位的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开放;经济发展
1 全球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 “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是在一定的经济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结构或框架。战后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战后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两极”格局,即以美国为一极和苏联为一极。但苏联的解体使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并使世界经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经济大国并存的格局。因此,从本质上讲,这个时期的美国霸权不是决策型的霸权,即以命令式或独裁式的方法对其它国家拥有绝对的无条件的指挥权,而是博弈型的霸权,即建立在与列强博弈或讨价还价基础上的霸权。
2 “一超多强”格局下中国的发展思考
2.1正视国际环境,处理好大国关系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增长影响力,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的“关注”、“猜忌”和“怀疑”。虽然这些国家的绝对力量不一定变弱,但中国的变强使它们在心理上和现实上都还一时难以接受。特别是西方一些权威机构关于中国在2020年将超过美国的预测,更深深刺痛了“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国神经。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利益碰撞在今后将成为“常态”,中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硬约束”和“软约束”。所谓的“硬约束”是指通过赤裸裸的经济措施来限制中国的发展,例如提高关税、逼迫人民币升值、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出口等。而“软约束”则以媒体为先导,寻找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甚至以一定的民意为基础,炮制“中国制造威胁”、“主权财富基金入侵”、“人权”、“产品质量”、“达尔富尔”等问题牵制中国,以达到分散中国发展经济的注意力,增加经济运行成本的目的。
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硬约束”和“软约束”,我们要特别理智地处理好与各大国的关系,包括中美、中欧、中日和中俄关系,而核心是中美关系。由于两种对立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差异,中美关系要建立全方位的互信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建立互信不等于不能建立互惠。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形成的高度结构性依赖关系,即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美国也需要中国的产品和资金,为两国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美关系可以有矛盾、冲突和摩擦,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分享全球化利益”。虽然由于综合实力的差距,这种分享不是对等的,但也是“双赢的”。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维系中美经济关系的关键词。
2.2正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软肋,实现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中国经济不可持续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政府与居民,资本与劳动,少数人与多数人,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已超越社会大多数人可容忍的限度,而且这个趋势并没有有效地得到遏制。社会各种矛盾也更加突出。
只有以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为基础,让全社会公平合理地分享改革成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才能真正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方位的改革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科学、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主要的症结在于我们体制改革的不到位,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有效涉及,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还严重滞后。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是一超多强,并向多极化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中國、俄罗斯、印度紧随其后。世界经济的多头并进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者总日显其优势,弱者日显其劣势。
2.4 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外部影响及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困扰,发展经济可谓是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关键得看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近代化起步一般较晚并且都不是内发型,经验不足同时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以下四种趋势:1、边缘化趋势。2、外切化趋势。3、分裂化趋势。4、从属化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依靠发达国家并非长久之计,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并不可靠。既然原有的发展基础被削弱了,那么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利用新的条件,加入全球化而不同于别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发展、富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现已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决策者如何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机会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全球经济接轨未必就能改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该认识到,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而引起的,他们是全球化程度最深同时也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全球化的非核心部分或全球化之外。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自己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不能按照全球市场或国际多边体制设定的目标处理自己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第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二战后,凡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了不同于常规的发展政策。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有真正选择和抵制一面倒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对内:1、正确处理内向发展与外向发展的关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积极推进外向发展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趋利避害。必须把外向发展与内向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必须根据本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在经济体制上,正确处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相互关系。