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ne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春期是指人类个体从性机能还没有启动,发展到机能成熟的这个阶段。一种广义的青春期概念是指孩子从开始进入生理发育时起到生理发育完全成熟为止的10~11岁到21~22岁之间,相当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毕业这个漫长的阶段,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小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会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青春期对小学生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異常、心理健康、正确引导
  青春期是孩子们生长发育所必经的一道坎,有些孩子处理好会平平淡淡渡过去,有些孩子如心理梳理不好,或许会做出很多极端的事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及学习,给自己跟家长带来不必要的烦恼。今年受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影响,我们学校特别要求每位老师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要关注五~六年级孩子们有没有心理异常,及时做好心理引导。
  下面,我就如何做好青春期小学生的心理教育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青春期小学生的异常表现
  青春期的小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常,主要表现有:1.以兴奋性增高为主,表现为急躁、不耐烦、好发脾气、激动、容易和同学发生冲突等,有时还会出现无诱因的恐惧和不安。如不耐烦,经常与父母顶嘴,有时候因为自己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而和家长闹别扭等等。2.以抑制性增高为主,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记忆力和学习成绩有明显波动、食欲发生变化等。如沉默寡言,郁郁不欢,不爱搭理父母,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等等。3、青春期的小学生还会对异性和男女关系充满好奇,有朦胧的认识。
  二、青春期行为、心理异常的原因探讨
  当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具体表现为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如:女孩子乳房涨痛、来月经,男孩的变声、遗精。由于小学生对生理知识不怎么了解,对身体发育造成的不适,感到紧张不安、好奇、恐惧的心理状态。学生青春发育期的变化越大,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所受的干扰就越大。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意识的增长,思维能力的增强,社会实践的扩大,网络世界的吸引。导致他们产生许多独特的想法和对未来美好的向往,而这些想法往往被一些家长认为是“幼稚”“想入非非”,为免遭耻笑,大部分的孩子会将自己的想法和内心秘密封存起来,或是只跟要好的朋友说。处于青春期的小学生涉世浅,经验少,社会适应能力差,受到挫折容易出现烦恼。若不及时给予疏导,便会导致性格孤僻,可能会产生精神障碍或生理障碍,造成不良后果,成为问题少年。
  三、科学地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
  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密切配合,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予正确的指导。
  (一)家长如何面对青春发育期的孩子
  首先,家长要科学地认识小学生的青春期。家长如觉察到孩子已有第二性征,要及时注意掌握时机,根据青春期发育的规律,提前教给孩子有关的知识,使孩子早有思想准备。其次,在子女的青春期发育期间,家长应加强和孩子的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烦恼与困惑,并为之排忧解惑。积极配合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家长要多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多用平等、协商的口吻,疏导、引导的方法,不要采用训斥、命令的口吻和强迫的办法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二)教师正确引导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人际关系,除了与父母的关系之外,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1.青春期教育方法
  青春期学生的思想特别敏感,哪怕是教师在表情上的一丝微笑或是一个微小的手势动作,都容易在他们的情感海洋中掀起巨大的波涛。教师既要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监督;又要加强思想品德、纪律和法律教育。当青春期的学生有过失时,要像马卡连柯说的那样:“及时地剪去枯枝、铲除杂草、杀死害虫”。只有公平合理,坚持原则,才能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2.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面对青春期
  教师要教育学生,和学生谈话,就应该了解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力面的主要特征,不然,对于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是难于解决的。因此,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注意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在劳动和体育运动中必须要注意男女学生在体力方面的差别,做到量力而行。我们作为班主任经常要在卫生课、品德课、班会课上,会针对情况对他们进行生理的教导。
  3.引导正确处理同学关系
  由于青春期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冲动。我们还要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要本着“疙瘩宜解不能结”的精神,教育学生要胸怀宽阔、豁达大度地去对待问题,不能斤斤计较、争强好胜,互不相让,否则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而闹成大事。
  4.现在l0-12岁的孩子已经快速发育
  女孩的发育较男孩还要早一些,同性别的孩子发育速度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孩子的好奇心,对成人世界朦胧的认识更加剧了孩子了解自身的渴望。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极易走入误区,非常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应该从小学高年级时开始,此时帮助孩子们做好准备,以面对青春期到来时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目前在小学内,青春期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总认为孩子们还小,接受这些知识为时尚早,因而不愿过多提及。其实,让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坦然欣喜地接受自己的生理变化,并懂得怎样做好青春期保健卫生,是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责任。
  2.加强心理辅导
  随着“健康”定义的不断改变,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特别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个别学生存在心理异常,教育部门让学校把健康教育当成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定期开设心理疏导视频课。
