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要求班级一线德育管理者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目前班级层级德育管理存在的一些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班级层级德育管理模式面临的困惑与瓶颈
学生的日常德育行规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多由班主任具体负责。班主任月考核中,班级常规竞赛成绩占有较大比重,而班级常规竞赛几乎把学生在校内纪律、考勤、卫生、仪表、学习等所有行为常规都纳入。在班主任的学期考核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规管理绩效是考核班主任的依据。在学期教师岗位考核中,任课教师基本上没有涉及班级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及教育方面的考核条目。
以上考核机制明显地反映出班级学生的几乎所有德育常规管理重任都落在了班主任身上。在这样的班级层级德育管理模式下,成也班主任,败也班主任。客观上,多数任课教师被排除在学生德育常规管理之外,任课教师们也“乐得清闲”。“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工作理念成了空头口号,没有制度化的机制保障和切实的有效举措。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二、创新学校班级层级管理平台,建教师班管会
(一)机构创建
毋庸置疑,班主任作为学校派到班级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等德育工作的教师,是班集体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集体负全责。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学校管理不可把学生日常德育管理的所有重担都压在班主任身上,这不仅难以改善当前班主任工作负担过重的现状,也难以提高班级层级德育工作的效率,客观上也难以提高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教师班管会是一种可行的模式。教师班管会,以班级所有任课教师为成员,由班主任总体负责,集体履行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职责。教师班管会的具体分工,以班主任为主,其他任课教师由班主任适当协调,参与和配合开展班级层级德育工作。这样有利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全体教师真正纳入德育管理体系中来,切实形成“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局面。
(二)日常运作
教师班管会日常运作,以班级德育行规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线,月班级德育管理研讨会为智囊,日常的班级层级德育工作由班主任主抓,落实教师班管会成员德育管理职责,以班级德育导师制和教师班管会首遇责任制为创新载体。
教师班管会每月至少召开两次班级德育管理研讨会,共同总结前段时间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误,分析现状,思考对策。教师班管会可以是务虚会的形式,对班级各项工作作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也可以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重在发挥班级德育智囊团的作用。
班级德育导师制,可由班级任课教师兼任德育导师,一般接手4~8位学生,承担“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任务,其具体工作职责是:在班主任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和参谋,注意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及时与班主任交流意见,与班主任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进行就业、升学信息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特色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特长;指导学生课外、周末和节假日活动;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家长、社区、社会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及时参与处理和学生有关的突发事件等。班级德育导师制改变了以前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班级管理工作新局面。
教师班管会首遇责任制,要求教师班管会所有成员,在校内外遇到任何有利于班级学生德育行规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都负有开展行规建设和教育的责任。任课教师首先要落实自己学科课堂教学的班级纪律和延伸的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然后在课外积极实践教师班管会首遇责任制和班级德育导师制。同时,教师班管会在日常运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确保扁平化的班级层级德育管理功效的发挥。
教师班管会日常运作,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应处于同一层级,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德育常规的管理,其工作通过满意度测评,量化成分数纳入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强化班级德育管理合作效果的发挥。教师班管会的运行中,要注意避免学校德育管理层级化过多的弊病,以确保扁平化德育管理层级在班级管理层级平台创新中发挥最大化功效。
2.明确教师班管会成员职责,强化各成员德育管理责任。
在实施教师班管会制度中,可能会出现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责任空前减轻,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管理责任均等的误区,或者出现教师班管会成员德育工作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的弊端。避免这些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制定教师班管会成员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要求;根据德育工作各项考核制度,明晰各成员的责任比例;同时,强化教师班管会之间工作绩效的竞争和教师班管会内部的合作。
3.教师班管会作为学校班级层级德育管理机构,在发展渐趋成熟之后,可适当向班级跨学科教研机构延伸,体现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有利于任课教师针对同一班级学生,在德育、教学方面发挥群体力量,形成任课教师合力,更优质地为学生服务。
(三)评价考核
对于教师班管会的考核体系,要加强班级层级德育捆绑式考核。从终端管理上对“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理念进行评价。
教师班管会的德育管理月考核办法,按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奖励制度评比,教师班管会成员的月德育管理津贴发放,可考虑修改为按以下比例进行:若教师班管会的月津贴为A,班主任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科中的某科目教师,则班主任占2A/3单位班级课时数较多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或社会科任课教师,除班主任外分别占余下的A/15;单位班级课时数较少的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等四门学科教师分别占A/60。教师班管会学期德育管理考核奖励制度下的奖金分配也类同。
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制度中的班级德育管理得分,也可按上面的比例进行分配。比如,青田县方山乡某校的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制度的第二十七条,标注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实行捆绑式评价,可以先对该班级教育效果按照评估办法进行捆绑式评价,打出教师班管会的分数,然后按上面的比例计算所有教师的该项得分。又如青田县华侨中学的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制度的第二十六条,标注教师班管会由政教处组织考核,一等奖占教师班管会数的15%,得5分;二等奖占教师班管会数的35%,得4分;三等奖占教师班管会数的50%,得3分:较差占教师班管会数的5%以下,得0分,然后按比例算出所有教师的管理奖。
