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面临着一些新挑战。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指出了现今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提出了几点改进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也进入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阶段,⑴高校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迅猛增长,使得我国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备受瞩目,高校指导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显示的数据,06年——08年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从06年的441万增加到08年的559万,与此同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并未随之增长。首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绝对人数逐年上升。而与此同时,供需反差却逐渐扩大,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其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事关学校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最终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若干途径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基于全面和谐发展观的增强大学生内功的就业指导新路子,是高等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与新任务,基于这一点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多样化。
1.全程化
开展全程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1)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愿望,渴望通过四年的学习成长为有用之才。但是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往往会感到很迷茫,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新生非产关心今后的就业问题,迫切希望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职业的关系,对学好专业,树立人生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3]。
(2)大学二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二年级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阶段,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该阶段的就业指导要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着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职业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
(3)大学三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三年级是专业学习阶段。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该密切联系实际,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学生有计划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着重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职业领域,与自身的特长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同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并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试。
(4)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转变,其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养成在前三个阶段已基本完成。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商谈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为毕业走上职业岗位作充分准备。[4]
2.全员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复杂、广泛的综合系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则是这个综合系统中的三个主要环节,要使三个环节形成环环衔接的"教育环",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大合力,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最优化。
(1)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家庭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的素质及工作岗位、家庭的教育方式等无不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择业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2)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和就业机会,坚持任人为贤的标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在恰当的时候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学校要成为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
3.信息化
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不断开发新载体,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满足学生就业指导的需要,增强吸引力。一方面,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就业指导课以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宣传,既对外宣传本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使是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
(三)就业指导信息化。各高校应加大对就业信息网络的投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优化就业指导的硬件设施,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链接、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窗口,完善就业供需信息平台当然,就业信息化并不能局限于网络,鉴于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高使用率,高校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优势,构建高效低成本的就业短信服务系统,拓宽就业指导途径。通过这两种信息交互,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信息。
在十七大召开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实行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总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潮流,研究对策,探讨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全面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提高学校就业率,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10):54-55.
[2]别业舫,张惠兰,陈明全.《择业与创业--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2):70-72.
[4]《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69-70责任编辑:王轶萌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也进入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阶段,⑴高校大面积扩招,招生人数迅猛增长,使得我国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备受瞩目,高校指导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显示的数据,06年——08年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从06年的441万增加到08年的559万,与此同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并未随之增长。首先,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高校毕业生的绝对人数逐年上升。而与此同时,供需反差却逐渐扩大,社会需求相对不足。其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二、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事关学校前途命运的重要工作,最终影响到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做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若干途径
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也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基于全面和谐发展观的增强大学生内功的就业指导新路子,是高等学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与新任务,基于这一点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到"四化"即: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多样化。
1.全程化
开展全程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指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1)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一新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愿望,渴望通过四年的学习成长为有用之才。但是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往往会感到很迷茫,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新生非产关心今后的就业问题,迫切希望了解所学专业与今后职业的关系,对学好专业,树立人生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3]。
(2)大学二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二年级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的学习阶段,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该阶段的就业指导要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着重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职业测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和塑造,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
(3)大学三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三年级是专业学习阶段。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该密切联系实际,针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学生有计划的提升就业竞争力。着重提供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帮助他们认清专业所适应的职业领域,与自身的特长和能力相对照,培养和发展同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优势,并对其原定的职业目标做出调试。
(4)大学四年级的就业指导
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个人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转变,其基础知识的储备、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养成在前三个阶段已基本完成。该阶段的就业指导应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商谈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寻找锻炼机会,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常识,在思想上、能力上为毕业走上职业岗位作充分准备。[4]
2.全员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复杂、广泛的综合系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则是这个综合系统中的三个主要环节,要使三个环节形成环环衔接的"教育环",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大合力,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的最优化。
(1)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家庭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的素质及工作岗位、家庭的教育方式等无不对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择业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2)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实习和就业机会,坚持任人为贤的标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在恰当的时候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学校要成为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桥梁。
3.信息化
要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不断开发新载体,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以满足学生就业指导的需要,增强吸引力。一方面,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就业指导课以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中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加强对毕业生的信息宣传,既对外宣传本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使是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
(三)就业指导信息化。各高校应加大对就业信息网络的投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优化就业指导的硬件设施,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链接、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窗口,完善就业供需信息平台当然,就业信息化并不能局限于网络,鉴于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高使用率,高校也可以利用手机短信的优势,构建高效低成本的就业短信服务系统,拓宽就业指导途径。通过这两种信息交互,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就业信息。
在十七大召开的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新思路,实行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社会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总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潮流,研究对策,探讨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全面做好高校就业工作,提高学校就业率,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10):54-55.
[2]别业舫,张惠兰,陈明全.《择业与创业--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2):70-72.
[4]《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11):69-70责任编辑:王轶萌