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6-0246-01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中职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革新技术与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需要而言,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师教育是教育链条上极其重要的初始环节,只有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治学方面的主导作用,才能达到“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农艺专业为甘孜藏区培养适合于本土农业产业经济需要的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实现此目标,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外,还必须提升农艺专业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提升农艺专业教师素养,加强其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农艺专业教师多数从普教考调而来,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深入,多数时候按照普教的方式方法去教。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许多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效益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使部分教师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一面,这就导致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角色的模糊。部分教师随着学校生源的变化,职业教学观念变得迷茫。近几年学校的生源质量不稳定,生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传统的面向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教育变得难上加难,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又分为不同的接受程度,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开始变得迷茫,到底该如何教学生,他们找不到方向。同时,人才引进机制不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教师进修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滞了教师队伍建设进程,阻碍了教师的发展。于此,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深职业教育认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中职教育观
作为中职学校农艺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为甘孜州农牧业培养的基础性人才。他们今后的工作主要在对甘孜州农业产业,工作在基层,他们为我州今后农业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农艺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尽我们所能培养农艺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扎根甘孜州,能够胜任甘孜州农业产业的工作;通过在学校里和在社会上的学习,竭力为甘孜州农业行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强化农艺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为“职校梦”奠定基础
学校引导并关怀,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大环境。通过每学期的教代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探索和完善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通过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观念,让教师专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始终坚持“教育模式双语化、文化基础优质化、专业技能实用化、实验实训园区化”四化理念。让我校农牧专业教师在校具有归属感。引导教师建立积极的中职教育观。农艺专业教师应该明确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生源变化较大。我们更要清晰目标,即将学生培养成甘孜州农牧专业的基础性人才,实用型人才。
三、合理配备农牧专业教师及有计划招生
对于我校农艺专业“生师比”过高的现象,学校可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其一,可以适当的引进专业教师,尤其是能够胜任带实习的教师;其二,可以在学生开展实验实训的时候,尽量多安排一名实习教师辅助实习实训;其三,可降低班级人数。在班级設置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小班,理论课可以开展大课的方式。其四,提高专业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上课积极性等方法配置一个合理的师生比,促进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
四、以学校发展要求为标杆,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与时俱进
农艺专业教师的人才引进过于盲目,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从源头上把好新进教师的入口关,吸收那些已经具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并且经过一定的专业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把好关,首先要规范进口渠道,决大部分教师的引进要到具有农牧专业的规范性大学引进,比如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民族学院等。引进的教师必须与所教授专业对口,并熟悉农牧业所开设课程的所有内容;如果引进的教师从事农牧行业多年,并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的,在生产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的这一类人才,学校完全可以提供较为优厚的条件,引进此类人才。
五、明确教师培训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机制
我校农艺专业承担着培养甘孜州农牧区基础性人才、促进甘孜州农业的发展及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的重任,这样重要的工作任务落在了现在的孩子身上。要想改变甘孜州目前农业的现状,作为我们基层教师来说,还是能够做出一点努力。对于农艺专业的教师来说,多数教师是从甘孜州外进来的,对整个甘孜州18个县农牧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并且,每个县与县之间也有所差异,同时,对甘孜州的藏族文化也是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多数年轻农牧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在举农牧业例子的时候与甘孜州关联不大,不适合甘孜州的情况,对于甘孜州农艺专业学生来说不贴切、不适用,没有结合到甘孜州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农艺专业教师首先应用心扎根甘孜,了解整个甘孜州18个县的基本情况,如甘孜州南路、北路、东路的特点;各个县的海拔、气候、人口、藏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来源、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等。农牧业经济收入在整个经济收入中的比例,当地的农牧业基本情况调查了解。详尽的了解情况,其一可通过网络、文库查阅相关资料;其二可对农牧局做相应问卷调查;其三可对我校所毕业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其四,农牧专业教师亲自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可加强我校农艺专业与各县农牧局的合作,与学校周边的养殖场加强合作,相互学习与交流。再者,我校农艺专业教师继续在本专业深造,学历提升,能力提升。
