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供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复杂、互动的过程。近年来,纠正性反馈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断得到发展,但研究结果仍存有争议。本文在纠正性反馈的理论基础上,主要梳理和分析纠正性反馈的研究,并探讨其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思考纠正性反馈的方法以促进师生的教与学。
关键词:纠正性反馈、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于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师生认识到教学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师生在教学环节中的有效交流。外语课堂反馈包括教师启发、学生答复、教师反馈的基本路向。合适的纠正性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忆,在学生的二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者通过有效的纠正反馈获取目标语所需的语言知识,从而促进二语的习得。
纠正性反馈的研究综述
纠正性反馈能否促进二语习得长期受到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重视,但仍得出定论。纠正性反馈有助于学习者二语习得水平的提高,是外语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Lyster & Ranta, 1997)。但一些研究发现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这表明纠正性反馈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现象,需要更多验证性及开拓性研究。研究者们把语言学习中的纠正性反馈根据它不同的反馈形式将其划分为直接反馈(如元语言的解释或引出),以及间接反馈(如重铸、澄清要求)两种类别,但是,由于学习者不同的语言水平以及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如词性的使用以及不足的研究方法等以致两者哪个更好尚未达成一致。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先前的研究结果对受试者的语言水平进行相应的分组,据此探究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
徐锦芬、寇金南(2014)发现我国主要针对的是有关重述、反馈及纠正性反馈部分的研究,课堂教学互动中以纠正性反馈作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提供纠正性反馈是让学习者注意到目标语言的输入形式,并加以有效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从本质上来说纠正性反馈是一种课堂互动行为,对二语习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Lightbown 和 Spada(1990)对二语习得中聚焦形式教学和纠正性反馈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主要是发现在教学、交流互动与习得之间相互作用。聚焦形式教学侧重于内容方面其相对应的纠正性反馈,对促进整体的语言技能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Olvier(2003)把母语为英语的儿童和把英语作为二语习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他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中分析是否存在纠正性反馈,研究表明纠正性反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赵国霞(2002)将教师的纠正行为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部分,学生可以在老师有效的纠正反馈下更好的习得语言知识。胡越竹(2009)对五所大学和1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学生语言输出犯错误的频率以及教师使用何种纠正性反馈。Sheen分别对直接反馈、元语言提示和配对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准确度可以在有效的纠正性反馈下得到很好的提高,尤其是元语言提示性反馈。
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在于教师采取的反馈方式以及关注的是长期效果或者短期效果。研究者们发现语法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如语言水平、学习目标、认知水平等)很容易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无实际研究能够对其结果进行解释。Sheen(2007)研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并把该因素纳为纠正性反馈中的调节变量,以不同母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检验直接纠错与直接元语言纠错在冠词习得以及语言分析能力中的作用,根据它们的调节作用发现,反馈结果越好,学习者语言分析的能力就越高,反之反馈结果越差,而学习者的语言分析能力就越差;而语言分析能力与直接纠错的关系教育与直接元语言纠错的关系,其相关的程度较低;对语言结构的不同的纠正反馈的结果对学习者对其使用的准确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馈有效性会由教师提供的元语言反馈或学习者的高语言分析能力而得到提高。研究者已经对纠正性反馈的形式做了大量研究,特别是重述反馈方式,但研究者在对比重述和明确纠正的研究上以及二语习得能通过哪种反馈方式更好地实现的研究上仍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一、纠正性反馈的理论基础
学习者可以在语言交互中的纠正性反馈观察到其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内在差异,提高纠正反馈的有效性。理解性输入性假说、输出性假说和互动性假说理论为纠正性反馈研究提高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互动性假说
输入性假说和互动性假说都是对可理解性的内容进行输入。然而,输入性假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在机制,可理解性内容的输入以及可接触性的输入过程。互动性假说则侧重于输入有效的可理解性内容的互动程度(唐永辉,2019)。Long(1996)的互动性假说肯定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等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的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具有促进作用,即交际双方不断进行沟通交流来增强有效互动,理解程度的加深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帮助,也就是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利用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因素,以选择性注意和学习者自身处理能力为介导,让这些因素更加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学习者在协商过程中获得纠正反馈,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二语习得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促进目标语的习得。语言交互过程中的纠正性反馈,以及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机会的增加不仅包含了可理解性输入,并将学习者的注意吸引到语言知识和结构上。学习活动中的有效互动更是将输入、有意注意以及学习者内在语言能力和输出更好的进行有机結合,以此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和发展。
