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早期的“警棍”和“凉鞋”“短剑”导弹

来源 :太空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鲁晓夫唬住了美国人
  
  1960年1月14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以《为了永久和平与友谊而裁军》为题发表演说,首次形成了国家核军事理论。该理论认定弹道导弹应在军事战略中占据中心位置,并应成为欧洲战争及有超级大国参加的战斗中的决定因素。赫鲁晓夫认为,新的战争将从使用核武器的大规模突袭开始。
  赫鲁晓夫的军事理论在发展苏联导弹制造业和原子工业中起了巨大作用。正是这个理論最终导致了两个超级大国战略均势。在此期间,发生了超级大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导弹核冲突——加勒比危机。在1962年秋的“阿纳德尔”战役中,赫鲁晓夫下令在古巴部署苏联弹道导弹,以回应美国加强对该岛的封锁和在土耳其领土上部署中程导弹。带原子弹头的苏联导弹首次出现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南端,到华盛顿和纽约的飞行时间仅为5分钟!
  在“势均力敌”的形势下,双方相由于实施苏美关于解决加勒比危机问题协定,美国于1963年从土耳其随后又从意大利和英国撤出了105枚中程弹道导弹,而这些导弹是苏联许多生命攸关的重要地域的巨大威胁。
  苏联的导弹果真与美国“势均力敌”吗?
  第一枚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是和苏联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同时制成的,1954年康瓦尔公司获得了研制远程弹道导弹,后来称作“宇宙神”的研制订单。过了两年,第一枚带核弹头的战术导弹“红石”列装,中程导弹“丘比特”和“雷神”开始试验。1958年春夏,这两种导弹列装,而改进型洲际弹道导弹“宇宙神-B,,在试验时飞行距离超过了9650千米。美国的导弹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1959年8月,马丁公司推出世界第一枚重型洲际导弹——“大力神-1”。该导弹有巨大推力的发动机,可跨洋运载大威力核弹头。9月,世界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宇宙神-Ⅱ”装备了美国空军。尽管苏联的导弹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作了非凡的努力,其设计班子的工作速度也快得令人难以置信。但苏联仍然落后于美国,4个月后苏联的P-7导弹才列装。
  1960年11月,美国海军列编第一艘核潜艇“华盛顿”号,艇上装备了16枚射程为2200千米的“北极星”A-1导弹,一年以后第一枚重型导弹“大力神-1”开始列装。
  苏联在导弹核武器方面的落后状况越来越明显。1 960年苏联装备了48架Ty一95战略轰炸机,每架可携带两颗核炸弹。96颗航空炸弹——这就是苏联能够用来对付当时美国空军1515架战略轰炸机上装备3000颗核炸弹的大机群的全部家当!在加勒比危机期间苏联约有30枚洲际弹道导弹担任战斗值班,而同一时间美国有203枚核弹头的导弹处于高级战备状态。
  只有赫鲁晓夫那样自信、豪放的领导人,才能背靠这样贫乏的武器库来威胁美国。事实上,苏美两国的导弹数量离“均等”还差得很远很远。
  


  1959年12月1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建立新的兵种——战略火箭兵。司令部和指挥所设在了1941年领导莫斯科保卫战的西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莫斯科州奥金佐沃区弗拉西赫村。炮兵主帅M.涅捷林被任命为第一任战略火箭兵总司令兼苏联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美国也建立了战略部队。美国的战略部队是由战略进攻部队和战略防御部队组成。战略进攻部队包括了3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潜艇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战略轰炸机列入美战略空军司令部编制,而潜艇战略弹道导弹列入海军编制。
  
  飞越12000千米的“警棍”
  
  苏联早期的洲际导弹叫P-7和P-7A(SS-6 Sapwood(警棍))。
  1955年2月,苏联首先开展了洲际导弹发射场的建设,为了保密,该项目被称为国防部第5科研试验靶场,非正式称号“丘拉坦”。在第一批航天发射后,全世界都知道了它,就像了解拜科努尔发射场一样。