六、加强农艺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对于农艺专业的各个学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制定我校实用化的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哪些必须掌握、哪些只需理解、熟悉、哪些必须熟练操作等等知识点。注重抓专业教师的教学常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等方法。只有在不断的改进与进步中,才能够让同学们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校农艺专业教师的发展可以参考国培这种形式,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强化培训,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到企业参观实践等方式,能快速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开拓眼界。同时,农艺专业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素养,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歇学习的脚步,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用自己的专业魅力吸引学生。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民族地区的中职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革新技术与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需要而言,教师的作用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师教育是教育链条上极其重要的初始环节,只有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治学方面的主导作用,才能达到“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农艺专业为甘孜藏区培养适合于本土农业产业经济需要的技能实用型人才,为实现此目标,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外,还必须提升农艺专业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提升农艺专业教师素养,加强其师资队伍建设尤为关键。
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农艺专业教师多数从普教考调而来,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不深入,多数时候按照普教的方式方法去教。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许多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创造效益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从而使部分教师忘记自己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一面,这就导致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角色的模糊。部分教师随着学校生源的变化,职业教学观念变得迷茫。近几年学校的生源质量不稳定,生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各不相同。传统的面向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教育变得难上加难,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又分为不同的接受程度,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开始变得迷茫,到底该如何教学生,他们找不到方向。同时,人才引进机制不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前瞻性、教师进修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滞了教师队伍建设进程,阻碍了教师的发展。于此,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加深职业教育认识,树立正确积极的中职教育观
作为中职学校农艺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为甘孜州农牧业培养的基础性人才。他们今后的工作主要在对甘孜州农业产业,工作在基层,他们为我州今后农业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按照农艺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尽我们所能培养农艺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等。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扎根甘孜州,能够胜任甘孜州农业产业的工作;通过在学校里和在社会上的学习,竭力为甘孜州农业行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强化农艺专业教师整体素质,为“职校梦”奠定基础
学校引导并关怀,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大环境。通过每学期的教代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探索和完善学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通过制度的实施,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观念,让教师专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始终坚持“教育模式双语化、文化基础优质化、专业技能实用化、实验实训园区化”四化理念。让我校农牧专业教师在校具有归属感。引导教师建立积极的中职教育观。农艺专业教师应该明确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生源变化较大。我们更要清晰目标,即将学生培养成甘孜州农牧专业的基础性人才,实用型人才。
三、合理配备农牧专业教师及有计划招生
对于我校农艺专业“生师比”过高的现象,学校可以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其一,可以适当的引进专业教师,尤其是能够胜任带实习的教师;其二,可以在学生开展实验实训的时候,尽量多安排一名实习教师辅助实习实训;其三,可降低班级人数。在班级設置时将专业课程设置成小班,理论课可以开展大课的方式。其四,提高专业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的上课积极性等方法配置一个合理的师生比,促进教师与学生良好关系的建立。
四、以学校发展要求为标杆,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与时俱进
农艺专业教师的人才引进过于盲目,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是从源头上把好新进教师的入口关,吸收那些已经具备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并且经过一定的专业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把好关,首先要规范进口渠道,决大部分教师的引进要到具有农牧专业的规范性大学引进,比如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民族学院等。引进的教师必须与所教授专业对口,并熟悉农牧业所开设课程的所有内容;如果引进的教师从事农牧行业多年,并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的,在生产实践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的这一类人才,学校完全可以提供较为优厚的条件,引进此类人才。
五、明确教师培训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机制
我校农艺专业承担着培养甘孜州农牧区基础性人才、促进甘孜州农业的发展及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的重任,这样重要的工作任务落在了现在的孩子身上。要想改变甘孜州目前农业的现状,作为我们基层教师来说,还是能够做出一点努力。对于农艺专业的教师来说,多数教师是从甘孜州外进来的,对整个甘孜州18个县农牧行业的基本情况了解甚少,并且,每个县与县之间也有所差异,同时,对甘孜州的藏族文化也是知之甚少;从而导致多数年轻农牧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在举农牧业例子的时候与甘孜州关联不大,不适合甘孜州的情况,对于甘孜州农艺专业学生来说不贴切、不适用,没有结合到甘孜州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农艺专业教师首先应用心扎根甘孜,了解整个甘孜州18个县的基本情况,如甘孜州南路、北路、东路的特点;各个县的海拔、气候、人口、藏族文化、风俗习惯、经济来源、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等。农牧业经济收入在整个经济收入中的比例,当地的农牧业基本情况调查了解。详尽的了解情况,其一可通过网络、文库查阅相关资料;其二可对农牧局做相应问卷调查;其三可对我校所毕业的学生做问卷调查;其四,农牧专业教师亲自到各县进行实地考察。其次,可加强我校农艺专业与各县农牧局的合作,与学校周边的养殖场加强合作,相互学习与交流。再者,我校农艺专业教师继续在本专业深造,学历提升,能力提升。
六、加强农艺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
目前我校对于农艺专业的各个学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制定我校实用化的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哪些必须掌握、哪些只需理解、熟悉、哪些必须熟练操作等等知识点。注重抓专业教师的教学常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改正等方法。只有在不断的改进与进步中,才能够让同学们多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校农艺专业教师的发展可以参考国培这种形式,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强化培训,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到企业参观实践等方式,能快速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开拓眼界。同时,农艺专业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素养,活到老学到老,永不停歇学习的脚步,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用自己的专业魅力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