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字引路,走进经典名著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热爱经典,是责任,也是义务。可是如何引领呢?总不能“强按牛头喝水”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该怎样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
  一、指导方法,培养兴趣
  今年的寒假中我要求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并写一篇读后感。作业收上来之后,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好不容易啃完了这本书,真难!”让人感触颇深,读《水浒传》难,难在何处?是因为它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篇章结构,夹杂文言的语言特色,还是因为这篇小说的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以致学生不感兴趣,或许这些原因都存在。《水浒传》这样的鸿篇巨著,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未必能参透,那么对于年纪尚小,阅读兴趣还限于童真和稚趣的学生来说,感觉《水浒传》难读是可以理解的,相信随着他们生活阅历的增加,视野的开拓,他们对《水浒传》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经典名著随着时间的洗礼,在他们眼里会更为光彩夺目。
  可是该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让学生面对鸿篇巨著能读得下去呢?经过几番思量,我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进行了一些指导。
  第一、平心静气,心无旁骛。
  这次安排《水浒传》的读书时间是在寒假。走亲友,游戏娱乐,分散了孩子们太多的精力,而《水浒传》又是一本如此丰厚的书,孩子们读时断断续续,难免读了下节,忘了上节,连贯不上,以致难读。分析了此种情况后,我又布置了一次读书作业,时间安排在大休期间,要求孩子们选择《水浒传》中自己喜欢的一个章节,阅读前闭眼冥想,排除杂念,并告诫家人不得前来打扰,让学生彻底沉浸于书本中,做一个专心致志的“书虫”。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后,学生们反应不错,交来的读后感中不乏佳作。
  第二、查阅资料,加深理解。
  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了解与文章有关的知识,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他人对文章的评价等,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理解文本。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资料,形成一种共享知识的习惯。
  第三、不求甚解,难得糊涂。
  孩子们读经典名著,心存疑问是必然的。百思不得其解后,不妨让他们学学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慢慢 地去感悟。经典名著虽然年代久远,但是常读常新,一遍读、两遍读、三遍读……之后,学生们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第四、展开想象,合理填充。
  每一部经典作品都有其空白之处,让读者去填空、去猜测、去想象追寻。因而要鼓励学生们读书时不停地向文本追问,与文本对话,鼓励他们提出有个性的问题并进行创新性的回答,让个性化的阅读充满校园,鼓励孩子们把这些创新性的见解记录下来,适当时机开展读书报告会、名著交流会、经典角色表演赛……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们获得个性张扬的机会,从而获得个性阅读的成就感。
  二、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七年级下册的“名著推荐与阅读”是《西游记》,记得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执教了这节名著导读课。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是这节课的开头,他以下列一些小问题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2、孙悟空最后得到了怎样的光荣称号?3、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是什么情节?4、师徒四人到过三十多个地方,你能说出六个吗?5、你能说出六个妖魔的名字吗……只要认真读书,这些小问题很容易回答,因此,学生们个个磨拳擦掌,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极其热烈。对于老师来说,通过学生的回答,既了解了学生对《西游记》的熟知程度,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趣味性的铺垫;对于学生来说,既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了学习的满足感,又为下面的学习、探究树立了信心。同时,那些读书不认真、不能融入课堂学习的学生,看到这样师生互动的热烈场面,内心怎能不起斑斓?对于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督促作用。
  三、走进名著,提高兴趣
  很多经典作品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尤其是经典长篇,犹如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深广的思想,丰富的人物形象,是那些快餐文化所无法企及的。可学生们为什么对经典作品望而却步呢?原因之一在于对经典名著的不了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没有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赏读这些深刻厚重的文字,因而就无法了解其内涵,领悟其魅力,更无法汲取其深厚的思想精华。
  如何引领学生走向经典,领悟文学魅力呢?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有计划地读一篇经典长篇,由点到面,延伸开去,学生们由此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感受着文学的魅力。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的第一篇经典长篇最好是故事性强、趣味性浓的,因为这才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这一点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做得很好,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上册推荐的就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笔者也就是由这部世界文学名著带领学生们走进经典的。在这部小说里,主人公汤姆调皮捣蛋的个性、惊险刺激的冒险经历、机智勇敢的品质、对朋友的热情仗义,给七年级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汤姆的身上,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影子,汤姆满足了他们追求新鲜刺激生活的心理。在这部小说里,他们又了解了十九世纪美国的社会生活,这是多么形象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呀,这比起那些描写风花雪月、内容简明扼要的“ 快餐文化”要有更多的吸引力吧。
  四、寻求帮助,保护兴趣
  经典名著因其篇幅长,内容丰富而被人们称为“大部头”,如今面临各科学习压力的学生,每天仅有的课余时间几乎都花费在各科作业上,不少家长及学生在急功近利的心理下,把看经典、读名著称之为“看闲书”,不少班主任甚至还对学生手中仅有的一点文学书籍下了“封杀令”,把学生的阅读心理折磨殆尽。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大部头”的名著最好安排学生在寒假暑假中读完,学生既已读完,必然了解其故事情节,断不会发生“欲知后事如何,课堂偷偷翻阅”的情形,也不致引来其他学科老师的不满。平时学习之余,打开一页,进入文学的天地畅游一番,既可缓解紧张学习的压力,又可重温经典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必要的情况下,邀请家长以及其他学科老师共同探讨学经典、读名著的利与弊,哪一个家长、哪一个老师不希望下一代的孩子品位高雅、情感丰富?相信推心置腹之后,在学生读书的问题上会达成令语文老师满意的共识。
其他文献
在作文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叹息声:这作文该如何写呀?嗯,太难了!面对老师布置的写作题目,难以下笔成为许多学生最烦恼的事。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如下这些:  第一,扩展阅读,丰富积累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人格的过程。班主任具备了一定的专业修养,就会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学校的很多工作要通过班主任去布置落实。如学生守则的遵守,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目标、内容的实现,体卫工作的落实,
期刊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下面,请看我班部分学生的“数学日记”。  2008年10月9日星期二晴  老师,因为你今天讲的
期刊
一、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言文教学  中学时代的古诗文,短小精悍,意味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环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例如《桃花源记》,学生对它的内容固然理解,但其作品产生的重大意义,不易讲解。通过多媒体收集、剪辑并展示晋代内乱纷争、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奔腾的战马,隆隆的鼓鸣,震天的厮杀声,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的“乱世出英雄”的岁月;尸横遍野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传达生活。学生的“理解、积累”不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仅仅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更活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网络资源。阅读教学中经常
期刊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下几点尝试,效果甚佳。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
期刊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做到“三心”的教育,那就是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首先是责任心。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责任,因为责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多与家长联系,使家长作好家庭教育,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
期刊
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但是我们农村的很多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不能更幸福地享受学校教育的快乐,自信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为师者难解的困惑。  一、善待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当学生不小心犯了错误时,教师首先应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理解,设身处地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能以一种善良、温柔的态度去教
期刊
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到的人不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这就是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我们如果能给自己的作文拟上一个画龙点睛入木三分的题目,那将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都会有兴趣读你的文章,可以说你的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样给自己的作文拟题呢?我们要明白作文题目的基本要求:  1、贴切。就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教育界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同一作者同一作品,课外,学生可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到了课堂上,学生就兴趣索然。一位卡罗的阅读学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必须重视落实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在语文课堂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