  研制部门组成了P-7总设计师委员会,其主席是科罗廖夫。委员会中还包括导弹综合系统和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设备、指令仪表(陀螺仪)、弹道无线电校正等主要系统的5位总设计师。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导弹首个战斗阵地的部署位置选定了遥远北方的阿尔汉格斯克州普列谢茨克铁路车站。位置很偏远,在原始森林地带,与美国仅隔着北极,很近。
  出现的第一个问题是系统的伪装。导弹长约30米、重达300吨,将这个几层楼房大的庞然大物藏匿在何处呢?有人提出在山崖上挖一个大山洞,战斗警报发布后,将导弹连同所有发射设施一同从山洞推出;还有人提出了“超深井”方案。但所有的方案都被否定了。最后采用了地上发射设施,周围用土墙围起来。从1957年苏联开始在普列谢茨克建设4个“安喀拉(机库)”发射点。就在这一年,拜科努尔发射场投入使用,3月3日第一枚厂号为M1-5的导弹分成5部分到达这里。凡事开头难。5月15日,导弹刚刚飞行了103秒,就因发动机起火而紧急关机。6月10日和7月12日又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发射。和第一次发射一样,这两次发射也失败了。导弹要么空中爆炸,要么压根儿就没飞起来。科罗廖夫让大家仔细分析了事故原因,把大家弄得精疲力竭。最后1957年8月21日终于进行了第一次成功发射。弹头飞完了5600千米距离,抵达堪察加靶场上的目标。有一个地面测量站所锁定了它的着陆情况。随后向太平洋水域的发射证实了总设计师的计算 导弹达到了8000千米射程。
  古比雪夫第一航空工厂于1958年展开了新部件的批生产。第二年7月30日,装有氢弹头的P-7进行了首次试验发射,11月试验胜利结束。“安喀拉(机库)”战斗发射站业已建成。1959年12月4个P-7战斗系统开始担任战斗值班,翌年1月20日导弹正式列装。
  根据通常的分类方法,P-7属于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但是研究者常把这种导弹列为独立自主的“零代”。
  科罗廖夫采纳了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的成熟的发动机设计方案。经受不了常温、会旋即变热、沸腾的液氧不可以加注状态贮存在导弹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战备水平。在后来杨格利和切洛梅的导弹上采用了其他推进剂组元,显著提高了战备水平。
  顺便指出,在导弹惊人的新结构中采用了煤油和液氧传统推进剂,最终制造了航天运载火箭(“东方”号和“联盟”号就是安装了第3级的P-7弹道导弹)。直至今天,“联盟”号仍然是苏联把载人宇宙飞船送上地球轨道的唯一运载火箭。
  混合推进剂在失重条件下的点火技术很难掌握。在地面试验时一切还不算太坏,但第二级在高空启动时则变幻无常,有时能启动有时不能启动。如果导弹带有核弹头或火箭运载有航天员的飞船时遇到第二级不能启动是很可怕的。因此,除了弹上自主式控制系统外,科 罗廖夫还使用了无线电校正系统。这在第一枚导弹上便证明了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计算机尚未发明出来,不完善的自主式控制系统会使导弹偏离目标几十千米。操作员通过无线电校正系统可以修正误差,提高射击精度。但如果敌人设置超大功率的无线电干扰,导弹就会一下子“脱缰”了。
  赫鲁晓夫在其《回忆录》中曾这样描写到:“乌斯季诺夫向我报告说,科罗廖夫设计师邀请去参观他的弹道导弹。我们决定党中央主席团全体成员前去。他在工厂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导弹。说实在的,国家领导人见到它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我们的认识中,对这个雪茄烟形大圆筒能飞到什么地方,并用爆破突击的方式将什么人杀伤,还没有形成概念。科罗廖夫向我们揭示了它是怎样飞的,能打到哪儿。而我们像农民在市场买花布那样围着它走着,摸摸、拉拉,看是否结实,我们几乎要扑到它上面。人们会说,瞧这一群技术外行凑到了一起了。唉,在那些年月里,类似的外行不光是我们,那些初次接触导弹技术的人也都如此。”
  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尽管有许多缺点,但它有两个无可争辩的优点:一是不可能将其击落,就是到今天,世界上仍没有足够的反导系统。二是它的攻击常常是突然的,飞临时间不超过30分钟,准备用导弹还击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P-7是两级洲际弹道导弹。导弹第一级安装有4台6燃烧室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地面推力为78吨,第二级有1台8燃烧室的发动机,地面推力71吨。导弹最大飞行距离为8000千米,最大发射质量283吨,头部质量5.4吨,核战斗装药威力300万吨,推进剂质量250吨,弹长31.4米,導弹最大直径11.2米。射击精度10千米。导弹安装有飞行中分离的单核弹头。控制系统为带飞行弹道无线电校正的惯性系统,发射方式为气动式的,推进剂为煤油和液氧。