(二)输出性假说
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二语习得中的可理解输出必不可少。Swain(2000)认为学习者需要在语言交互的过程获取各种形式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学习者语言使用的机会需要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来加以实现。老师在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学生根据自身的思考对所进行的输入加以修正,而且要通过与学生有效互动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语言输出。纠正性反馈可以作为一种强制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有效形式。学生对老师提供的纠正反馈加以修正输出,而老师则根据学生的修正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提供反馈或继续互动交流。 (三)注意假说
研究者们也注意到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注意行为的关注。Schmidt和 Frota(1980)在教学、互动以及纠正的研究中发现,一些目标语特征可以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被学习者有意注意到,但未注意的特征學习者却很难掌握。Schmidt的注意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者需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到非目标语言和类目标形式之间的差异,然后对他们的语言知识进行重构,也就是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学习需要有意识地注意,否则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系统很难吸收目标语中的内容。而纠正性反馈将学习者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目标语的学习中,目标语与中介语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注意假设被看作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它是引起注意的有效途径,通过纠正反馈,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避免“石化”现象,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习得语言。
二、二语习得中的纠正性反馈研究
纠正性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错误做出的各种反应,包括对错误的改正和对错误提出异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纠正反馈可以更好的促进二语习得,同时通过老师的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方面,既需要加强理论基础的支撑,也需要对纠正性反馈的方式加以完善,目标语与二语习得之间需要进行良性互动。在认知互动主义框架内进行的研究已经研究了输入提供vs输出提示和间接vs直接纠正性反馈。苏建红(2020)通过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元语言反馈效果最佳,间接反馈效果最不显著,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类型的纠正性反馈都同样有效。因此,纠正性反馈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水平确定哪种类型最有效。
二语研究者对纠正性反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研究主要是围绕Hendrickson 针对二语习得领域里语言错误的纠正问题提出的五个疑问进行的,即(1)是否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2)应该再什么时间纠正? (3)应该纠正哪些错误?(4)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纠正?(5)谁负责纠正?关于是否应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纠正性反馈持反对意见,其认为纠正性反馈适合在基于准确性的活动中进行,但事实证明在基于流利度的活动中也需要进行纠正反馈;什么时候应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根据目前的研究,关于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的哪个更有效还未得到一致的见解;哪些错误应该纠正?纠错过程中只关注“全局”错误并没有任何依据,但针对“局部”错误的纠正反馈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纠正反馈?Takako(2004)把反馈分为四种形式即重塑、意义协商、翻译(如:教师提供的目的语与学生母语使用的反馈情况相对于)以及其他形式。而纠正性反馈旨在提供有效的反馈,明确性很重要,不能仅仅依赖重塑。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纳是=时应该有选择性的、聚焦性的对学生进行纠正性反馈而不是给出综合性意见;谁应该进行纠正?不仅局限在教师的纠正和反馈上,同伴间的反馈以及自我纠正被看作是教师—学生纠正反馈的有益补充,适当地给学习者自己或者同伴间的纠正和反馈留出一定的时间可以更好的帮助发现自身的错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中的有效性
Annett(1969)认为一般学习任务的有三种不同的作用:通过刺激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加强来强化学习者的表现;通过提供一定的信息帮助学习者找到正确答案;这三种作用可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需要时刻观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适当调整其话语,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刺激和强化学生的行为,而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不断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理解。学习者可以在纠正性反馈不断地对其语言学习的假设进行调整,认识到形成该假设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对该假设的限制因素有哪些。Carroll阐述了在二语习得中纠正反馈发挥的作用把语言输入分成两类:一类输入和二类输入。前者指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正确输入目的语;后者指明确的的或含蓄的反馈在内的否定输入都可以归为学习者的修正输入。直接反馈可以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错误所在;间接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根据交谈的信息推断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一般认为一类输入是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环境的能动作用, 但却难以解释较难的语言特征和语法规。二类输入促进学习者探索语言学习中的关联、构成以及制约的因素等, 对所学语言进行推断,并不断修正其推断。Carroll and Swain(1993)认为学习者抽象语言规则的学习可以在直接和间接反馈更好地实现。纠正性反馈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获得相应得反馈信息,认识与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在语言输出中做出合适的纠正,同时帮助学习者在交际互动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习得语言。
