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l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教材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手材料。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负担,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寻求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信心,养成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学,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除数学学科本身特点之外,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从增进师生感情中孕育兴趣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爱心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学习上关心他们,更要在生活上和思想上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民主平等的态度,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才能由怕学转化为好学、乐学。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
  博闻广识,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才能站高望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得潇洒自如,才能把学生带入广阔的知识领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产生情感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每一节课,教师要满腔热情,让学生从教师的 “精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要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学”,要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培养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这就需要交流。“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送” 与“沟通”,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学习,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融数学教育于活动之中:一是用生动事例揭示数学教学目的。
  三、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唤起兴趣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多或少都已经有了一些生活上的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对于某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还是可以应付的。那么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多多的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解决,这样远比我们乏味的讲解来得有效。
  四、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中提到,在美的享受中能启迪人的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领域中的数学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注意发掘和利用,可以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方法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情感化;二是技术化。所谓情感化,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现人性化色彩。教师应创设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所谓技术化,就是要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索。
  五、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稳定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在顺利情况下,容易激发学习兴趣,但如果遇到困难,又无法克服,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下降。如果经常困难重重,那就会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没有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大多是在一些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或需要熟练掌握的内容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而造成的。因此,教学时必须采取措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要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每节课的知识都应当当堂解决,更不应使问题成堆。实践证明,只有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才能稳定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过去由于农村校外资源不足,教师只教教材、学生被动学习,而现在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非常自由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困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例如,在低年级组织全班性的数学表演会,通过讲解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做数学游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在中、高年级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或者上趣味数学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扩大知识面,又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
  总之,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励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成绩,而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愉快地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智力水平的发挥。同时,还能使学生由于对科任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而将情感迁移到热爱学习。数学是中学阶段课时量最多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师生关系的好坏对数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收向上力量,坚定学习的信心。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方法,对WOS数据库中2007-2017年信息素养及相关领域(信息行为、媒介素养、数字素养、数据素养、图书馆用户教育)进行跨学科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信息
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是居民自治权利的代理人,在居民区公共事务中,接受居民委托,代表和维护居民利益。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看,目前社区居民自治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委托-代
代孕作为人工生育技术的一类,在解决女性不孕不育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在实践中及伦理上均存在争议,各国学者对此也争论不休,未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导致有些国家允许代孕
作者通过对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调查,了解其近半个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以及发展现状,并对白沙县未来发展的前景做了初步思考。
作文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知识、思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短时期内很难见成效。老师怕教,学生怕写。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写作文,从写作中获得点儿乐趣,很值得探讨。凡事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苦会变甜、难会变易、累会变轻松。如果能激发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去写作,作文教学就轻松多了。学生乐写,教师爱教。  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
教师,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威严如警察,细心如园丁,奉献如蜡烛。教师以往的角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语言、手势来维护“课堂交通”有序进行;通过丝毫观察手扶脚下的强行立直;通过燃烧自己向四周发光散热,以烛心为中心,呈射线型的单方传播。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师道尊严”的思想历经几千年的锤炼,在教育者的头脑中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于向学生发号施令“你应该怎样、你必须怎样、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