  导弹在发射前加注,发射前准备时间总共达12小时。保持战备状态不超过8小时。
  在普列谢茨克担任值班的P-7从未超过4枚,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所有P-7均退役,由P-7A代替。
  P-7A导弹的研制任务是将飞行距离增加至1.2000千米。该导弹的首次试验性发射于1958年12月24日进行,发射因1台发动机故障而失败。后来的发射也不顺利,16枚导弹有8枚飞起来了,其中4枚虽然到达了堪察加半岛上的目标,但偏差很大。经过一系列修改以后,1960年9月,P-7A列装,导弹射程显著提高,但未达到既定参数。
  P-7A为两级洲际弹道导弹,导弹最大飞行距离9500千米,最大发射质量283吨,头部质量3.7吨。核装药威力300万吨,推进剂质量250吨,弹长31.4米,弹体最大直径11.2米,射击精度10千米。导弹安装有飞行中分离的单核弹头。控制系统为带有飞行弹道无线电校正的惯性系统。推进剂为煤油和液氧。P-7A在普列谢茨克的发射阵地上担任了战斗值班,发射准备时间达到了七八小时。但军方并不满足。
  1960年10月,总司令涅杰林得到密报,美国已成功地发射了射程约为15000千米的“宇宙神”导弹。涅杰林问科罗廖夫,如果把核弹威力减小1/2(苏联科学家已把建造威力为165万吨的小型装药的事通知了他),P-7A可否飞得那样远。科罗廖夫做了肯定的回答。
  P-7A作了改进,弹头减轻后它越过了12000千米的距离。然而它只停留在试验状态,没有批量生产。因为小的装药威力不能补偿导弹偏离目标大的缺点。对城市射击是可以的,但不能摧毁敌人加固良好的战略目标。
  
  成功转入地下的
  “凉鞋”和“短剑”
  
  苏联第一个批量生产的、创造了长寿纪录的导弹是P-12,它的总设计师是杨格尔。P-12和P-12y(SS-4 Sandal(痕鞋))都是他的杰作。
  当科罗廖夫成为低沸推进剂拥护者的时候,他清楚地看到了它的优点和缺点。其优点是生产时不腐蚀、便宜,工业部门易于掌握;缺点是低温的液氧沸点太低,无法长时间保存。
  而杨格尔拥护高沸推进剂。这种推进剂中的氧化剂在高位下沸腾,能长时间地使导弹保持战备状态。但他选中的高沸氧化剂硝酸腐蚀性极强,它腐蚀弹体,且偶然接触燃烧剂会自燃。
  杨格尔曾在科罗廖夫手下任第五控制系统研究室主任,一年以后成为副总设计师,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南方机器制造厂主持P-1和P-2导弹的生产。后来他被任命为88科研所所长,但是不久因为他常和科罗廖夫争吵而被降职并调任科研所的总工程师。
  杨格尔推崇的高沸推进剂使导弹可在加注状态下长期保存,导弹发射准备时间可缩短到几分钟。这给军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为此深受鼓舞。
  早在1952年2月,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汽车厂的基础上,世界上最大的导弹制造企业开始建设。稍后,正是这个厂引起了赫鲁晓夫的注意,他到处讲的一句名言是:在我国制造导弹就像做小香肠一样。
  于是,杨格尔开始研制使用高沸点推进剂的P-12中程导弹。首次发射是1957年6月进行的,1958年12月完成了试验,1959年3月P-12列装。苏联建立战略导弹部队后装备的第一种导弹就是P-12。P-12是苏联第一个批量生产的导弹,它创造了长寿纪录,一直使用了30多年。这是卓越设计师杨格尔的历史性创造。
  P-12为单级中程弹道导弹。导弹最大飞行距离为2000千米,最大发射质量41.7吨,头部质量1.6吨,核战斗装药威力20075吨,推进剂质量35吨,弹长22米,弹体最大直径1.65米。导弹安装有飞行中分离的单核弹头,控制系统为自主式,发射方式为气动发射方式。导弹采用煤油和硝酸自燃推进剂。它是苏联第一个带热核战斗装药的导弹。导弹担任战斗值班时贮箱是空的,保存期7年,导弹由不加注状态的发射准备时间是3.5小时。加注了的导弹可停留1个月。这种情况下战斗班(组)接到命令后30分钟即可发射。
  1960年5月,第一批P-12导弹在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开始担任战斗值班。1961年9月,带核弹头的飞行试验证明了导弹深厚的战斗潜力。通过两个批生产厂的全力生产,到20世纪60年代中叶,苏联已拥有600多枚这种导弹,它们瞄准了北约国家和远东一些国家。
  尽管取得了成功,设计师们仍不能回避苏联导弹的致命弱点:美国人的侦查卫星为美国指挥部提供了苏联发射装置位置的详实资料,大洋彼岸的导弹飞临苏联导弹基地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而苏联导弹的战斗准备却要几个小时!
