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理念也越来越全面与深入。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专业的体育训练技巧,同时还要形成乐观向上的品质,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遵守纪律的意识,从而让自身的思想状态与言行举止更符合学校与社会的要求,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重视拓展小学体育学科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获得深刻的思想感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随着生活环境的复杂化与学习压力的繁重化,很多的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心理较为脆弱,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颓丧的心理,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学习;些学生个性比较孤僻,闭塞,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不能够积极融入到班级生活中;些学生个性比较暴躁,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对自身与他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针对这些问题,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体育学科的心理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形成勇于拼搏的信念、乐于交往的心态,以及遵守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设定训练计划,培养拼搏精神
在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繁重,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沮丧的心理。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过分关爱,在遇到困难时,缺乏自主解决的意识。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体育训练中克服各项困难,提高体育能力,增强拼搏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例如,在进行长跑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任务的设定,让学生尝试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500米的长跑任务。学生在跑步之后,能够发现自己距离设定的时间还相差很远,因而会对这一任务的完成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具体分析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比如,能够发现一些学生不具备调节呼吸的意识,因而不能够按时到达终点;一些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心态过于消极,不能够全面调动自己的运动能力,因而不能按时到达终点。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的问题展开具体的辅导。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边跑步,一边进行呼吸的调整,从而以合理的节奏推动自己,逐步提升跑步成绩;可以让学生在跑步时幻想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从而逐步充满信心,提升跑步的速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实践,这些计划逐步提升跑步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具备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进行集体活动,培养团结意识
在现代社会,很多学生在放学之后会沉迷电子游戏,电影等娱乐活动,而缺乏与他人一同游戏的意识,造成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欠缺,在集体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孤僻,闭塞心理极大的阻碍了自身心理健康的养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集体活动项目,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接力跑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上观看接力跑的比赛视频,并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运动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呢?”学生能够发现接力跑活动,需要每个成员尽力奔跑,节省时间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由此,学生能够初步产生团结,他人奉献自我的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请求,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提升人际交流能力,消除闭塞的心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正式展开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表现,对于集体成绩的重要影响,从而能够尽力发挥自己的短跑能力,为集体创造优异的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从集体的荣誉感出发,认识到团结他人奉献自我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与他人配合形成乐于交往,无私奉献的心理品质。
三、学习体育规则,增强纪律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缺乏强烈的纪律意识。一方面容易造成自身课堂学习精力不够集中,另一方面,容易违反校纪校规,与他人产生严重的矛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体育规则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遵守规章制度,对于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消除学生的暴躁逆反心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乒乓球比赛有效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首先,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规则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学习。比如,可以与学生交流“乒乓球在发球时应当遵守怎样的规则呢?”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了解到乒乓球在发球时应当抛球20厘米以上,并且要手掌摊开,将球竖直上抛。又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正规的乒乓球比赛,每人可以连续发几个球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观看比赛视频,能够了解到乒乓球比赛中每个人应当连续发球两次,然后交由对手发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规则展开乒乓球比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于消除矛盾,开展学习增长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遵守纪律,平和谦让的心态。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具备拼搏精神、团结意识以及纪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進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谭艳妹.浅议小学体育心理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115-116.
[2]余静.构建小学低段体育心理安全教育环境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126-127.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第六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
在目前随着生活环境的复杂化与学习压力的繁重化,很多的小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一些学生心理较为脆弱,面对困难时容易产生颓丧的心理,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学习;些学生个性比较孤僻,闭塞,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不能够积极融入到班级生活中;些学生个性比较暴躁,容易与他人产生冲突,对自身与他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针对这些问题,小学体育教师要深入挖掘体育学科的心理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等多种活动,让学生形成勇于拼搏的信念、乐于交往的心态,以及遵守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设定训练计划,培养拼搏精神
在目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都比较繁重,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沮丧的心理。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过分关爱,在遇到困难时,缺乏自主解决的意识。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体育训练中克服各项困难,提高体育能力,增强拼搏精神,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例如,在进行长跑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任务的设定,让学生尝试完成。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1500米的长跑任务。学生在跑步之后,能够发现自己距离设定的时间还相差很远,因而会对这一任务的完成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具体分析学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计划,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比如,能够发现一些学生不具备调节呼吸的意识,因而不能够按时到达终点;一些学生意志力比较薄弱,心态过于消极,不能够全面调动自己的运动能力,因而不能按时到达终点。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的问题展开具体的辅导。比如,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边跑步,一边进行呼吸的调整,从而以合理的节奏推动自己,逐步提升跑步成绩;可以让学生在跑步时幻想自己一定能完成任务,从而逐步充满信心,提升跑步的速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反复实践,这些计划逐步提升跑步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发现自己的进步,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具备勇于拼搏的精神。
二、进行集体活动,培养团结意识
在现代社会,很多学生在放学之后会沉迷电子游戏,电影等娱乐活动,而缺乏与他人一同游戏的意识,造成人际交往能力比较欠缺,在集体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孤僻,闭塞心理极大的阻碍了自身心理健康的养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集体活动项目,让学生通过团结协作来共同完成,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接力跑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多媒体上观看接力跑的比赛视频,并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运动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呢?”学生能够发现接力跑活动,需要每个成员尽力奔跑,节省时间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由此,学生能够初步产生团结,他人奉献自我的意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在划分小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伙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请求,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提升人际交流能力,消除闭塞的心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正式展开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表现,对于集体成绩的重要影响,从而能够尽力发挥自己的短跑能力,为集体创造优异的成绩。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从集体的荣誉感出发,认识到团结他人奉献自我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与他人配合形成乐于交往,无私奉献的心理品质。
三、学习体育规则,增强纪律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活泼好动,缺乏强烈的纪律意识。一方面容易造成自身课堂学习精力不够集中,另一方面,容易违反校纪校规,与他人产生严重的矛盾。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体育规则进行深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遵守规章制度,对于营造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消除学生的暴躁逆反心里。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乒乓球比赛有效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首先,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规则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学习。比如,可以与学生交流“乒乓球在发球时应当遵守怎样的规则呢?”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了解到乒乓球在发球时应当抛球20厘米以上,并且要手掌摊开,将球竖直上抛。又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正规的乒乓球比赛,每人可以连续发几个球呢?”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观看比赛视频,能够了解到乒乓球比赛中每个人应当连续发球两次,然后交由对手发球。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规则展开乒乓球比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于消除矛盾,开展学习增长技能的重要性,从而形成遵守纪律,平和谦让的心态。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具备拼搏精神、团结意识以及纪律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進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谭艳妹.浅议小学体育心理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5):115-116.
[2]余静.构建小学低段体育心理安全教育环境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126-127.
(作者单位:四川省通江县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