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色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主流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能够更好地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为德育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传统的红色文化表现方式难以吸引青少年群体、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长期的强势入侵,历史虚无主义的余烬复起等。在面对诸多挑战的情况下,我国红色文化传播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从实际出发,构筑红色文化传播的舆论阵地与红色场域。
关键词:红色文化;舆论阵地;大众传播;场域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从社会角度观察,是人类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从历史角度观察,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结晶;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经过革命战争的淬炼与历史的检验所共同创造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红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更是意义非凡。为了使红色文化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更好的传播,把红色种子撒入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增加文化向心力与民族认同感,需要科学客观地认识传播规律,有效构建传播场域,有条不紊地筑牢红色文化传播的舆论阵地。
一、合力:红色文化与大众传播
红色文化想要得到更好的传播,首先要分清楚其传播类型。结合红色文化的具体生产与传播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红色文化传播是由专业的组织进行信息生产,并面向广大社会成员的传播,这符合大众传播“专业传播机构从事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的特点,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立足于大众传播的思维才能更加契客观实际。
红色文化并非精英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一旦以精英主义角色与视角出现在大众面前,则很容易在无形中筑起一面文化高墙,令人望而却步,这也会减少甚至阻断新生力量的流入,难以实现繁荣发展。红色文化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与斗争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相契合。
在认识清楚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类型与传播对象后,我们要进一步分析红色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过程。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层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种基本要素,后人称之为“5W”模式,这5个“W”分别对应“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然而,当我们把这5个要素引申并串联起来的时候,如图1—1,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讯息起始于传播者而终止于受众,或是止于对受众的影响,这样的传播模式或许在提出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一个要素需要考虑在内,它就是“受众反馈”。当我们将“受众反馈”要素纳入上述5种传播基本要素之中,我们会发现,之前的单向传播变成了一个循环促进系统。如图1—2所示,即传播者生产信息,并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这些信息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又能通过“受众反馈”要素传递给传播者,使传播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
与精神文化需求,从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回馈受众,受众又能为传播者提供新的反馈,进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反馈循环”系统。
“反馈循环”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不仅仅在于受众以及受众反馈是传播过程的关键环节,更让我们看清楚了当下的传播是一种双向传播,突出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只有真正了解到受众的需求与偏好,树立起“用户思维”,把红色文化与大众传播思维结合起来,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受众规模,这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也颇具启迪意义。
二、空间:舆论阵地与文化传播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有自身想法的群体,以往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群体的自有特点,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这样的宣传方式难以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甚至可能还会从宏观上削弱红色文化的向心力。然而,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革新性的改变,传播效果大大增强。例如在青少年群体广泛聚集的视频弹幕网站B站上,共青团就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视频作品之中。截止2021年8月28日,在共青团上传的视频中,播放量前三的分别是《鼓乐<兰陵王入阵曲>耳机开最大!来听千军万马!!!》(1376.2万播放量,3.7万条互动弹幕,1.6万条留言评论)、《总理,您听到了吗?飞机在也不用飞两遍了》(1180.9万播放量,5.8万条弹幕互动,1.7万条留言评论)和《惊了!贴地飞行!中国选手潘玉程500米障碍跑破世界纪录》(1102.6万播放量,4.4万条互动弹幕,1.4万条留言评论)。这三条视频很具有代表性,都具有红色文化的标识:第一条视频传递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第二条视频传递的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深深怀念以及当今山河无恙、国富民强的盛世之景,第三条视频传递的是军运会中华健儿500米障碍赛勇夺第一,打破世界纪录的豪迈壮举!这三条视频播放量之和达3659.7万次,互动弹幕量之和达13.9万条,留言评论数之和达4.7万条。
根据前文所述“反馈循环”系统,我们发现,受众欢迎的视频其播放量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这是因为好的视频作品、信息激发了受众之间的传播热情,进而引发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把这种效果形象化就是“口碑载道”,“交口称誉”,在B站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点赞”、“投币”、“转发”、“发弹幕”、“写留言”。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在图1—2的基础上延伸出图1—3,以说明信息在受众内部传播的過程:
此图所示意在表明信息并非一经发出就能一次性覆盖所有受众,而是出现了“节点化”传播现象,我们将第一批接收到信息的受众称为“一级受众”,该受众群可以分为“意见领袖”与“一般受众”,一级受众通过认识信息,分析信息,将信息内化,再通过口语表达、转发、转载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二级受众,同理,在之后的传播过程中,信息会在受众群体中形成“涟漪”般的传播,一直扩散到若干级后的N级受众。 “节点化”传播现象给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也能带来很多启示,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立各级红色文化的传播枢纽,我们仍以青年群体广泛聚集站为例,目前B站共青团官方账号已拥有878.2万粉丝,上传视频3403条,获赞1.7亿次。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各地各部门共青团官方账号,其中粉丝量破百万的有广东共青团(153.5万粉丝)和浙江共青团(112.2万粉丝),由各地方与各部门,在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节点化”传播体系,为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舆论阵地。
三、场域构建:红色文化与舆论阵地