  如果考虑到所有美国洲际弹道导弹都安装了300万吨的战斗装药,而其距离目标的最大偏差量不超过3千米,则苏联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为了躲避美国卫星的侦查,苏联开 始在卡普斯金亚尔试验场建设试验型地下井,并在井下发射了P-12。但地下发射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要求导弹的贮箱和管路系统不能有哪怕是最小的渗漏。
  总设计师杨格尔和发射设备总设计师巴尔民很好地完成了这些任务。1961年12月,P-12y从第一座试验型“灯塔一2”导弹发射井发射。经过两年试验结束,1964年1月9日,苏联第一座中程导弹地下井发射设施列装,其防护性等级提高了10倍,大大降低了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核爆炸威力的影响。从此,苏联导弹成功地转入“地下”。
  P-12y为单级中程弹道导弹,导弹最大飞行距离为2000千米,最大发射质量41.7吨,头部质量1.6吨,核战斗装药威力200万吨,推进剂质量35吨,弹长22米,弹体最大直径1.65米。
  P-12导弹技术资料已转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P-12的各改进型号在部队一直使用到1990年5月21日。从1988年到1990年共有149枚导弹(其中65枚曾担任战斗值班,其他存放在库中)及其发射装备,根据销毁中近程导弹的国际条约被销毁。
  P-12的飞行距离没有完全使军人满意,因为欧洲战区某些地域仍处在苏联导弹范围之外。需要有新的能摧毁西欧地区任一目标的核导弹系统。
  1960年苏联化学家们成功地合成了新的燃烧剂——偏二甲肼,它和硝酸氧化剂相结合为火箭发动机提供了有效的、可长期保存的推进剂。这使杨格尔研制的P-14和P-14y(SS-5 Skean(短剑))速度大大加快。
  P-14于1960年7月6日在卡普斯金亚尔开始试验,1961年2月试验结束,同年4月24日列装。
  P-14为单级中程弹道导弹,导弹安装两台双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总推力为138吨,发射设备为固定式地面发射装置。导弹的最大飞行距离4500千米,最大发射质量86吨,头部质量重1.5吨,核战斗装药威力200万吨,推进剂质量80吨,弹长24.4米,弹体最大直径2.4米。导弹安装有飞行中分离的单核弹头,控制系统为自助式惯性系统,发射方式为气动式,推进剂为偏二甲肼和硝酸。1962年第一批导弹开始战斗值班。同年,装有热核弹头的P-14首次成功发射。
  成功进行地下发射的P-14叫P-14y,与P-14相似。它的试验要比P-12y稍迟些,但它顺利地经过了一系列发射,在同一天趕上了它的前辈。1964年1月,P-14y列装。巴尔民为P-14y研制了“秋索瓦雅”集群型地下井发射装置。
  这种导弹的部署没有像P-12那样多。1965年其数量达到了顶点,后来没有超过100枚。根据销毁中近程导弹的国际条约,最后6套P-14系统于1980年末销毁。
其他文献
2009年12月9日,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一架美国空军的B-52轰炸机左翼下吊挂着一枚奇怪的东西起飞了。这个奇怪的东西分为两级,第一级是一个圆柱形;第二级是一个楔形体,下面挂了一个长方形斜开口的进气道。这个奇怪的东西就是美国正在研制的X-51A型高超音速飞行器。  对于这次飞行,x-51A研制团队异常激动。空军研究实验室的x-51A项目经理查理·布林克表示: “这是最伟大的一天。”。国内媒体对
期刊
今年是俄罗斯航天员培训中心成立50周年,为配合一系列纪念活动,这个位于莫斯科东郊的“航天员摇篮”近日掀开神秘的面纱,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  加加林航天员培训中心是俄罗斯航天员的选拔及培训基地,位于莫斯科以东约20千米的一片密林深处。该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此后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个独立小城,并以水泥墙与外界隔绝,人们给小城取名为“星城”。由于涉及载人航天领域的大量国家机密,“星城”一直披
期刊
相关背景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一声轰鸣,将“亚洲一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继法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步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国家。 “亚洲一号”卫星发射成功,震惊了国际航天界。有外电评论: “中国这次成功发射的意义,绝不亚于当年的原子弹爆炸,”  从那时至今,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作为长征火箭发射服务商,先后进行了30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36颗商业卫星,完成了6次搭载
