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荣生先生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小说课程内容严重老化,一方面造成学生学习小说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迟滞了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高级思维的发展。孙绍振教授认为,语文教育界关于文学的“观念”“至少落后二十年到五十年”。小说教学要走出眼前的困境,突破原有的小说教学套路,重构合理的解读新图式,就成为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
我们认为,除了传统的“三要素”、主题和技巧等五方面内容之外,还可从以下四方面打开小说教学的新视窗。
一、语言教育
吴含荃老师在《小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及策略分析》一文中分析,“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泛语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着眼于小说的内容,而忽视了小说‘言说的智慧’,从根本上放弃了通过小说鉴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离开语言文字的教学,学生既得不到作品真善美的情思熏陶,又学不到作家运用语文文字的本领。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小说叙述语言的言外之意,小说的许多真实意图往往就隐含在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中。这不仅因为小说教学没有必要的语言基础训练便不易进行,更因为语言训练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小说教学必须担当。事实上,伴随着小说鉴赏而进行的语言教育,其效果会更加显著。
为了实现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双重目标,一方面,要进行剖析情节结构、理解人物形象、领会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欣赏教学,以着重实现文学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的训练;进行归纳文章大意,把握结构要点、捕捉重要词语的训练。
二、情感体验
现代小说已经由原来的“向外转”逐渐变成了“向内转”,它有时直接把人的心理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十分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甚至完全是以内心的意识流动来结构整篇小说。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重阅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小说阅读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灵存在,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和周边世界的联系,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边城》是典型的“写意”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缺乏变化;情节拖沓散漫。教学时,只有抓住写意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指导对“风物”和“意境”的解读上,注重人物的情感体验,才能读出个中滋味,产生情感共鸣。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爷爷却张冠李戴,她“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我们细加品味,就会感受到:爱情微妙,青春易逝,无爹无妈的纯情少女心事满怀却无处诉说,船上过渡人的快乐、悠闲与她内心的波动形成对比,更加深了她无助和委屈的情绪。
三、叙事模式
一篇小说可以没有奇崛的想象,可以没有夸张而典型性格的人物,可以没有复杂的情节,然而它绝不能没有叙述,“叙述”是小说所有元素中唯一不能剔除的元素。有了“叙述与虚构”的意识,小说教学就会跳出小说的故事层面,关注小说中的叙述者、叙述角度、叙述结构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在叙事上的一个显著变化表现在叙事视角上,传统现实主义全知全能视角转移到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多元叙事视角达到对全知视角的叛离和超越。因此,小说的鉴赏与评价必须走向作品的内部逻辑,即作为“人”的情感逻辑。如孙犁的《荷花淀》以女性作为叙述主体写出了战争的情感逻辑。
由程红兵、胡根林等老师将基于小说叙述视角的阅读目标设定为:辨析小说采用了何种叙事视角;阐述小说的这种视角的文本依据;评价小说的这种叙事视角对于达成小说主题、小说艺术感染力的效果;尝试采用此种叙事视角编写故事。这些对小说叙事模式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四、结构艺术
陈平原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现代中国小说则采用连贯叙述、倒装叙述、交错叙述等多种叙事时间;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纯客观叙事等多种叙事角度;以情节为中心,以性格为中心,以背景为中心等多种叙事结构。
分析鲁迅的小说,如《阿Q正传》、《孔乙己》等以主人公为中心组织情节同;而《明天》、《风波》和《药》等以事件为中心集结各式人物开展情节,这类小说,借鉴外国小说的结构方式,选取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面来展开情节,写出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从中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特别是《药》的双线结构;《一件小事》、《社戏》和《故乡》等则是带有纪实性的散文性小说。如果我们仍用传统的眼光和分析方法来教学,势必会捉襟见肘,露出窘态。我们可将基于小说结构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阐释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对于达成小说主旨、小说艺术感染力的效果;尝试模仿小说的情节结构编写故事等。
在明确以上小说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本着以下原则:(1)确定教学内容要显现教师的个性;(2)确定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的需求;(3)确定教学内容要体现编者的意图;(4)确定教学内容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旨。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有关小说教学的目标为依托,应运用当代语文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甚至拓展、生成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使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
让我们突破固有的小说教学模式,推开新窗,放眼远望,在语言教育、情感体验、叙事模式、结构艺术等方面加以探究,以提高小说课堂教学的效率,迎来文学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潘冠海. 教科书小说选文特色及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3期A.
[2] 盛海耕. 文学鉴赏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1997年第10期.
[3] 朱绍禹. 文学教育值得重视,《语文学习》,1998年第10期.
[4]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5] 成旭梅. 基于内部逻辑的现当代小说微观阅读,《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3期A.
[6] 赵青林. 确定教学内容需要多元审视,《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2期A.