3、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时,要根据本国国情,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4、在经济改革调整的同时,必须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1)要有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政治环境:(2)要有一个廉洁、公正、有效率的政府机构;(3)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健全的公务员制度,完备的法律制度,正常的遴选制度,广泛的群众参与制度和对政府权力机构与干部的有效监督制度。 对外: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国内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虽然现在发展中国家已发生了变化,团结的基础已不如以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相互之间的歧见和分争,尽力加强相互之间经济政治合作;应加强“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国家组织”等协调机构在国际上的作用;应争取务实的做法,积极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最后,应该在不放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之下,首先就南北之间的一些紧迫问题进行谈判,力争取得发达国家更大让步。
第三、正确认识开放的作用。事实上,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大,经济能否增长取决于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首先,开放本身并不是一个能够带动持久经济增长的可靠机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开放可能有助于形成这些决定性要素,但是,这些潜在的关联是有条件的,需要其他条件支持。开放不见得就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戰略过于倚重出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不强调国内政策和体制安排与之相配套,将会使人们彻底失望。其次,开放有可能产生压力,扩大国家内部收入与财富分配的鸿沟。发展中国家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看起来提高了而不是减少了对技术工人的依赖程度。因此受益的恰恰是那些工资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最后,开放是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的冲击,从而引发国内冲突与政治动荡。这些结果不仅本身具有很大的毁灭性,同时还会延续和扩大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是让开放其作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开放是一把双刃剑。
3结束语
可以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对发达国家很强的依赖性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激烈的经济竞争。发展中国家应该提高自己应对全球化的综合能力,提高认识,健全体制,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顾静,李雪飞.美国对外投资收益与经济霸权[J].现代国际关系,2015(7).
[2] 田素华.美国经济失衡调整与中国的对策[J].改革,2016(8).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S].2010.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S].2010.
作者简介:
张家贵,身份证号:35212919******3515。
关键词: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开放;经济发展
1 全球金融危机没有根本改变 “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
世界经济格局是在一定的经济力量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结构或框架。战后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第一次是战后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是“两极”格局,即以美国为一极和苏联为一极。但苏联的解体使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两极”格局彻底崩溃,并使世界经济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和多个世界经济大国并存的格局。因此,从本质上讲,这个时期的美国霸权不是决策型的霸权,即以命令式或独裁式的方法对其它国家拥有绝对的无条件的指挥权,而是博弈型的霸权,即建立在与列强博弈或讨价还价基础上的霸权。
2 “一超多强”格局下中国的发展思考
2.1正视国际环境,处理好大国关系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增长影响力,引发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中国的一些周边国家的“关注”、“猜忌”和“怀疑”。虽然这些国家的绝对力量不一定变弱,但中国的变强使它们在心理上和现实上都还一时难以接受。特别是西方一些权威机构关于中国在2020年将超过美国的预测,更深深刺痛了“老子天下第一”的美国神经。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利益碰撞在今后将成为“常态”,中国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硬约束”和“软约束”。所谓的“硬约束”是指通过赤裸裸的经济措施来限制中国的发展,例如提高关税、逼迫人民币升值、限制某些产品的进出口等。而“软约束”则以媒体为先导,寻找一些貌似合理的理由,甚至以一定的民意为基础,炮制“中国制造威胁”、“主权财富基金入侵”、“人权”、“产品质量”、“达尔富尔”等问题牵制中国,以达到分散中国发展经济的注意力,增加经济运行成本的目的。
面对来自外部世界的“硬约束”和“软约束”,我们要特别理智地处理好与各大国的关系,包括中美、中欧、中日和中俄关系,而核心是中美关系。由于两种对立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差异,中美关系要建立全方位的互信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但不能建立互信不等于不能建立互惠。中美两国在世界经济中形成的高度结构性依赖关系,即中国需要美国的市场,美国也需要中国的产品和资金,为两国建立长期的互惠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美关系可以有矛盾、冲突和摩擦,但这并不影响两国“分享全球化利益”。虽然由于综合实力的差距,这种分享不是对等的,但也是“双赢的”。和则两利,斗则两伤,是维系中美经济关系的关键词。
2.2正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软肋,实现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但中国经济不可持续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政府与居民,资本与劳动,少数人与多数人,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已超越社会大多数人可容忍的限度,而且这个趋势并没有有效地得到遏制。社会各种矛盾也更加突出。
只有以社会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为基础,让全社会公平合理地分享改革成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才能真正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方位的改革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科学、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问题,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主要的症结在于我们体制改革的不到位,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有效涉及,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领域的改革还严重滞后。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是一超多强,并向多极化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中國、俄罗斯、印度紧随其后。世界经济的多头并进使得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者总日显其优势,弱者日显其劣势。
