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基本原理
《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说明》明确指出:“工具性,指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日常交际的工具,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思想性指语言文字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还 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缺一不可的。”
(一)注意“语言”与“语文学科”概念的混淆
语文学科的相应科学是语言学。内容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的根本属性必然要为语言的性 质所制约,但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表达心理的符号系统”的形式存在。 语文学科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学校课程是实现教育的手段。
语言和语文学科都具有工具性,但这“工具性”的内涵也不是等同的。语言的工具性指的是它 的社会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因此,不能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学习语言文字。 “语文学科”与“语言”概念的混淆,会导致只强调语言文字形式方面的练习,忽视能力培养 、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语文的教育功能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学生的语言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二)注意“语言”与“思维”概念的对立
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二者的同一性。但他们仍有区别。主要在于“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 “思维是认识 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应同步进行。
一些优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语言,并进行思维加工;注意训练梯度的合理性,寓思维程序于训练之中;注意思维的训练层次,在了解课文“写了什么”的基础上,理解“怎样写的”,“为什么而写”;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相机指导,点拨思路;注意结合语言训练,渗透规律,晓以学法,使学生领会课文是怎样读懂学会的;注意技能迁移,促进能力的形成;注意评价学生练习效果时,不仅评判正误,点拨思路,还从速度、深度、有无创见等方面加以肯定。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体现了对学科属性的透彻理解。
(三)注意“語言 ”与“思想”的割裂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已成定论。但是,从教学实践看,却体现得不尽人意 .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是思维活动的内容和结果,语言和思想都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结果,无不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词、句表达出来的,甚至连标点符号 的使用有时也带有感情色彩。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甚至于修饰,无不围绕中心,服务于表情达意。很难说学完了一篇课文,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感触,或体会 甚少,就算是理解了语言文字。没有引起“共鸣”的阅读训练,不能说是成功的。 一些教师,“教”书为“育”人,与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注意在钻研教材时,从语言形 式与思想内容统一的角度,确定教学重点,设计训练项目;注意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明”理、“悟”道、“激”情、“导”行;注意以教师之情,启发学生领会作者之情,形成 教育的氛围;注意经常坚持“自然渗透”,使教学形成熏陶感染的过程。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不但注意概念的“外延”,而且更注意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定会取得真知。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应突出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要紧密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通过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 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 持正面教育和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产生越学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2.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辨证教学思想 .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是学生终生收益的事,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和突出这个观念,这也 体现了由应试教育的短期行为转向素质教育的终生行为。如看书、归纳、小结、观察思考等。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措施、有目的的实施培养,在步骤上可采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分内容实施。在方法上,一是紧密 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知道学法;二是必要时专门组织学法知识讲座,集中解决一两个学法问题;三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促使他们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镇小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基本原理
《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说明》明确指出:“工具性,指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日常交际的工具,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思想性指语言文字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还 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缺一不可的。”
(一)注意“语言”与“语文学科”概念的混淆
语文学科的相应科学是语言学。内容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的根本属性必然要为语言的性 质所制约,但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表达心理的符号系统”的形式存在。 语文学科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学校课程是实现教育的手段。
语言和语文学科都具有工具性,但这“工具性”的内涵也不是等同的。语言的工具性指的是它 的社会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因此,不能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学习语言文字。 “语文学科”与“语言”概念的混淆,会导致只强调语言文字形式方面的练习,忽视能力培养 、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语文的教育功能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学生的语言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二)注意“语言”与“思维”概念的对立
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二者的同一性。但他们仍有区别。主要在于“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 “思维是认识 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应同步进行。
一些优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感知课文语言,并进行思维加工;注意训练梯度的合理性,寓思维程序于训练之中;注意思维的训练层次,在了解课文“写了什么”的基础上,理解“怎样写的”,“为什么而写”;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相机指导,点拨思路;注意结合语言训练,渗透规律,晓以学法,使学生领会课文是怎样读懂学会的;注意技能迁移,促进能力的形成;注意评价学生练习效果时,不仅评判正误,点拨思路,还从速度、深度、有无创见等方面加以肯定。这些做法,有利于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体现了对学科属性的透彻理解。
(三)注意“語言 ”与“思想”的割裂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已成定论。但是,从教学实践看,却体现得不尽人意 .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是思维活动的内容和结果,语言和思想都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结果,无不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词、句表达出来的,甚至连标点符号 的使用有时也带有感情色彩。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甚至于修饰,无不围绕中心,服务于表情达意。很难说学完了一篇课文,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感触,或体会 甚少,就算是理解了语言文字。没有引起“共鸣”的阅读训练,不能说是成功的。 一些教师,“教”书为“育”人,与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注意在钻研教材时,从语言形 式与思想内容统一的角度,确定教学重点,设计训练项目;注意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明”理、“悟”道、“激”情、“导”行;注意以教师之情,启发学生领会作者之情,形成 教育的氛围;注意经常坚持“自然渗透”,使教学形成熏陶感染的过程。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不但注意概念的“外延”,而且更注意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定会取得真知。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应突出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要紧密 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通过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的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适时对其引导、鼓励、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学 习成功的喜悦。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自我评价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教师有意把学生推向做学习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师教学中能坚 持正面教育和为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铺路搭桥,就会逐步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学习态度,学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产生越学越带劲的主动学习氛围。
2.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辨证教学思想 .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是学生终生收益的事,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和突出这个观念,这也 体现了由应试教育的短期行为转向素质教育的终生行为。如看书、归纳、小结、观察思考等。 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措施、有目的的实施培养,在步骤上可采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分内容实施。在方法上,一是紧密 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知道学法;二是必要时专门组织学法知识讲座,集中解决一两个学法问题;三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促使他们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河北省大名县龙王庙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