改革现有班级层级德育管理体制,构建教师班管会,完善工作绩效阶段考核机制,把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真正纳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来,这种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符合学校发展的潮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必将开创“全员育人、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时代。
(栏目编辑 高亮)
一、班级层级德育管理模式面临的困惑与瓶颈
学生的日常德育行规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多由班主任具体负责。班主任月考核中,班级常规竞赛成绩占有较大比重,而班级常规竞赛几乎把学生在校内纪律、考勤、卫生、仪表、学习等所有行为常规都纳入。在班主任的学期考核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规管理绩效是考核班主任的依据。在学期教师岗位考核中,任课教师基本上没有涉及班级学生德育常规管理及教育方面的考核条目。
以上考核机制明显地反映出班级学生的几乎所有德育常规管理重任都落在了班主任身上。在这样的班级层级德育管理模式下,成也班主任,败也班主任。客观上,多数任课教师被排除在学生德育常规管理之外,任课教师们也“乐得清闲”。“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工作理念成了空头口号,没有制度化的机制保障和切实的有效举措。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二、创新学校班级层级管理平台,建教师班管会
(一)机构创建
毋庸置疑,班主任作为学校派到班级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等德育工作的教师,是班集体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对班集体负全责。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学校管理不可把学生日常德育管理的所有重担都压在班主任身上,这不仅难以改善当前班主任工作负担过重的现状,也难以提高班级层级德育工作的效率,客观上也难以提高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建立教师班管会是一种可行的模式。教师班管会,以班级所有任课教师为成员,由班主任总体负责,集体履行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职责。教师班管会的具体分工,以班主任为主,其他任课教师由班主任适当协调,参与和配合开展班级层级德育工作。这样有利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全体教师真正纳入德育管理体系中来,切实形成“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局面。
(二)日常运作
教师班管会日常运作,以班级德育行规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线,月班级德育管理研讨会为智囊,日常的班级层级德育工作由班主任主抓,落实教师班管会成员德育管理职责,以班级德育导师制和教师班管会首遇责任制为创新载体。
教师班管会每月至少召开两次班级德育管理研讨会,共同总结前段时间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误,分析现状,思考对策。教师班管会可以是务虚会的形式,对班级各项工作作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也可以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重在发挥班级德育智囊团的作用。
班级德育导师制,可由班级任课教师兼任德育导师,一般接手4~8位学生,承担“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任务,其具体工作职责是:在班主任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当好班主任的助手和参谋,注意发现学生思想问题,及时与班主任交流意见,与班主任共同承担教育责任: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进行就业、升学信息指导;组织学生开展特色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特长;指导学生课外、周末和节假日活动;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家长、社区、社会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及时参与处理和学生有关的突发事件等。班级德育导师制改变了以前任课老师“只管教、不管导”的状况,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班级管理工作新局面。
教师班管会首遇责任制,要求教师班管会所有成员,在校内外遇到任何有利于班级学生德育行规建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都负有开展行规建设和教育的责任。任课教师首先要落实自己学科课堂教学的班级纪律和延伸的学生思想行为问题,然后在课外积极实践教师班管会首遇责任制和班级德育导师制。同时,教师班管会在日常运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确保扁平化的班级层级德育管理功效的发挥。
教师班管会日常运作,班主任和全体任课教师应处于同一层级,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德育常规的管理,其工作通过满意度测评,量化成分数纳入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强化班级德育管理合作效果的发挥。教师班管会的运行中,要注意避免学校德育管理层级化过多的弊病,以确保扁平化德育管理层级在班级管理层级平台创新中发挥最大化功效。
2.明确教师班管会成员职责,强化各成员德育管理责任。
在实施教师班管会制度中,可能会出现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责任空前减轻,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管理责任均等的误区,或者出现教师班管会成员德育工作相互推诿、人浮于事的弊端。避免这些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制定教师班管会成员工作职责,明确分工要求;根据德育工作各项考核制度,明晰各成员的责任比例;同时,强化教师班管会之间工作绩效的竞争和教师班管会内部的合作。
3.教师班管会作为学校班级层级德育管理机构,在发展渐趋成熟之后,可适当向班级跨学科教研机构延伸,体现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有利于任课教师针对同一班级学生,在德育、教学方面发挥群体力量,形成任课教师合力,更优质地为学生服务。
(三)评价考核
对于教师班管会的考核体系,要加强班级层级德育捆绑式考核。从终端管理上对“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理念进行评价。
教师班管会的德育管理月考核办法,按传统的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奖励制度评比,教师班管会成员的月德育管理津贴发放,可考虑修改为按以下比例进行:若教师班管会的月津贴为A,班主任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科中的某科目教师,则班主任占2A/3单位班级课时数较多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或社会科任课教师,除班主任外分别占余下的A/15;单位班级课时数较少的音乐、体育、美术、电脑等四门学科教师分别占A/60。教师班管会学期德育管理考核奖励制度下的奖金分配也类同。
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制度中的班级德育管理得分,也可按上面的比例进行分配。比如,青田县方山乡某校的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制度的第二十七条,标注班级所有任课教师实行捆绑式评价,可以先对该班级教育效果按照评估办法进行捆绑式评价,打出教师班管会的分数,然后按上面的比例计算所有教师的该项得分。又如青田县华侨中学的教师学期岗位考核制度的第二十六条,标注教师班管会由政教处组织考核,一等奖占教师班管会数的15%,得5分;二等奖占教师班管会数的35%,得4分;三等奖占教师班管会数的50%,得3分:较差占教师班管会数的5%以下,得0分,然后按比例算出所有教师的管理奖。
改革现有班级层级德育管理体制,构建教师班管会,完善工作绩效阶段考核机制,把班级所有任课教师真正纳入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来,这种学校德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符合学校发展的潮流,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必将开创“全员育人、人人抓德育,德育人人抓”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时代。
(栏目编辑 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