2.4 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
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科技革命的挑战和全球化的外部影响及内部政治经济问题的困扰,发展经济可谓是既有有利条件又有不利条件。关键得看如何处理。发展中国家发展近代化起步一般较晚并且都不是内发型,经验不足同时又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可以说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国际竞争的加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处境更加危险。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以下四种趋势:1、边缘化趋势。2、外切化趋势。3、分裂化趋势。4、从属化趋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应采取新的对策以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依靠发达国家并非长久之计,依靠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也并不可靠。既然原有的发展基础被削弱了,那么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利用新的条件,加入全球化而不同于别国,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谋求发展、富强。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现已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问题是决策者如何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空前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全球化在带来经济和社会进步等机会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发展中国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全球经济接轨未必就能改善经济状况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应该认识到,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而引起的,他们是全球化程度最深同时也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者。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全球化的非核心部分或全球化之外。发展中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自己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不能按照全球市场或国际多边体制设定的目标处理自己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第二,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二战后,凡是经济发展较为成功的国家,都基于本国国情制定了不同于常规的发展政策。所以,发展中国家要有真正选择和抵制一面倒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对内:1、正确处理内向发展与外向发展的关系。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在积极推进外向发展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趋利避害。必须把外向发展与内向发展巧妙地结合起来,并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放开国内市场;必须根据本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2、在经济体制上,正确处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国有经济和私人经济的相互关系。3、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时,要根据本国国情,正确处理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国民经济中重大比例关系。4、在经济改革调整的同时,必须相应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指:(1)要有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良好的政治环境:(2)要有一个廉洁、公正、有效率的政府机构;(3)要建立一套健全的法律制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治改革的当务之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健全的公务员制度,完备的法律制度,正常的遴选制度,广泛的群众参与制度和对政府权力机构与干部的有效监督制度。 对外: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争取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国内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加强,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基础。虽然现在发展中国家已发生了变化,团结的基础已不如以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努力消除相互之间的歧见和分争,尽力加强相互之间经济政治合作;应加强“七十七国集团”和“不结盟国家组织”等协调机构在国际上的作用;应争取务实的做法,积极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最后,应该在不放弃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目标之下,首先就南北之间的一些紧迫问题进行谈判,力争取得发达国家更大让步。
第三、正确认识开放的作用。事实上,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大,经济能否增长取决于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首先,开放本身并不是一个能够带动持久经济增长的可靠机制。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主要是物质和人力资源的积累以及技术的发展。开放可能有助于形成这些决定性要素,但是,这些潜在的关联是有条件的,需要其他条件支持。开放不见得就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戰略过于倚重出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不强调国内政策和体制安排与之相配套,将会使人们彻底失望。其次,开放有可能产生压力,扩大国家内部收入与财富分配的鸿沟。发展中国家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看起来提高了而不是减少了对技术工人的依赖程度。因此受益的恰恰是那些工资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人。最后,开放是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变化的冲击,从而引发国内冲突与政治动荡。这些结果不仅本身具有很大的毁灭性,同时还会延续和扩大外部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能力是让开放其作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开放是一把双刃剑。
3结束语
可以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决定了发展中国家在一定时期存在着对发达国家很强的依赖性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激烈的经济竞争。发展中国家应该提高自己应对全球化的综合能力,提高认识,健全体制,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顾静,李雪飞.美国对外投资收益与经济霸权[J].现代国际关系,2015(7).
[2] 田素华.美国经济失衡调整与中国的对策[J].改革,2016(8).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S].2010.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S].2010.
作者简介:
张家贵,身份证号:35212919******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