[7]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8] 黄中海. 鲁迅三类小说的结构艺术,《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5期A.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中学)
我们认为,除了传统的“三要素”、主题和技巧等五方面内容之外,还可从以下四方面打开小说教学的新视窗。
一、语言教育
吴含荃老师在《小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及策略分析》一文中分析,“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泛语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着眼于小说的内容,而忽视了小说‘言说的智慧’,从根本上放弃了通过小说鉴赏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离开语言文字的教学,学生既得不到作品真善美的情思熏陶,又学不到作家运用语文文字的本领。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小说叙述语言的言外之意,小说的许多真实意图往往就隐含在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中。这不仅因为小说教学没有必要的语言基础训练便不易进行,更因为语言训练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小说教学必须担当。事实上,伴随着小说鉴赏而进行的语言教育,其效果会更加显著。
为了实现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的双重目标,一方面,要进行剖析情节结构、理解人物形象、领会主题和作者创作意图的欣赏教学,以着重实现文学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又要进行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的训练;进行归纳文章大意,把握结构要点、捕捉重要词语的训练。
二、情感体验
现代小说已经由原来的“向外转”逐渐变成了“向内转”,它有时直接把人的心理世界作为写作对象,十分重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甚至完全是以内心的意识流动来结构整篇小说。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注重阅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并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小说阅读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灵存在,关注学生与自然、社会和周边世界的联系,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边城》是典型的“写意”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缺乏变化;情节拖沓散漫。教学时,只有抓住写意的特点,将重点放在指导对“风物”和“意境”的解读上,注重人物的情感体验,才能读出个中滋味,产生情感共鸣。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爷爷却张冠李戴,她“坐在溪边……就忽然哭起来了”。我们细加品味,就会感受到:爱情微妙,青春易逝,无爹无妈的纯情少女心事满怀却无处诉说,船上过渡人的快乐、悠闲与她内心的波动形成对比,更加深了她无助和委屈的情绪。
三、叙事模式
一篇小说可以没有奇崛的想象,可以没有夸张而典型性格的人物,可以没有复杂的情节,然而它绝不能没有叙述,“叙述”是小说所有元素中唯一不能剔除的元素。有了“叙述与虚构”的意识,小说教学就会跳出小说的故事层面,关注小说中的叙述者、叙述角度、叙述结构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说在叙事上的一个显著变化表现在叙事视角上,传统现实主义全知全能视角转移到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多元叙事视角达到对全知视角的叛离和超越。因此,小说的鉴赏与评价必须走向作品的内部逻辑,即作为“人”的情感逻辑。如孙犁的《荷花淀》以女性作为叙述主体写出了战争的情感逻辑。
由程红兵、胡根林等老师将基于小说叙述视角的阅读目标设定为:辨析小说采用了何种叙事视角;阐述小说的这种视角的文本依据;评价小说的这种叙事视角对于达成小说主题、小说艺术感染力的效果;尝试采用此种叙事视角编写故事。这些对小说叙事模式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四、结构艺术
陈平原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现代中国小说则采用连贯叙述、倒装叙述、交错叙述等多种叙事时间;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纯客观叙事等多种叙事角度;以情节为中心,以性格为中心,以背景为中心等多种叙事结构。
分析鲁迅的小说,如《阿Q正传》、《孔乙己》等以主人公为中心组织情节同;而《明天》、《风波》和《药》等以事件为中心集结各式人物开展情节,这类小说,借鉴外国小说的结构方式,选取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面来展开情节,写出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从中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特别是《药》的双线结构;《一件小事》、《社戏》和《故乡》等则是带有纪实性的散文性小说。如果我们仍用传统的眼光和分析方法来教学,势必会捉襟见肘,露出窘态。我们可将基于小说结构的教学内容设定为: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阐释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对于达成小说主旨、小说艺术感染力的效果;尝试模仿小说的情节结构编写故事等。
在明确以上小说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本着以下原则:(1)确定教学内容要显现教师的个性;(2)确定教学内容要关注学生的需求;(3)确定教学内容要体现编者的意图;(4)确定教学内容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旨。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以课程标准中有关小说教学的目标为依托,应运用当代语文教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甚至拓展、生成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使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独立学习和探究能力。
让我们突破固有的小说教学模式,推开新窗,放眼远望,在语言教育、情感体验、叙事模式、结构艺术等方面加以探究,以提高小说课堂教学的效率,迎来文学教学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潘冠海. 教科书小说选文特色及教学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3期A.
[2] 盛海耕. 文学鉴赏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1997年第10期.
[3] 朱绍禹. 文学教育值得重视,《语文学习》,1998年第10期.
[4]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5] 成旭梅. 基于内部逻辑的现当代小说微观阅读,《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3期A.
[6] 赵青林. 确定教学内容需要多元审视,《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2期A.
[7]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第2版.
[8] 黄中海. 鲁迅三类小说的结构艺术,《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5期A.
(作者单位:安徽省郎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