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以A班为观察组,共60名学生,以B班为对照组,共64名学生。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85.9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客观题成绩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主观题成绩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教学法用于《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更高认可度和满意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质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对于教师而言也更具教学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实践
引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学科,其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整体性和结构性,内容知识丰富且存在一定的教学学习难度。而作为基础性的课程,若想掌握好临床学科的知识,就必须更加认真的对待《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是《内科学》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多种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知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目标,其中将A班60名学生纳入观察组,B班64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2019级学生,且学习成绩差异不明显,因此无统计学意义且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以《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中“心脏瓣膜病”部分知识教学为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熟悉教学流程并安排好教学时间。其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对真实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本次教学需要,若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则需对其中所涉及的真实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将案例增加至教案中,以便于授课过程中可以更适当的提出,同时还需要依据案例的详细病情、诊断治疗方式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发挥问题的思考引导作用。之后,教师需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融合多种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课程相关的课件,以幻灯片、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加详细直观的病例信息,如患者心脏瓣膜的结构情况、变化情况等。通过利用不同颜色的标记还可以进一步凸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便利。再者,案例教学法下需要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每10人一组,让小组学生在正式授课之前对“心脏瓣膜病”知识提前进行预习,明确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关键点,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可以奠定基础。然后,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解教学内容,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对其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同时提出问题“该案例中患者患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患病?”“案例中应用了哪种诊断方法?”等,由此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案例更加深入的理解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知识内容,从而巩固学生的内科学知识认知。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实践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计算学生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教学方式之后的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察内容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即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客观题满分为40分,主观题满分为6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用X?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2.2对比两组患者教学后的学习成绩
3讨论
《内科学》学科中“循环系统疾病”相关的知识内容在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因此在教学时也是课程体系中的重点。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案例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点,并形成正确的疾病诊断意识,提升疾病诊断治疗能力,对于学生之后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考试测试中观察组学生的客观题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主观题成绩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用于《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学生满意度,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未来的临床实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叶.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疾病防治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164-165.
[2]贺明庆,朱锦舟.内科学教学中CBL和PBL教学法的联合运用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00-102.
[3]牛楠.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51+35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实践
引言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学科,其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整体性和结构性,内容知识丰富且存在一定的教学学习难度。而作为基础性的课程,若想掌握好临床学科的知识,就必须更加认真的对待《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是《内科学》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多种循环系统相关的疾病知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强化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本文对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进行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临床专业学生为研究目标,其中将A班60名学生纳入观察组,B班64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2019级学生,且学习成绩差异不明显,因此无统计学意义且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以《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中“心脏瓣膜病”部分知识教学为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
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熟悉教学流程并安排好教学时间。其次,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对真实临床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本次教学需要,若可以满足教学要求则需对其中所涉及的真实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然后将案例增加至教案中,以便于授课过程中可以更适当的提出,同时还需要依据案例的详细病情、诊断治疗方式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相应的问题,以发挥问题的思考引导作用。之后,教师需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融合多种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课程相关的课件,以幻灯片、图片等方式为学生展示更加详细直观的病例信息,如患者心脏瓣膜的结构情况、变化情况等。通过利用不同颜色的标记还可以进一步凸显出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的知识掌握提供便利。再者,案例教学法下需要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每10人一组,让小组学生在正式授课之前对“心脏瓣膜病”知识提前进行预习,明确其中比较难理解的关键点,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可以奠定基础。然后,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讲解教学内容,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对其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同时提出问题“该案例中患者患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患病?”“案例中应用了哪种诊断方法?”等,由此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案例更加深入的理解心脏瓣膜病的相关知识内容,从而巩固学生的内科学知识认知。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实践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计算学生的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教学方式之后的学习成绩。通过考试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考察内容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即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其中客观题满分为40分,主观题满分为6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进行表示,用X?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进行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2.2对比两组患者教学后的学习成绩
3讨论
《内科学》学科中“循环系统疾病”相关的知识内容在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因此在教学时也是课程体系中的重点。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案例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临床专业的学生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点,并形成正确的疾病诊断意识,提升疾病诊断治疗能力,对于学生之后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考试测试中观察组学生的客观题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主观题成绩的差异较为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用于《内科学(循环系统疾病)》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学生满意度,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未来的临床实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叶.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疾病防治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164-165.
[2]贺明庆,朱锦舟.内科学教学中CBL和PBL教学法的联合运用方法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100-102.
[3]牛楠.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351+35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