红色文化的场域构建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在新时代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舆论引导与德育社会的重要窗口。其中,该场域的构建是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舆论阵地为主要传播空间,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红色文化,舆论阵地便没有“颜色”性质;失去舆论阵地,红色文化便没有传播空间。因此,红色文化场域的构建需要在红色文化足够丰富的基础上凭借广泛且牢固的舆论阵地,以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形式进行展示与传播。然而,目前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长期入侵,历史虚无主义死灰复燃等等。因此,我国在构建红色文化场域时要从多维度进行考量,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抵御不良观念的冲击。
(1)坚定维护党旗在红色文化场域高高飘扬
构建红色文化场域首先要明确的核心内容是红色文化场域的性质,就红色文化自身而言,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经过革命战争的淬炼与历史的检验所共同创造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从诞生起就具有党性和人民性;就红色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风雨兼程,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因此,无论是从红色文化自身的本质,还是从红色文化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由红色文化所构建的文化场域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鲜红的党旗在红色文化场域高高飘扬。
(2)构建文化场域,引导文化创新
西方对我国文化入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且潜移默化的,青少年群体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去了解又有不具备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是一个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我国在构建红色文化场域时要为红色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以创新的表达方式为红色文化场域吸引更多受众:一方面,传统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手段难以对青少年群体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B站等各大平台上的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已经看到了凭借新形式、挖掘新故事等方式所传播的红色文化所展现的蓬勃生命力,无数的青少年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以B站共青团上传的视频:[翻唱]沙漠兔子[小连杀-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该视频以动漫配合翻唱流行歌曲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讲述了腐败落后的清政府在列强的胁迫下割地赔款,到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也不能够拯救中国,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最后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点题升华。该视频播放量达289.6万,留言评论6412条,其中“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中华)家”、“睡狮终梦醒于硝烟战火”、“我辈胸膛藏一颗红心炽热”、“背后即是祖国,我们无路可退”等弹幕以高频率出现,表达相同情感的互动弹幕多达2.1万条。单单从这一个视频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青少年,乃至青年群体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热爱,更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一旦找到了合适的传播方法和创新的表达方式,便能够凝聚起一股气贯长虹的精神力量!
结语
将红色文化与舆论阵地统筹起来,以文化为内核,以阵地为载体,共同构建红色文化场域,既是切实提升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的可靠路径,也是对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积极响应,更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供信息传播保障与舆论导向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董浩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网络舆论阵地的指导作用[J].青年记者,2020(20):14-15.
关键词:红色文化;舆论阵地;大众传播;场域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从社会角度观察,是人类长期创造而形成的产物,从历史角度观察,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结晶;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经过革命战争的淬炼与历史的检验所共同创造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红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更是意义非凡。为了使红色文化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更好的传播,把红色种子撒入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增加文化向心力与民族认同感,需要科学客观地认识传播规律,有效构建传播场域,有条不紊地筑牢红色文化传播的舆论阵地。
一、合力:红色文化与大众传播
红色文化想要得到更好的传播,首先要分清楚其传播类型。结合红色文化的具体生产与传播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红色文化传播是由专业的组织进行信息生产,并面向广大社会成员的传播,这符合大众传播“专业传播机构从事有组织的传播活动”、“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的特点,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立足于大众传播的思维才能更加契客观实际。
红色文化并非精英文化,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一旦以精英主义角色与视角出现在大众面前,则很容易在无形中筑起一面文化高墙,令人望而却步,这也会减少甚至阻断新生力量的流入,难以实现繁荣发展。红色文化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党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与斗争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相契合。
在认识清楚了红色文化的传播类型与传播对象后,我们要进一步分析红色文化在大众中的传播过程。在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层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在其《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种基本要素,后人称之为“5W”模式,这5个“W”分别对应“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然而,当我们把这5个要素引申并串联起来的时候,如图1—1,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讯息起始于传播者而终止于受众,或是止于对受众的影响,这样的传播模式或许在提出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在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还有一个要素需要考虑在内,它就是“受众反馈”。当我们将“受众反馈”要素纳入上述5种传播基本要素之中,我们会发现,之前的单向传播变成了一个循环促进系统。如图1—2所示,即传播者生产信息,并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这些信息会对受众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又能通过“受众反馈”要素传递给传播者,使传播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
与精神文化需求,从而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回馈受众,受众又能为传播者提供新的反馈,进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反馈循环”系统。
