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文本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们的朋友,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仅要分析文本,还要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指引,是教学目标设置的标准。语文课程标准上有这么段话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此刻,我认识到,原来课程标准上对语文已经下了定义,研究课程标准是一个语文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语文的核心目标是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在语文实践中实现其人文目标。语文是一门重感悟,重实践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我现在任教四年级。作为一名新语文教师的我,其实很迷茫,经过三年级一年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首先,我太过重视知识,字词的教学,忽视了情感、价值的学习;其次,我无法把握教学时间,我与许多语文老师都交流了过,本来两节课完成的教学,必须要三节课才能完成;再者,忽视读的训练,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读一两遍,在抓住关键词后,学生理解后,没有通过朗读去升华情感,没让学生通过朗读去表达情感,没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情感。李金龙老师说过:“语文课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注重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最重要的环节。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中,这也是我参加公开课比赛的一次教学,本篇文章是讲述一位中国留学生外出漂流,在漂流过程中失事,结果在大山中迷路几天,最后终于在第三天中午来到一家面包店,面包店老板却要求“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通过描述“我”渴望得到面包但是又想到国旗是我们民族尊严的象征,经过一系列的神态描写,体现“我”的内心的挣扎,最后“我”拒绝换面包,导致我因饥饿昏倒在面包店门口,面包店老板被“我”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他救了“我”,并承诺付所有医药费。在本课教学中,在讲到我迷路,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这部分,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你是这样的年轻人,你遇到这样的情境,你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
让学生体会年轻人当时的害怕、无助,甚至绝望。当学生回答出我要的答案的候,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这种害怕、无助、绝望的感情读这段,没有巩固情感体会。或者我自己范读,让学生之间赛读,读出那种害怕,无助,效果会更好。这也为后面教学作下铺垫。另外,在解释“趔趔趄趄”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用行动来解释这个词,我请了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我认为自己还没挖掘透彻。如果此时让学生回忆下,为什么“我”会趔趔趄趄?更体现出我当时的狼狈和饥饿。此外,我太重视字词教学了,导致本节课时间不够,最后没有进行拓展延伸,比如“你想对老板说些什么” ,让学生体会老板的友好善意。从而体现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国际友好。对我来说,这节公开课是比较失败的,但是我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自己吸取教训,以此为鉴,不断的去提升自己,不断的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地去改进,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专家教师一样,娴熟地进行教学。
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不断的反思自己,似乎自己从一个懵懂的依赖教案的语文教学新手成长成一个能独立进行思考、独自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我明白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积累语言。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要将课文读5 遍,另外,早读时我设置了班长带读制,班长轮流带读,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预习的习惯。此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朗读,一节课,通过指明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学习阅读方法,在读中体悟情感。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教学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目标的要求,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学会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 了解课文内容,质疑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进行交流。
4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我设置了四大环节,第一环节,词语闯关。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阿特金森曾表明成就动机也是学生学习动机之一。简单的识字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从而得到教师的赞赏,得到强化,那么他这节课的学习态度,甚至学习行为都会更好。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概括本课的内容,这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环节,质疑--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我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 中寻找答案,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环节,学生没有让我失望,学生相机汇报出长城的形态像条长龙,它的构造高大坚固,气势雄伟,并且古代的劳动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建筑起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它凝结的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此环节,我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想像下劳动人民在修建长城的时候会怎样?学生汇报,额头上流着汗水,身上的汗水打湿的衣裳,肩膀上流着血……..通过这一环节设置,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并让学生想想,面对这样的劳动人民,你们有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请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最后一环节,拓展延伸,导游长城。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以及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能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胆量。
这就是我对课程标准和阅读教学的浅谈。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导引,指导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希望各位老师重视对课程标准的阅读和研究。
语文的核心目标是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在语文实践中实现其人文目标。语文是一门重感悟,重实践的学科。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我现在任教四年级。作为一名新语文教师的我,其实很迷茫,经过三年级一年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首先,我太过重视知识,字词的教学,忽视了情感、价值的学习;其次,我无法把握教学时间,我与许多语文老师都交流了过,本来两节课完成的教学,必须要三节课才能完成;再者,忽视读的训练,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让学生读一两遍,在抓住关键词后,学生理解后,没有通过朗读去升华情感,没让学生通过朗读去表达情感,没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情感。李金龙老师说过:“语文课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注重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最重要的环节。例如在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的教学中,这也是我参加公开课比赛的一次教学,本篇文章是讲述一位中国留学生外出漂流,在漂流过程中失事,结果在大山中迷路几天,最后终于在第三天中午来到一家面包店,面包店老板却要求“我”用五星红旗换面包,通过描述“我”渴望得到面包但是又想到国旗是我们民族尊严的象征,经过一系列的神态描写,体现“我”的内心的挣扎,最后“我”拒绝换面包,导致我因饥饿昏倒在面包店门口,面包店老板被“我”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他救了“我”,并承诺付所有医药费。在本课教学中,在讲到我迷路,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来转去这部分,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你是这样的年轻人,你遇到这样的情境,你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
让学生体会年轻人当时的害怕、无助,甚至绝望。当学生回答出我要的答案的候,我没有让学生带着这种害怕、无助、绝望的感情读这段,没有巩固情感体会。或者我自己范读,让学生之间赛读,读出那种害怕,无助,效果会更好。这也为后面教学作下铺垫。另外,在解释“趔趔趄趄”这个词语的时候,我让学生用行动来解释这个词,我请了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我认为自己还没挖掘透彻。如果此时让学生回忆下,为什么“我”会趔趔趄趄?更体现出我当时的狼狈和饥饿。此外,我太重视字词教学了,导致本节课时间不够,最后没有进行拓展延伸,比如“你想对老板说些什么” ,让学生体会老板的友好善意。从而体现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国际友好。对我来说,这节公开课是比较失败的,但是我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自己吸取教训,以此为鉴,不断的去提升自己,不断的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地去改进,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专家教师一样,娴熟地进行教学。
经过一年的探索,我不断的反思自己,似乎自己从一个懵懂的依赖教案的语文教学新手成长成一个能独立进行思考、独自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师。语文课程新大纲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我明白了,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还可以积累语言。因此,我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要将课文读5 遍,另外,早读时我设置了班长带读制,班长轮流带读,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预习的习惯。此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朗读,一节课,通过指明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对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学习阅读方法,在读中体悟情感。例如在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教学中,我根据课程标准目标的要求,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 学会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 了解课文内容,质疑讨论: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进行交流。
4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我设置了四大环节,第一环节,词语闯关。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阿特金森曾表明成就动机也是学生学习动机之一。简单的识字会激发学生的成功感,从而得到教师的赞赏,得到强化,那么他这节课的学习态度,甚至学习行为都会更好。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初读,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概括本课的内容,这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三环节,质疑--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我提出质疑,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 中寻找答案,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环节,学生没有让我失望,学生相机汇报出长城的形态像条长龙,它的构造高大坚固,气势雄伟,并且古代的劳动人民靠着自己的双手和肩膀,建筑起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它凝结的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在此环节,我还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画面,想像下劳动人民在修建长城的时候会怎样?学生汇报,额头上流着汗水,身上的汗水打湿的衣裳,肩膀上流着血……..通过这一环节设置,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并让学生想想,面对这样的劳动人民,你们有怎样的情感?敬佩,崇敬。请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最后一环节,拓展延伸,导游长城。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以及感受文章表达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能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胆量。
这就是我对课程标准和阅读教学的浅谈。总而言之,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导引,指导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学。希望各位老师重视对课程标准的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