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观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途径,结合中班“螃蟹”艺术活动,通过量表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记录、分析,进一步观察到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并分析幼儿行为表现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
关键词 幼儿活动 课堂观察 有效整合
“课堂观察”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实践经验,还可以帮助我们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因此,结合本次中班“螃蟹”艺术活动,希望通过量表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记录、分析,进一步观察到幼儿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并分析幼儿行为表现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推动师幼互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活动,促进有效教学。
我们带着预设的观察量表,带着一颗探索的心,走近了老师和幼儿,走进了课堂。
一、本次活动观察的过程与汇总
1.基本过程描述。本次活动我们是以教师和幼儿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观察的,每一位教师观察一位幼儿,主要是对本次活动中“幼儿外在表现行为”进行跟踪观察记录。
2.量化数据汇总。活动中我们以划“正”字笔画的方式记录下幼儿每一分钟内发生的每一种行为的次数,并对此进行数据的记录和统计。从数据显示看,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幼儿在今天的课堂反应中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二、本次活动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整个活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前一部分是教师讲解,幼儿认识螃蟹(用时24分钟)。在这个部分中幼儿有三种反应所占比例较高:①幼儿专心、认真听讲的比例占32%;②举手的比例占16%;③回答问题的比例占10%。
这三种反应之所以能在那么多的反应类型中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选材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问切合幼儿知识水平。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幼儿操作部分,在这一部分从幼儿开始操作到活动结束一共用了30分钟。第二部分中,有一个反应类型占的比例最高:专心做作业占总比例的12%。分析原因,我认为:
1.教师准备材料充分,幼儿操作积极性被激发。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平时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当看到自己平时收集的物品能惟妙惟肖的变成“螃蟹”时,他们的操作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2.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为幼儿操作做导引。应该说,教师在整个活动之前的准备是十分到位的,除了收集挑选各类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之外,教师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课件中教师将自己之前制作的“螃蟹”一一的展示,既节省了在课堂中示范的时间,又为幼儿明确了制作方法和操作目标。
经过刚才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找到了活动的不少优点,现在我们再将数据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即结合时间来看数据。
后一半时间用于操作,其中有几个出现次数较多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看别人作业共7次,无所事事共7次。放弃共10次。分析这几个数据,并结合现场所见,我认为教师和幼儿所收集的材料应事先进行筛选,这些材料有的十分不利于幼儿操作。例如制作螃蟹的五对足都需要在盒子上戳洞,而一些果冻盒、快餐盒很硬,幼儿没有办法操作,因此出现了看别人作业和无所事事的现象,后来因为时间的限制,有的幼儿干脆放弃了制作。
三、本次活动观察的启示与建议
新《纲要》的精神指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是指将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贯穿综合、主题、多元等教育思想,它通过全面、综合性的教育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自主地发展,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途径。而在本活动中如果能将认识螃蟹和幼儿制作“螃蟹”恰当地接合,活动效果会好得多。
1.在生活中整合。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在平时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帮助幼儿感知螃蟹的特征,或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螃蟹的特点。让幼儿对螃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而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有针对性的点拨,在课件中有目的的演示“螃蟹”的制作方法,而不用大张旗鼓的将所有关于螃蟹的知识一股脑儿的传授给幼儿。
2.在学习中整合。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发现、探究和体验结合起来。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为幼儿提供探索操作材料,支持幼儿大胆探索,自主探究,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发表意见,教师在这过程中起隐性的指导作用。
3.在操作中整合。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动手操作整合。动手操作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操作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操作之中。很明显,在操作部分中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以幼儿感知螃蟹外观特点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和幼儿生活经验、第一部分的活动有效整合才产生的。有了这个基础,教师便可以把重点的内容放在引导幼儿操作上了。
关键词 幼儿活动 课堂观察 有效整合
“课堂观察”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实践经验,还可以帮助我们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同时也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因此,结合本次中班“螃蟹”艺术活动,希望通过量表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记录、分析,进一步观察到幼儿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并分析幼儿行为表现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推动师幼互动,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活动,促进有效教学。
我们带着预设的观察量表,带着一颗探索的心,走近了老师和幼儿,走进了课堂。
一、本次活动观察的过程与汇总
1.基本过程描述。本次活动我们是以教师和幼儿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观察的,每一位教师观察一位幼儿,主要是对本次活动中“幼儿外在表现行为”进行跟踪观察记录。
2.量化数据汇总。活动中我们以划“正”字笔画的方式记录下幼儿每一分钟内发生的每一种行为的次数,并对此进行数据的记录和统计。从数据显示看,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幼儿在今天的课堂反应中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二、本次活动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整个活动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前一部分是教师讲解,幼儿认识螃蟹(用时24分钟)。在这个部分中幼儿有三种反应所占比例较高:①幼儿专心、认真听讲的比例占32%;②举手的比例占16%;③回答问题的比例占10%。
这三种反应之所以能在那么多的反应类型中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选材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提问切合幼儿知识水平。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幼儿操作部分,在这一部分从幼儿开始操作到活动结束一共用了30分钟。第二部分中,有一个反应类型占的比例最高:专心做作业占总比例的12%。分析原因,我认为:
1.教师准备材料充分,幼儿操作积极性被激发。在操作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大量可操作材料,而这些材料都是平时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当看到自己平时收集的物品能惟妙惟肖的变成“螃蟹”时,他们的操作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
2.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为幼儿操作做导引。应该说,教师在整个活动之前的准备是十分到位的,除了收集挑选各类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之外,教师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课件中教师将自己之前制作的“螃蟹”一一的展示,既节省了在课堂中示范的时间,又为幼儿明确了制作方法和操作目标。
经过刚才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找到了活动的不少优点,现在我们再将数据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即结合时间来看数据。
后一半时间用于操作,其中有几个出现次数较多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看别人作业共7次,无所事事共7次。放弃共10次。分析这几个数据,并结合现场所见,我认为教师和幼儿所收集的材料应事先进行筛选,这些材料有的十分不利于幼儿操作。例如制作螃蟹的五对足都需要在盒子上戳洞,而一些果冻盒、快餐盒很硬,幼儿没有办法操作,因此出现了看别人作业和无所事事的现象,后来因为时间的限制,有的幼儿干脆放弃了制作。
三、本次活动观察的启示与建议
新《纲要》的精神指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是指将幼儿园课程的各个部分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贯穿综合、主题、多元等教育思想,它通过全面、综合性的教育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自主地发展,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途径。而在本活动中如果能将认识螃蟹和幼儿制作“螃蟹”恰当地接合,活动效果会好得多。
1.在生活中整合。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教师可在平时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帮助幼儿感知螃蟹的特征,或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螃蟹的特点。让幼儿对螃蟹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而在课堂上,教师只要有针对性的点拨,在课件中有目的的演示“螃蟹”的制作方法,而不用大张旗鼓的将所有关于螃蟹的知识一股脑儿的传授给幼儿。
2.在学习中整合。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发现、探究和体验结合起来。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为幼儿提供探索操作材料,支持幼儿大胆探索,自主探究,把发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互相交流,发表意见,教师在这过程中起隐性的指导作用。
3.在操作中整合。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与动手操作整合。动手操作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孩子生活经验的反映。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操作之中,也会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操作之中。很明显,在操作部分中幼儿的所有活动都是以幼儿感知螃蟹外观特点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和幼儿生活经验、第一部分的活动有效整合才产生的。有了这个基础,教师便可以把重点的内容放在引导幼儿操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