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叹息声:这作文该如何写呀?嗯,太难了!面对老师布置的写作题目,难以下笔成为许多学生最烦恼的事。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做到了如下这些:
  第一,扩展阅读,丰富积累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第二,走进生活,抒真感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第三,多种评改形式,发挥主体作用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四,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这样,先让学生多积累文本知识,以从中获取大量写作素材。再从文本走进生活实践,记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当有了极多的写作原材料,并能写出了像样的习作来,这时教师就把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以多种评改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互改互评习作中来,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提高他们写作兴趣和积极性的有力举措。不仅如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还要学会赏识学生作文的成功处,对其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和鼓励。
其他文献
浙江地区初中段现普及了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初次接触了“新闻”这一文体,对于陌生的文体,书中介绍为: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
期刊
一、“参”  《考试说明》是指导师生正确认识考试性质和要求、理解考试形式和范围的资料,是命题和应考的依据。它把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分为41个考点,能力量化为五个层级。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参”透《考试说明》,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在复习中陷入各种练习的八卦阵。学生能根据《考试说明》和平时学习情况做好内容细化,循序渐进地把握知识的内涵、外延、异同、应用范围等,这样就抓住了能力要求的“神”。  具体操作时
期刊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在教参(人教版《必修三》)上有如是解释:“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据此种说法,“处处”为诗人寓居之地的家家户户。我认为,这种理解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首先,《秋兴八首》作于公元766年,正值安史之乱平定不久,民不聊生之际,果腹尚大为不易,又何来那么多新布新棉供夔州城里处处户户去“催刀尺”
期刊
一、目前朗读指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了解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朗读的指导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目的不明确,忽略文本  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为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个体读了小组读,小组读了集体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有效地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既不用心,也不用情,有口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新中国第一代领
期刊
一、评价内容开放化  《新课程标准》提倡全面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立足于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确保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只有几个学生评价字词正误的单一做法,开放评价内容,鼓励学生不仅要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流利,还要评价哪个句子读得感情充沛、语气恰当,哪个句子应怎样读感情才能更好体现,那个词重点突出,哪个地方语音停顿
期刊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并且已成为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 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在话题作文的选材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话题”就是作文“题目”  例如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人教版)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人教版)以“爱”为话
期刊
1.让语文课堂阅读带给学生审美的享受  (1)美读教学,让阅读谱成明朗的乐曲  美读,宜于把握语感。语感就是语文美育中的审美感知。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诵读。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诵读能启发诱导学生开启情感的闸门,让蕴涵在文章中的感情潮水奔涌出来。然而诵读也是一门学问:集体朗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
期刊
一、重视口语表达,打好写作基本功  (1)把说话当做一种学习来模仿  学习经典,练习说话是一种积累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为此,我借鉴英语课上操练句型的方法,让学生模仿造句等等。这样通过语文课上反复的句型操练,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积累了语感,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把说话当做一种生活来表达  农村中学生虽不如城市中学生那样接触新鲜事物多,但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如四季的景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