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诗词文赋无所不工,书法绘画也有所涉猎。他的这些作为,无一不与他潇洒自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关,同时也造就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处世哲学。而苏轼的成就恰恰是他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自然表现和完美表现。本文拟从其文学成就和人生态度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探讨苏轼创作实践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  文学成就   处世哲学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出生在一个比较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较好的封建文化的熏陶。22岁便考中进士,但由于他生性旷达,不肯攀附权贵,并且总是批评时政,揭露现实,与上层统治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因而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而且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办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应对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化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刚毅、乐观、旷达的人生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旷盛的创造活力。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山团练副使后,乘舟游黄山赤鼻时而作,作者时年四十七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于是借“地”发挥,将赤鼻矶说成是孙刘联军与曹操交战的赤壁,怀古悲今,抒发自己对英雄事业的向往和不能施展才华的苦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干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奂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正烟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醵江月。
  词一起笔便以“大江东去,浪淘尺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指点江山,雄视古今,把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叱咤风云的英雄人完美结合,一扫词坛铺金缀玉,轻歌温舞的浮艳,代之以大江东去的豪放。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注入深沉的历史思考和人生感悟。如果没有潇洒自然、豁达乐观的人生態度,又哪来的这种豪情。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定风波》词更宜体现体现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
  苏轼这首词看似写景,描写感受,实际上写了他的人生。以舒淡的笔调,诉说他的态度和处世哲学:面对风雨,不要看它吹得紧,下得急,也不要冷酷的声音,为何不“吟嘯且徐行”?有竹杖,不怕跌倒;有芒鞋,不怕拖泥;何况,还有一身蓑衣,管他风雨来袭。几经沉浮,无论贬谪升迁,还是被别人下放,他都“吟啸且徐行”。困为他有竹杖——信心,不怕跌倒。因为他有芒鞋——真诚坦白,更何况他还有自成一家的文学成就——蓑衣,他害怕什么?面对自然界的风雨也好,面对政治的风雨也好,在他心中则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潇洒地度过伟大一生。
  总之,苏轼一生的遭遇虽然坎坷,但由于他对待政治、对待人生、对待诗词的态度都是任性乐观、洒脱自由的,所以他在风雨中走过仍是那么潇洒平静。真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从而开创了宋词创作的新境界。甚至可以说苏轼的一生是一种对艺术的审美人生观的生动诠释。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   莫砺锋 黄天翼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海南出版社  2001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的组成就是低年级数学教育和高年级数学教育,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们接触和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数学练习设计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在通过有效的数学练习,才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推行,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深入讨论的话题。本文就这一话题提出笔者肤浅的见解,以期与大家交流探讨、共同进步。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准备充足 打造高效课堂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做出充足准备: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是打造高效课
期刊
内容摘要:学生能否健康发展,教师的教育态度起决定作用,采取亲和教育不能立竿见影,我们必须有耐性,细心观察,全面地了解学生。这样,亲和教育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巨大的教育功效。关键词:亲和 教育 力量  亲和教育,主要是指在教育中为青少年营造一种精神和物质相互协调的良好成长环境,使青少年充分体会到这个环境带来的爱、信任、温暖和关怀,从而为其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亲”主要是指亲情,体现为爱、
期刊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形成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技能的必要条件。由此可见,丰富学生词汇储备、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以“连词成篇法”为例,探讨如何在语篇中提高词汇教学效率。关键词:中学英语;词汇;连词成篇  词汇与英语语言体系的关系就犹如水滴与大海,如果没有众多水滴的汇聚,大海就会干涸,如果脱离了大海的怀抱,水滴也同样会蒸发,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语篇中学习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最糟糕的,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更大,身上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教学效果较差。然而,如何让开放性教学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试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看法,以供同行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教学设计;学习方式;师生关系  1.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应具开放性  数学本身是开放的、多样的,数学学习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的。只强调学习书本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它可以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审美  我们所从事的语文教育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欣赏
期刊
摘要:“伏安法”是电学实验的基础,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教学中,;实验系统误差分析是学习的难点。本文介绍三种对该实验进行系统误差的分析方法,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关键词:伏安法、内接法、外接法、系统误差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常用方法是“伏安法”。“伏安法”是电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理解其原理、掌握系统误差分析的方法,对学生实验能力及电路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在较高层次的实验能力考查
期刊
摘要:任何课程讲解都需要师生之间进行有效配合,尤其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學课堂之中,师生之间长久延续一种控制-服从固态关系,长期放纵不管必将令教师-学生互动绩效全面下降,课堂气氛也因互动性不足而全面沉闷。所以,笔者具体经过高中生物课堂实际布置状况调查,进而科学探究此类科目教学环节中师生有效性互动模式,进而辅助高中教师完成生物课堂教学价值最大化调试绩效指标,最终为学生今后综合素质拓展奠定深刻适应基础。关键
期刊
摘要:地理课经历了多次改革,近几年,地理课突破应试教育的进入素质教育;尽管如此,地理课改革还不完善,新课程实施遇到困难。课堂教学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探究、学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地理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以高考为直接目的,以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间接目的的教学。在严峻的高考形势下,大家往往将多数的注意力放在了直接目的上,而忽略了间接目的,或是最终目的。而创新能力作为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精神,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实践和提高,这就对高中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具挑战性的要求。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日常的教学经验,加之对大量教育文献的阅读总结得出的几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办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