有效的纠正和反馈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二语习得的积极性。在以感知突显和认知互动为基础的纠正反馈下,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考虑反馈对象、方式和内容等认知因素(李建中2014)。教师根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即时反馈或者延后反馈,即在纠正反馈之前应首先考虑到课堂问题的性质:是基于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流利性?还是基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准确性?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对于帮助学习者获得L2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同时对准确性和流畅性的活动中也都需要进行纠正。学生高层次思维和文化意识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教师需要为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创造机会而不是过早的给出评论。老师需要同时进行对学生的肯定和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对其的关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纠正反馈,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结语
学习者对二语习得的兴趣可以在有效的纠正反馈中得到提高,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实际中反馈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识别反馈的能力。纠正性反馈形式的不同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有着不同的作用及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索有效的纠正方式可以推动英语教学朝着有效直观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探索如何增强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以及不断强化纠正性反馈的理论支撑,加强目标语与二语习得间的有效互动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 Annett, J. Feedback and Human Behaviour [M].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9.
[2] Lightbown, P. M., Spada, N. Focus-on-form and corrective feedback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 (12).
[3] Long, M. H. The Role of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V. Input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Part A. Attention, Awareness and focus on form & Part B. Negative Evidence) [M]. In Ritchie WC & Bhatia TK (Eds.).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96.
[4] Lyster, R. & Ranta, L. (1997).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on classroom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5] Mackey, A, Olvier, R, Leeman, J. Interactional input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feedback: An exploration of NS-NNS and NNS-NNS adult and child dyads [J]. Language Learning, 2003, (53).
[6] Sheen, Y. The effect of focused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anguage aptitude on ES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articles [J]. TESOL Quarterly, 2007, (41).
[7] Schmidt, R., & Frota, S. Developing basic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second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of Portuguese [M]. In Day, R (Ed.), Talking to Lear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0.
[8] 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and beyond: mediating acquisition through collaborative dialogue. In Lantolf, J (Ed.),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G. Cook & B. Seidhofer (ed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H. G. Widdowson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 Takako, E. Recasts, Perceptions and L2 Development [D]. Washington, D. C. : George-town University, 2004.
[11] 胡越竹. 課堂纠错: 教师行为与学生需求的对比研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1).
[12]李建中. 纠正反馈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J]. 外语教学, 2014 (4).
[13] 苏建红. 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3 (3).
[14] 唐永辉. 二语习得中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研究 [J]. 绍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15] 徐锦芬, 寇金南. 基于词频的国内课堂互动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
[16] 赵国霞. 浅析英语课堂教师提问与反馈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8).