“反馈循环”系统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不仅仅在于受众以及受众反馈是传播过程的关键环节,更让我们看清楚了当下的传播是一种双向传播,突出了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而且只有真正了解到受众的需求与偏好,树立起“用户思维”,把红色文化与大众传播思维结合起来,才能争取到更大的受众规模,这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也颇具启迪意义。
二、空间:舆论阵地与文化传播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有自身想法的群体,以往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我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群体的自有特点,以一种传统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宣传,这样的宣传方式难以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甚至可能还会从宏观上削弱红色文化的向心力。然而,当下红色文化的传播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革新性的改变,传播效果大大增强。例如在青少年群体广泛聚集的视频弹幕网站B站上,共青团就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视频作品之中。截止2021年8月28日,在共青团上传的视频中,播放量前三的分别是《鼓乐<兰陵王入阵曲>耳机开最大!来听千军万马!!!》(1376.2万播放量,3.7万条互动弹幕,1.6万条留言评论)、《总理,您听到了吗?飞机在也不用飞两遍了》(1180.9万播放量,5.8万条弹幕互动,1.7万条留言评论)和《惊了!贴地飞行!中国选手潘玉程500米障碍跑破世界纪录》(1102.6万播放量,4.4万条互动弹幕,1.4万条留言评论)。这三条视频很具有代表性,都具有红色文化的标识:第一条视频传递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第二条视频传递的是对周恩来总理的深深怀念以及当今山河无恙、国富民强的盛世之景,第三条视频传递的是军运会中华健儿500米障碍赛勇夺第一,打破世界纪录的豪迈壮举!这三条视频播放量之和达3659.7万次,互动弹幕量之和达13.9万条,留言评论数之和达4.7万条。
根据前文所述“反馈循环”系统,我们发现,受众欢迎的视频其播放量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这是因为好的视频作品、信息激发了受众之间的传播热情,进而引发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把这种效果形象化就是“口碑载道”,“交口称誉”,在B站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点赞”、“投币”、“转发”、“发弹幕”、“写留言”。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在图1—2的基础上延伸出图1—3,以说明信息在受众内部传播的過程:
此图所示意在表明信息并非一经发出就能一次性覆盖所有受众,而是出现了“节点化”传播现象,我们将第一批接收到信息的受众称为“一级受众”,该受众群可以分为“意见领袖”与“一般受众”,一级受众通过认识信息,分析信息,将信息内化,再通过口语表达、转发、转载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二级受众,同理,在之后的传播过程中,信息会在受众群体中形成“涟漪”般的传播,一直扩散到若干级后的N级受众。 “节点化”传播现象给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也能带来很多启示,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建立各级红色文化的传播枢纽,我们仍以青年群体广泛聚集站为例,目前B站共青团官方账号已拥有878.2万粉丝,上传视频3403条,获赞1.7亿次。除此之外,还有38个各地各部门共青团官方账号,其中粉丝量破百万的有广东共青团(153.5万粉丝)和浙江共青团(112.2万粉丝),由各地方与各部门,在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节点化”传播体系,为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舆论阵地。
三、场域构建:红色文化与舆论阵地
红色文化的场域构建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在新时代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舆论引导与德育社会的重要窗口。其中,该场域的构建是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舆论阵地为主要传播空间,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红色文化,舆论阵地便没有“颜色”性质;失去舆论阵地,红色文化便没有传播空间。因此,红色文化场域的构建需要在红色文化足够丰富的基础上凭借广泛且牢固的舆论阵地,以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形式进行展示与传播。然而,目前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多方面的,西方文化的长期入侵,历史虚无主义死灰复燃等等。因此,我国在构建红色文化场域时要从多维度进行考量,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抵御不良观念的冲击。
(1)坚定维护党旗在红色文化场域高高飘扬
构建红色文化场域首先要明确的核心内容是红色文化场域的性质,就红色文化自身而言,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经过革命战争的淬炼与历史的检验所共同创造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从诞生起就具有党性和人民性;就红色文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风雨兼程,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因此,无论是从红色文化自身的本质,还是从红色文化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来说,由红色文化所构建的文化场域必须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服务,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让鲜红的党旗在红色文化场域高高飘扬。
(2)构建文化场域,引导文化创新
西方对我国文化入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且潜移默化的,青少年群体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去了解又有不具备对事物好坏的辨别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青少年群体是一个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我国在构建红色文化场域时要为红色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以创新的表达方式为红色文化场域吸引更多受众:一方面,传统的表达方式与传播手段难以对青少年群体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通过B站等各大平台上的红色文化传播效果已经看到了凭借新形式、挖掘新故事等方式所传播的红色文化所展现的蓬勃生命力,无数的青少年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以B站共青团上传的视频:[翻唱]沙漠兔子[小连杀-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为例,该视频以动漫配合翻唱流行歌曲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讲述了腐败落后的清政府在列强的胁迫下割地赔款,到辛亥革命失败,资产阶级也不能够拯救中国,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艰辛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最后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点题升华。该视频播放量达289.6万,留言评论6412条,其中“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中华)家”、“睡狮终梦醒于硝烟战火”、“我辈胸膛藏一颗红心炽热”、“背后即是祖国,我们无路可退”等弹幕以高频率出现,表达相同情感的互动弹幕多达2.1万条。单单从这一个视频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青少年,乃至青年群体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热爱,更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一旦找到了合适的传播方法和创新的表达方式,便能够凝聚起一股气贯长虹的精神力量!
结语
将红色文化与舆论阵地统筹起来,以文化为内核,以阵地为载体,共同构建红色文化场域,既是切实提升党的舆论引导能力的可靠路径,也是对国家提倡“文化自信”的积极响应,更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的提供信息传播保障与舆论导向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
参考文献
[1]董浩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网络舆论阵地的指导作用[J].青年记者,2020(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