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的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课标广泛实施的环境中,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就必须使学生由适应性发展向创新性发展转变。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的尤为突出和必要。
首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则落点于教育。缺乏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必需面对的课题。
其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新课标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创新意识的确立,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创新,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丰富与完善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条途径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立足于实际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主体中寻找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探索途径。
(一)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人们习惯于用整齐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乖孩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样既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结果是培养出大批“只会应试而不会做事”的“书呆子”。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实施者,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贯彻,才能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落实到教学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把每堂课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发展的阶段。既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又开发智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在传授知识中启迪思维,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
积累知识是创造知识的基础,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身边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研究性课题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借助教材的桥梁设计原理的研究性课题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从桥梁的外形结构,到桥梁的力学原理,以及设计制作简易桥梁等方面获取知识,得到锻炼,以加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才能逐步得以提高。因此在具体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思想上让学生树立“人人皆有创造力”的观念。
(一)改革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摒弃单向灌输知识,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唯一标准的作法,改变评价方式,从态度到过程到结果,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怀疑”意识的培养,结合科学家“不迷信权威”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敢于质疑的重要性。例如,伽俐略的善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从而使他能推翻“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得出对“自由落体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正是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权威,才使量子力学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利用这些物理史实的教学,从意识上培养学生敢于打破框架、挣脱束缚的思想。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多种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目标,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社会,探索新领域,研究新事物;解放学生的嘴巴,大胆发表见解,并乐于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解放学生的头脑,摆脱迷信成见,破除唯书唯师唯上的思想,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构筑新意;解放学生的双手,手脑并用,学做合一,从事生产与实践、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解放学生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取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解放学生的空间,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的束缚,学想学的东西,思考乐于思考的问题,干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创造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观察、记忆、想象总是跟思维密切相连。定势思维虽然有助学生形成观念,掌握规律,但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曲线运动时,在未进行演示实验前,可以先提出像“有‘弯管’和‘无弯管’时小球的速度如何变化?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再通过实验演示的观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四)开展创新实验和设计,加强创造技能的培养
物理实验不仅是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体现,更蕴含着创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现有的器材,创新地开展实验和设计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得以锻炼。例如,超重和失重的教学,用橡皮筋拉勾码向上运动,用塑料瓶装水下抛实验,可以使学生明显感受到现象的神奇,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讲解波动图象时,让一组同学按次序的做站起蹲下的动作,通过组织参与及观察,明确图象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物理的魅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创造的开展教学活动,多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多采用一些符合实际的办法,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就会大有收获。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就必须使学生由适应性发展向创新性发展转变。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显的尤为突出和必要。
首先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础则落点于教育。缺乏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必需面对的课题。
其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新课标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当前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创新意识的确立,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继承和创新,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丰富与完善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式,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召唤。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条途径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立足于实际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主体中寻找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探索途径。
(一)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人们习惯于用整齐划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来培养“乖孩子”,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这样既违背了教育规律,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结果是培养出大批“只会应试而不会做事”的“书呆子”。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认为:“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性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求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求学问,而应该培养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实施者,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法。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贯彻,才能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落实到教学中。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把每堂课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发展的阶段。既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又开发智力,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在传授知识中启迪思维,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联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
积累知识是创造知识的基础,但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比拥有知识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身边实际情况,开展一些研究性课题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借助教材的桥梁设计原理的研究性课题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从桥梁的外形结构,到桥梁的力学原理,以及设计制作简易桥梁等方面获取知识,得到锻炼,以加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才能逐步得以提高。因此在具体物理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从思想上让学生树立“人人皆有创造力”的观念。
(一)改革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摒弃单向灌输知识,单纯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唯一标准的作法,改变评价方式,从态度到过程到结果,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怀疑”意识的培养,结合科学家“不迷信权威”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敢于质疑的重要性。例如,伽俐略的善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从而使他能推翻“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得出对“自由落体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正是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权威,才使量子力学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利用这些物理史实的教学,从意识上培养学生敢于打破框架、挣脱束缚的思想。
(二)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多种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需要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目标,做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观察世界、观察社会,探索新领域,研究新事物;解放学生的嘴巴,大胆发表见解,并乐于与教师进行心灵交流;解放学生的头脑,摆脱迷信成见,破除唯书唯师唯上的思想,独立思考,大胆想象,构筑新意;解放学生的双手,手脑并用,学做合一,从事生产与实践、科学实验和发明创造;解放学生的时间,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取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解放学生的空间,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和考试的束缚,学想学的东西,思考乐于思考的问题,干感兴趣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创造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一切能力的核心。观察、记忆、想象总是跟思维密切相连。定势思维虽然有助学生形成观念,掌握规律,但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是发散思维,它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曲线运动时,在未进行演示实验前,可以先提出像“有‘弯管’和‘无弯管’时小球的速度如何变化?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再通过实验演示的观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四)开展创新实验和设计,加强创造技能的培养
物理实验不仅是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体现,更蕴含着创造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现有的器材,创新地开展实验和设计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得以锻炼。例如,超重和失重的教学,用橡皮筋拉勾码向上运动,用塑料瓶装水下抛实验,可以使学生明显感受到现象的神奇,从而加深对规律的理解。讲解波动图象时,让一组同学按次序的做站起蹲下的动作,通过组织参与及观察,明确图象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物理的魅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创造的开展教学活动,多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多采用一些符合实际的办法,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就会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