作者简介:刘蒙蒙(出生年份-199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驻马店,学历:硕士,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单位邮编:330000,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关键词:纠正性反馈、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于外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师生认识到教学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师生在教学环节中的有效交流。外语课堂反馈包括教师启发、学生答复、教师反馈的基本路向。合适的纠正性反馈可以帮助学习者对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忆,在学生的二语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者通过有效的纠正反馈获取目标语所需的语言知识,从而促进二语的习得。
纠正性反馈的研究综述
纠正性反馈能否促进二语习得长期受到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重视,但仍得出定论。纠正性反馈有助于学习者二语习得水平的提高,是外语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环节(Lyster & Ranta, 1997)。但一些研究发现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这表明纠正性反馈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复杂现象,需要更多验证性及开拓性研究。研究者们把语言学习中的纠正性反馈根据它不同的反馈形式将其划分为直接反馈(如元语言的解释或引出),以及间接反馈(如重铸、澄清要求)两种类别,但是,由于学习者不同的语言水平以及多样化的语言形式如词性的使用以及不足的研究方法等以致两者哪个更好尚未达成一致。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们需要根据先前的研究结果对受试者的语言水平进行相应的分组,据此探究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
徐锦芬、寇金南(2014)发现我国主要针对的是有关重述、反馈及纠正性反馈部分的研究,课堂教学互动中以纠正性反馈作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提供纠正性反馈是让学习者注意到目标语言的输入形式,并加以有效的练习帮助学习者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从本质上来说纠正性反馈是一种课堂互动行为,对二语习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Lightbown 和 Spada(1990)对二语习得中聚焦形式教学和纠正性反馈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其主要是发现在教学、交流互动与习得之间相互作用。聚焦形式教学侧重于内容方面其相对应的纠正性反馈,对促进整体的语言技能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Olvier(2003)把母语为英语的儿童和把英语作为二语习得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从他们之间的交流对话中分析是否存在纠正性反馈,研究表明纠正性反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赵国霞(2002)将教师的纠正行为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部分,学生可以在老师有效的纠正反馈下更好的习得语言知识。胡越竹(2009)对五所大学和1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学生语言输出犯错误的频率以及教师使用何种纠正性反馈。Sheen分别对直接反馈、元语言提示和配对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准确度可以在有效的纠正性反馈下得到很好的提高,尤其是元语言提示性反馈。
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在于教师采取的反馈方式以及关注的是长期效果或者短期效果。研究者们发现语法的难易程度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如语言水平、学习目标、认知水平等)很容易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无实际研究能够对其结果进行解释。Sheen(2007)研究学习者个体因素,并把该因素纳为纠正性反馈中的调节变量,以不同母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检验直接纠错与直接元语言纠错在冠词习得以及语言分析能力中的作用,根据它们的调节作用发现,反馈结果越好,学习者语言分析的能力就越高,反之反馈结果越差,而学习者的语言分析能力就越差;而语言分析能力与直接纠错的关系教育与直接元语言纠错的关系,其相关的程度较低;对语言结构的不同的纠正反馈的结果对学习者对其使用的准确性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反馈有效性会由教师提供的元语言反馈或学习者的高语言分析能力而得到提高。研究者已经对纠正性反馈的形式做了大量研究,特别是重述反馈方式,但研究者在对比重述和明确纠正的研究上以及二语习得能通过哪种反馈方式更好地实现的研究上仍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一、纠正性反馈的理论基础
学习者可以在语言交互中的纠正性反馈观察到其中介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内在差异,提高纠正反馈的有效性。理解性输入性假说、输出性假说和互动性假说理论为纠正性反馈研究提高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互动性假说
输入性假说和互动性假说都是对可理解性的内容进行输入。然而,输入性假说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内在机制,可理解性内容的输入以及可接触性的输入过程。互动性假说则侧重于输入有效的可理解性内容的互动程度(唐永辉,2019)。Long(1996)的互动性假说肯定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同等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同时在学习过程的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具有促进作用,即交际双方不断进行沟通交流来增强有效互动,理解程度的加深对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大帮助,也就是在意义协商的过程中利用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因素,以选择性注意和学习者自身处理能力为介导,让这些因素更加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学习者在协商过程中获得纠正反馈,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二语习得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促进目标语的习得。语言交互过程中的纠正性反馈,以及学习者语言输出的机会的增加不仅包含了可理解性输入,并将学习者的注意吸引到语言知识和结构上。学习活动中的有效互动更是将输入、有意注意以及学习者内在语言能力和输出更好的进行有机結合,以此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和发展。
(二)输出性假说
