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担负着实现党和国家教育目标的重要任务,因此教育现代化首先是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一、教育现代化的三个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简单来说就是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
第一,标准化。首先是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科学谋划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着重解决镇区大班额突出和专用教室不足的问题;二是重视教师和校长的标准并逐步推动师资配置的标准化,改善教师的初次配置,拓宽教师补充渠道,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三是课程科学的标准化,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高中课程标准和特殊教育课程标准。
第二,信息化。具体是指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实现教育手段的信息化。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就学的实时监测,可以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可以提升整个基础教育的治理水平。
第三,法治化。是指要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推动管办评分离,达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的教育格局。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推动教育家办学,将教育的管理者和办学者纳入到专业的管理范畴;推动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二、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教育现代化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遵照这一方针,面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感到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正面临着现代化教育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这种冲击与挑战面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第二,实现教育现代化顺应了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环视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既成为驱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持先进或实现追赶的重要手段。在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中,各国也实施了由上而下的政府行为,直接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了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美国政府在80年代曾高呼“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英国政府从70年代便开始倡导、发起了一场“教育与市场”的大讨论,研究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引发“撒切尔革命”;韩国1996年2月9日颁布了《确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的新型教育体制》方案。可以看出,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战略受到普遍重视。从教育战略的着眼点及内容上体现出教育现代化战略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
第三,实現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的教育发展新要求。我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依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领,我国的教育才能科学、和谐、均衡、可持续地发展。而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引导着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办学,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形成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队伍建设现代化、教育资源现代化、教育教学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一,教育思想现代化,其核心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它包括了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的教学观,现代的学生观和现代的质量观。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教育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进行的现代化变革,从一开始就首先是一场教育思想观念的的变革。落后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升级,仅仅靠硬件设施来粉饰教育现代化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科学技术,引进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及全部课程内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管理者的现代化意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校长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是否具有较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影响并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
第二,队伍建设现代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一所好学校首先要有好老师,同时也要有一支好的学校管理队伍和教育行政队伍。
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要发扬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育人方针,开拓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及现代化教育意识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应重视完善中层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机制,优化学校管理队伍结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第三,教育资源现代化对提高教育质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成绩显著,“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广泛应用,特别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第四,教育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传统的教育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制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也影响和制约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手段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其承袭关系,现代化教育手段、媒体的运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投影、幻灯、录音、电视、计算机等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教育手段更加丰富多彩,用图、文、声、像等多样化的方法传递的教育信息作用于人的各个感受器官,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五,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管理机制现代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核心,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下,现有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是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学校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让素质低下、懒惰散漫的现象彻底消失。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是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行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
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目前,教育行政化对于学校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教育评价权与行政权尚未分离。在我国,教育评价权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指挥棒”,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排名等,涉及了对于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的调配和建设,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提供一套相对科学的学校教育评价制度,这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学校去行政化,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学校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是现代社會的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应该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武装自己,遵循教育规律,摒弃经验主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现代化的三个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简单来说就是标准化、信息化、法治化。
第一,标准化。首先是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的标准化,要科学谋划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着重解决镇区大班额突出和专用教室不足的问题;二是重视教师和校长的标准并逐步推动师资配置的标准化,改善教师的初次配置,拓宽教师补充渠道,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补充和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三是课程科学的标准化,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化、高中课程标准和特殊教育课程标准。
第二,信息化。具体是指教育手段的信息化,要想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实现教育手段的信息化。比如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系统,可以实现学生就学的实时监测,可以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还可以提升整个基础教育的治理水平。
第三,法治化。是指要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推动管办评分离,达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的教育格局。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要推动教育家办学,将教育的管理者和办学者纳入到专业的管理范畴;推动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二、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教育现代化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遵照这一方针,面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感到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正面临着现代化教育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这种冲击与挑战面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第二,实现教育现代化顺应了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环视当今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既成为驱动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持先进或实现追赶的重要手段。在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中,各国也实施了由上而下的政府行为,直接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影响了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美国政府在80年代曾高呼“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英国政府从70年代便开始倡导、发起了一场“教育与市场”的大讨论,研究英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最终引发“撒切尔革命”;韩国1996年2月9日颁布了《确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的新型教育体制》方案。可以看出,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战略受到普遍重视。从教育战略的着眼点及内容上体现出教育现代化战略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
第三,实現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
教育部长袁贵仁提出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的教育发展新要求。我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只有依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领,我国的教育才能科学、和谐、均衡、可持续地发展。而教育现代化建设就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引导着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来办学,推进教育转型升级、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形成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局面。
三、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队伍建设现代化、教育资源现代化、教育教学现代化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第一,教育思想现代化,其核心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它包括了现代的教育观,现代的教学观,现代的学生观和现代的质量观。教育思想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教育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持续进行的现代化变革,从一开始就首先是一场教育思想观念的的变革。落后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升级,仅仅靠硬件设施来粉饰教育现代化的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所指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引进作为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科学技术,引进先进国家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方法、政府机构形式、教育制度及全部课程内容”,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管理者的现代化意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校长作为基层学校的管理者,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是否具有较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影响并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
第二,队伍建设现代化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一所好学校首先要有好老师,同时也要有一支好的学校管理队伍和教育行政队伍。
在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今天,对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要发扬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坚持正确的育人方针,开拓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及现代化教育意识转化为教师的行为,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层干部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应重视完善中层干部的选拔与任用机制,优化学校管理队伍结构,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第三,教育资源现代化对提高教育质量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成绩显著,“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两大平台广泛应用,特别是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促进了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开放共享教育、科技资源,为创客、众创等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第四,教育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传统的教育手段基础上发展起来。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制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也影响和制约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方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手段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其承袭关系,现代化教育手段、媒体的运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投影、幻灯、录音、电视、计算机等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教育手段更加丰富多彩,用图、文、声、像等多样化的方法传递的教育信息作用于人的各个感受器官,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第五,教育管理现代化是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管理机制现代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核心,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下,现有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是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的一大障碍。学校应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让素质低下、懒惰散漫的现象彻底消失。管理手段现代化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后勤管理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是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实行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
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目前,教育行政化对于学校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教育评价权与行政权尚未分离。在我国,教育评价权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的“指挥棒”,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教育质量的监测、评估、排名等,涉及了对于师资及其他教育资源的调配和建设,但是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提供一套相对科学的学校教育评价制度,这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学校去行政化,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按教育规律办学,排除外部和内部因素对学校的干扰和制约,让学校回归本色,这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模式是现代社會的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应该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武装自己,遵循教育规律,摒弃经验主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学校的发展少走弯路,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