  3.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
  教师在发现学生有青春期心理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共同来处理。学生在家时,家长更应该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因为青春期是人生道路的一个关键期,又是一个未被完全认识的神秘的心理世界。我们应该尽早告诉孩子们更多的相关知识,引导他们平安、健康地度过人生的敏感阶段,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一生。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初中地理教学改革面临着种种困难,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一直都是弱势学科,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问题,致使初中地理课堂改革停步不前,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新的理念的渗透迫在眉睫,活动教学方式的普及问题应运而生。我国的新课改也受其启发和影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活动教学理念被各地教师研究和引进,成为很多地理教师运
期刊
一、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一)让学习过程保持新鲜和趣味  美术教学及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倾注很大精力在知识技能和审美的普及中,怎么让学员在学习中感到有趣味,并保持一直的新鲜感,体验创作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为以后尽快顺利的从直接兴趣过度到间接兴趣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二)保护发挥个性,提升全面素养  学习进程中,学员的个别差异体现在接受能力、发散思维、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如何让他们
期刊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相应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课程文化构建离不开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将民族文化深入到音乐教育课程文化体系,有利于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音樂教育课程文化构建,建立课程文化学习评价体系,将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关键词:民族音乐; 文化传承; 音乐教育; 课程建构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涵和价值  民族音乐指的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作中
期刊
摘要:在“多元智能理论”之中明确指出,音乐这一形式是人类智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之中往往会和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度融合,以此来让幼儿音乐教学的模式得以丰富,极大地调动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能够让幼儿的多元智能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音乐教育所产生的作用及意义,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以求为推动学前教育水平提供理论上
期刊
美国小学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jamesmossel曾经说过:"器乐教育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它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和效果的可能性。而在传统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不太重视器乐的教学,但器乐的教学却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积极使用小乐器,从而获得更
期刊
摘要:从学前教育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是儿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此问题关乎到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幼小衔接的问题已成了重要的教育问题。而语文教育对人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语文教育能否顺利衔接关系到学生素质能否顺利提高,并且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育各阶段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衔接为研究核心,对这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学前 小学
期刊
一、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与背景  1996年,我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为北京市第一所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已累计向社会输送英语功底扎实、专业能力熟练的合格毕业生近2000多人,其中1000多人获得国外大学学士学位,300多人获得英国硕士学位, 4人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开始,已连续6年荣获北京市中职校英语
期刊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久远,内涵丰富。  一、儒道思想对琵琶的音乐审美影响深远  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中,儒家的“礼乐”思想和道家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影响深远。  1.“礼乐”之美  孔子是“礼乐”思想的奠基人,儒家的礼乐思想对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美学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和”的音乐是最完美的至上的音乐,重视音乐的政治、社会、伦理、教化功能,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
期刊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思维形象,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根据新课标提出音乐审美这一课程性质,小学音乐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提高音乐综合性的相关元素,舞蹈便是其中一项。  一、小学《音乐》(二年级)中舞蹈元素呈现研究  在现行使用的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中,以二年级全
期刊
摘要:当今大多数幼儿园美术游戏化教学还没真正打破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孩子跟着范例模仿,忽视了儿童活动的主导地位。单一的美术教育工作,缺乏了童趣。因此,我们应尽快加大推进幼儿园游戏化美术活动策略的挖掘,使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内容,活动组织的形式,活动的观察与美术教育指导都具游戏化的特性。这需要我们站在新时代课程观、教学观、儿童观、评价观的基础上,多维度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游戏化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和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