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相应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二语习得中的可理解输出必不可少。Swain(2000)认为学习者需要在语言交互的过程获取各种形式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学习者语言使用的机会需要各种形式的语言输出来加以实现。老师在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学生根据自身的思考对所进行的输入加以修正,而且要通过与学生有效互动促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语言输出。纠正性反馈可以作为一种强制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有效形式。学生对老师提供的纠正反馈加以修正输出,而老师则根据学生的修正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提供反馈或继续互动交流。 (三)注意假说
研究者们也注意到了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注意行为的关注。Schmidt和 Frota(1980)在教学、互动以及纠正的研究中发现,一些目标语特征可以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被学习者有意注意到,但未注意的特征學习者却很难掌握。Schmidt的注意假说理论认为学习者需要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到非目标语言和类目标形式之间的差异,然后对他们的语言知识进行重构,也就是学习者对目标语的学习需要有意识地注意,否则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系统很难吸收目标语中的内容。而纠正性反馈将学习者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在目标语的学习中,目标语与中介语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更好的体现。因此注意假设被看作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它是引起注意的有效途径,通过纠正反馈,帮助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避免“石化”现象,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习得语言。
二、二语习得中的纠正性反馈研究
纠正性反馈是指教师对学生错误做出的各种反应,包括对错误的改正和对错误提出异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纠正反馈可以更好的促进二语习得,同时通过老师的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方面,既需要加强理论基础的支撑,也需要对纠正性反馈的方式加以完善,目标语与二语习得之间需要进行良性互动。在认知互动主义框架内进行的研究已经研究了输入提供vs输出提示和间接vs直接纠正性反馈。苏建红(2020)通过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元语言反馈效果最佳,间接反馈效果最不显著,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类型的纠正性反馈都同样有效。因此,纠正性反馈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学习者的发展水平确定哪种类型最有效。
二语研究者对纠正性反馈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研究主要是围绕Hendrickson 针对二语习得领域里语言错误的纠正问题提出的五个疑问进行的,即(1)是否应该纠正学生的错误?(2)应该再什么时间纠正? (3)应该纠正哪些错误?(4)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纠正?(5)谁负责纠正?关于是否应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纠正性反馈持反对意见,其认为纠正性反馈适合在基于准确性的活动中进行,但事实证明在基于流利度的活动中也需要进行纠正反馈;什么时候应该纠正学习者的错误?根据目前的研究,关于即时反馈和延迟反馈的哪个更有效还未得到一致的见解;哪些错误应该纠正?纠错过程中只关注“全局”错误并没有任何依据,但针对“局部”错误的纠正反馈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纠正反馈?Takako(2004)把反馈分为四种形式即重塑、意义协商、翻译(如:教师提供的目的语与学生母语使用的反馈情况相对于)以及其他形式。而纠正性反馈旨在提供有效的反馈,明确性很重要,不能仅仅依赖重塑。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纳是=时应该有选择性的、聚焦性的对学生进行纠正性反馈而不是给出综合性意见;谁应该进行纠正?不仅局限在教师的纠正和反馈上,同伴间的反馈以及自我纠正被看作是教师—学生纠正反馈的有益补充,适当地给学习者自己或者同伴间的纠正和反馈留出一定的时间可以更好的帮助发现自身的错误,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纠正性反馈在二语习得中的有效性
Annett(1969)认为一般学习任务的有三种不同的作用:通过刺激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加强来强化学习者的表现;通过提供一定的信息帮助学习者找到正确答案;这三种作用可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需要时刻观察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适当调整其话语,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刺激和强化学生的行为,而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不断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理解。学习者可以在纠正性反馈不断地对其语言学习的假设进行调整,认识到形成该假设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对该假设的限制因素有哪些。Carroll阐述了在二语习得中纠正反馈发挥的作用把语言输入分成两类:一类输入和二类输入。前者指在合适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正确输入目的语;后者指明确的的或含蓄的反馈在内的否定输入都可以归为学习者的修正输入。直接反馈可以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错误所在;间接反馈可以使学习者根据交谈的信息推断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一般认为一类输入是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环境的能动作用, 但却难以解释较难的语言特征和语法规。二类输入促进学习者探索语言学习中的关联、构成以及制约的因素等, 对所学语言进行推断,并不断修正其推断。Carroll and Swain(1993)认为学习者抽象语言规则的学习可以在直接和间接反馈更好地实现。纠正性反馈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获得相应得反馈信息,认识与目标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在语言输出中做出合适的纠正,同时帮助学习者在交际互动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更好地习得语言。