期刊
俄航天最高领导人盘点2009年成就:    按照惯例,俄罗斯《航天新闻》杂志(本刊的战略合作伙伴)每年第二期都刊登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航天领导人对前一年度航天活动的总结 本文是《航天新闻》总编马里宁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佩尔米诺夫和俄罗斯航天兵司令奥斯塔宾科少将的专访。    马里宁:安纳托利亚尼古拉耶维奇,请给我们介绍一下2009年俄罗斯航天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以及联邦航天计划的进展情况? 
期刊
作为第八期中国一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動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游本凤 撰文摄影)  杨格尔的中程导弹在1962年加勒比
期刊
2010年4月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执行国际空间站飞行任务,任务代号STS-131。机上乘有7名航天员,其中包括3位女性(美国2人,日本1人),这是有史以来航天飞机首次搭载有3位女性机组成员的任务。  这也是美国航天飞机今年第2次升空。此次飞行后,1981年开始服役的航天飞机在年底退役前总共只有3次飞行任务要执行。  “发现”号的升空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繁忙建设正在继续。
期刊
一提起甘肃,人们眼前往往会浮现出干燥少雨的黄土高原印象。但实际上,这种印象并不全面。甘肃的第二大城市天水,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因气候宜人和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甘肃天水航天育种基地)就坐落在此。  这个成立于2001年的航天育种基地,是全国唯一的省级航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目前该基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控股的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
期刊
亚洲最大望远镜开建    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重大合作项目——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工程奠基仪式在佘山举行。这台望远镜的口径达65米,高70米,整个65米口径抛物面的面积足有8个篮球场大,是亚洲最大望远镜。根据计划,到2012年底,望远镜将具备探月工程二期VLBI测轨的能力和天文观测能力。2015年,65米射电望远镜系统的建设将全部完成。  据介绍,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接收宇宙中天体发出的
期刊
当2010年的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身在大凉山深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的火箭、卫星发射试验队也在翘首期盼着新年。但是,和常人的期盼不同,他们更期盼用自己辛勤的工作为新一年的航天发射任务迎来一个精彩的“开门红”。  1月17日凌晨,随着火箭的顺利升空,队员们绽放了最灿烂的笑容。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201 0年的航天发射拉开了壮丽的序幕。    建设一支创新型试验队    卫星
期刊
俄罗斯伟大的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终将走出摇篮,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上世纪50年代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后,首先把目光投向月球,不仅派出使者——各类无人探测器到访月球,还相继把12位航天员送上月球。迄今为止,月球是人类到访过的地球以外的唯一一个星球。  5月31日~6月3日,世界月球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本刊特别刊发“世界月球大会速递”专栏,以飨读者。    第一次探月高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