有效的纠正和反馈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学习二语习得的积极性。在以感知突显和认知互动为基础的纠正反馈下,教师需要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考虑反馈对象、方式和内容等认知因素(李建中2014)。教师根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即时反馈或者延后反馈,即在纠正反馈之前应首先考虑到课堂问题的性质:是基于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流利性?还是基于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准确性?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对于帮助学习者获得L2是必要的和重要的,同时对准确性和流畅性的活动中也都需要进行纠正。学生高层次思维和文化意识的发展需要有效的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教师需要为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创造机会而不是过早的给出评论。老师需要同时进行对学生的肯定和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注意到老师对其的关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纠正反馈,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结语
学习者对二语习得的兴趣可以在有效的纠正反馈中得到提高,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实际中反馈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识别反馈的能力。纠正性反馈形式的不同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有着不同的作用及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探索有效的纠正方式可以推动英语教学朝着有效直观的方向发展。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对进一步探索如何增强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以及不断强化纠正性反馈的理论支撑,加强目标语与二语习得间的有效互动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 Annett, J. Feedback and Human Behaviour [M].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9.
[2] Lightbown, P. M., Spada, N. Focus-on-form and corrective feedback in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Effect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 (12).
[3] Long, M. H. The Role of Linguistic Enviro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V. Input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Part A. Attention, Awareness and focus on form & Part B. Negative Evidence) [M]. In Ritchie WC & Bhatia TK (Eds.). Handbook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ondon: Academic Press Limited, 1996.
[4] Lyster, R. & Ranta, L. (1997).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on classrooms. [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5] Mackey, A, Olvier, R, Leeman, J. Interactional input and the incorporation of feedback: An exploration of NS-NNS and NNS-NNS adult and child dyads [J]. Language Learning, 2003, (53).
[6] Sheen, Y. The effect of focused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anguage aptitude on ES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articles [J]. TESOL Quarterly, 2007, (41).
[7] Schmidt, R., & Frota, S. Developing basic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second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of Portuguese [M]. In Day, R (Ed.), Talking to Lear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 1980.
[8] 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 and beyond: mediating acquisition through collaborative dialogue. In Lantolf, J (Ed.),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 In G. Cook & B. Seidhofer (ed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Studies in honor of H. G. Widdowson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0] Takako, E. Recasts, Perceptions and L2 Development [D]. Washington, D. C. : George-town University, 2004.
[11] 胡越竹. 課堂纠错: 教师行为与学生需求的对比研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 (1).
[12]李建中. 纠正反馈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J]. 外语教学, 2014 (4).
[13] 苏建红. 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不同性质错误的纠正效果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 43 (3).
[14] 唐永辉. 二语习得中书面纠正性反馈的有效性研究 [J]. 绍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15] 徐锦芬, 寇金南. 基于词频的国内课堂互动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
[16] 赵国霞. 浅析英语课堂教师提问与反馈 [J].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8).
作者简介:刘蒙蒙(出生年份-1996),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驻马店,学历:硕士,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单位邮编:330000,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